閆崇++楊洋
8月8日,全民健身日。無論是充滿活力的青年人,還是患有慢病的中老年人,“生命不息,運動不止”都應該成為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至于“怎么動”,當然,方法很重要,尤其別因為運動而傷害了關節。
優質鍛煉方法進階教程
很多人鍛煉身體的方式很少有變化——每次到健身房,總是固定做兩三組力量訓練,然后再去跑步機或自行車上鍛煉30分鐘,一周三次都是如此,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么做的結果只能讓身體感到疲勞和抗拒,就像讀書一樣,你有多少精力和興趣把同一本書讀好幾遍呢?想讓自己的身體不走神,我們該做些什么樣的調整?
鍛煉,不應只是單調地重復。其實,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并不難,只要把你的日常鍛煉方法稍加改變,無論是在健身房內外,你的身體都能重新燃起挑戰的欲望,對每天的鍛煉做出反應,并達成你的目標。
初級篇:簡單就好
使用健身房的大型器械是單獨鍛煉各個肌肉群的好方法,然而日常健身中若想達到最好的效果,最好把全身各部位都照顧到。運動中牽動的肌肉越多,消耗的熱量就越多,肌肉增加得也越多。以常見的背部訓練為例,如果坐在器械上訓練的話,你的胸部會被固定住無法移動,而且你是處于靜止的坐姿。雖然背部、肩膀、二頭肌得到了鍛煉,但是腿部、軀干核心肌肉群等部位都難以訓練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從這堆復雜的器械中走出來,選擇一些簡單的在家就能進行的運動方式,如舉啞鈴前屈運動,在鍛煉背部、肩膀、二頭肌的同時,其他肌肉也要參與身體平衡的保持,從而變得更加有力,也燃燒了更多的熱量。如此一來,你的身體習慣了保持平衡,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舉起重物時,就沒有那么容易受傷了。
中級篇:做全身運動
很多人去健身房的時候都會定下當天要鍛煉的部位,例如“今天鍛煉上半身”、“明天鍛煉下半身”、“今天鍛煉胸部”、“明天鍛煉背部”、“后天鍛煉腿部”之類的。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只用到單個肌肉群的活動很少。如果你的身體學不會協調合作,那么你在真正運動時就無法發揮最好的水準。
舉啞鈴弓步運動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選一對比較輕的啞鈴,右腿弓步向前時找好平衡,然后舉起左手的啞鈴,使手臂達到與地板平行的角度;然后放下手臂,再感覺一下身體的平衡,而后恢復初始站姿。之后a換另一側。這個運動把腿、肩膀的訓練結合在一起,同時還能鍛煉腹部的核心肌肉群,有利于平衡感和協調性的培養。每周至少應該做一次全身運動。
高級篇:力量訓練與有氧運動相結合
很多人在健身房訓練的時候都會把舉重訓練和有氧運動分開,例如先花30分鐘練舉重,再花30分鐘進行有氧運動。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讓全身各部位馬力全開,應該交替進行舉重訓練和短時的激烈有氧運動,兩者之間最好不要有休息的時間。這樣的話你的心率可以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訓練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而且,這種訓練方法還可以讓你的身體一直保持溫暖、放松的狀態,受傷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一開始進行交替訓練時,最好是30秒的力量訓練和1分鐘的有氧運動輪流開展;力量訓練的內容可以是舉重也可以是利用自身體重的訓練,有氧運動可用器械,也可跳繩、跳躍、練拳擊。最好堅持30分鐘進行連續交替訓練。最終的目標是把訓練內容增至1分鐘的力量訓練和2分鐘的有氧運動輪流開展。
怎樣“煉”,不給關節添麻煩?
汽車輪胎過一段時間就要換新的,這是因為輪胎表面會慢慢磨損;同理,人體關節處起緩沖作用的軟骨也會磨損,甚至患上關節炎。已磨損的軟骨是無法恢復或再生的。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骨科醫生米凱拉·M·斯堪內德鮑爾(Michaela M. Schneiderbauer)博士說:“關節炎一旦發病,就沒有辦法逆轉了。”
不過,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它帶來的疼痛,并保護還未受到磨損的其他軟骨。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1減肥是王道
有些關節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膝關節和髖關節尤其如此,通過減肥可以移除它們受到的壓力。體重每減輕1斤,膝關節受到的壓力就能減少4磅(約1.8公斤)左右,這顯然可以大大降低關節被磨損的幾率。米凱拉博士說:“如果減去的體重夠多的話,關節炎惡化的速度會顯著減緩。”
到底有多“顯著”呢?美國拉什大學醫療中心的查爾斯·布什·約瑟夫(Charles Bush-Joseph)博士說:“體重每減少10斤,疼痛感可降低20%。”
2堅持有氧運動
關節炎引發的疼痛可能導致一些患者不愿意活動,更不用說鍛煉了。但是有研究表明,運動量太少的話,疼痛感和關節的僵硬度反而會上升。
經常參與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動,給軟骨提供足夠的養分供應,另外也能幫助患者達到減肥的目的。專家建議,只要自己能夠承受得住,那么能運動多少就運動多少。當然,跳躍、長跑等高強度的運動是應該避免的。比較適合的運動有散步、騎車、游泳,每周至少應該運動5次,每次30分鐘。開始運動之前要同醫生確認一下是否合適。
3增強肌肉保護關節
強健的肌肉可以吸收日常活動帶來的一部分沖擊,進而轉移關節應該承受的壓力。它可以在走動過程中緩沖腳與地面產生的力,保護關節。
鍛煉肌肉時,重點應該是發病關節周圍的肌肉。例如,如果膝關節出現了問題,就鍛煉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患者可以請一位對此經驗豐富的理療師或私人教練進行專業指導。
4每天做伸展訓練
伸展訓練可以擴大關節活動的范圍,緩解關節僵硬的情況,同時還能避免軟骨進一步被磨損。關節活動得越頻繁,軟骨被關節液滋潤的時間就越長。專家建議,通過瑜伽或普拉提健身操來增加關節活動,提高其靈活性。進行這些訓練的時候不必要求自己的動作盡善盡美,只要盡自己的全力就好,教練也會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
5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
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軟骨,但是卻不能讓軟骨恢復或再生,也不能減緩關節炎惡化的進程。不過,有些研究發現,它們可以降低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感。
高血壓患者安全運動指南
控制血壓并非只有減少鹽的攝入量和吃降壓藥才能達到目標,高血壓患者還需要多運動,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幫自己恢復健康的身a心。
哪些運動適合他/她?
如果高血壓患者以前不常運動的話,可以介紹給他們多種不錯的選擇,例如與家人一起遠足、在附近的泳池游泳、加入運動俱樂部參與團隊運動,或者嘗試練習瑜伽、請一個私人教練進行力量訓練等。這些運動不僅可以幫患者控制血壓,更有可能幫患者發現一種他/她所熱愛的活動。而且,邁出第一步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難。
運動要循序漸進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及運動委員會的建議,每周最少應該鍛煉150分鐘。剛開始進行某項運動的人,每次鍛煉10~15分鐘即可;之后每隔2~4周將運動時間延長5分鐘。就這樣慢慢延長時間,達到每天鍛煉30~60分鐘、一周鍛煉3~5天的水平即可。美國運動委員會的科研主任塞德里克·布賴恩特(Cedric Bryant)博士說:“健康情況不佳的人一開始運動時時間應該短些,然后慢慢延長。”
心臟病醫生詹姆斯·貝克曼(James Beckerman)說,患者應該選擇自己感覺有意義的運動,必須是自己愿意排到行程表中經常從事的運動。他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
有氧運動:喜歡什么做什么
有氧運動可將患者的收縮壓(即血壓讀數中前面那個數值)降低5點,并將舒張壓降低3點(即血壓讀數中后面那個數值)。
散步、游泳、騎車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應該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選擇。不過,所有能使心跳加速一些的活動都對血壓控制有益,例如去戶外遛狗、在跑步機上運動、跟著“跳舞毯”跳跳舞等。也可以多選幾種,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就行。
力量訓練要適度
力量訓練也可以降低血壓,但是舉重時千萬要注意不能過度,重量的選擇要適當。舉重訓練的風險較大,最好事先向專業人員請教,而且在舉重過程中不可屏住呼吸。
專家告誡說,舉重訓練要選擇重量低的檔位,然后通過多次重復舉重來達到鍛煉效果,而且在肌肉用力時要呼氣。這樣做的原因是:血壓在人運動的過程中會自然上升,如果屏住呼吸進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血壓會繼續上升。對于本來就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肯定應該避免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