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鵬飛
◆為官如做人,在誘惑和堅守中把持自我,拒絕金錢誘惑,嚴守良知與道德底線;遠離趨利小人,以獲得群眾的敬重;看淡名利追逐,能換來無悔的人生。
◆正確的決策,不是來自領導干部的冥思苦想,也不是依靠大會小會圈定,而是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智慧。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理當不斷自省、帶頭加強學習,樂于聽取不同的意見,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真正做到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在自省中理解清正。近年來,不斷曝光的貪腐大案讓人震驚,極個別領導干部不能管控一己私欲,在為民和為己的抉擇中選擇了后者,最終走向人民的對立面。活生生的實例令人觸目驚心,警示著每一個領導干部必須從生活、工作的細節入手,筑牢預防腐敗的高墻。一是做智者因舍而得。為官如做人,在誘惑和堅守中把持自我,拒絕金錢誘惑,嚴守良知與道德底線;遠離趨利小人,以獲得群眾的敬重;看淡名利追逐,能換來無悔的人生。二是做愚者因正而清。何謂正?心無旁騖即為正。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領導干部因握有權杖必然會面臨更多誘惑。那么,如何保持清醒頭腦,看透誘惑背后隱藏的陷阱,這是作為領導干部必須修煉的基本功。因此,保持平常心態,讓理性控制欲望,在生活中找準定位,才能正正經經生活,規規矩矩辦事。三是做癡者因清而正。何謂清?一心為公則清。作為社會成員的一份子,領導干部自然無法避免利益交織的人情世故。那么,生活上可以隨和,但工作中決不能隨便。這樣,不因感情批條子、不為關系打招呼、不義之財不取、不公之事莫與,方能清清白白為官,堂堂正正做人。
在學習中倡廉清正。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復雜局面,領導干部在組織和領導經濟建設中,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學習的自覺性。一是常懷危機意識,防止精神懈怠。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我們所臨的“四大危險”,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想問題做事情均從執政黨的視角來高屋建瓴,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謀劃得更細致、更周到。二是強化學習意識,避免能力不足。當前形勢下,領導干部只有不斷地學習,準確研判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正確應對基層群眾的期盼心聲,才能保證決策符合規律,措施貼近民心,真正得到群眾擁護。三是增強法紀意識,杜絕消極腐敗。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領導,要對黨紀國法懷有敬畏之心,在工作中知法、守法,并嚴格地依法行政。
在群眾監督中踐行清正。 堅持群眾路線,是為官清正的法寶。群眾的眼睛為什么雪亮?是因為群眾想問題、看事情是從多個角度來全方位思考和審視事物。因此,領導干部要敢于把自己放到群眾的聚光燈下,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中完善自我,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一是決策必須從群眾的利益出發。正確的決策,不是來自領導干部的冥思苦想,也不是依靠大會小會圈定,而是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智慧。只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弄清楚問題的結癥,找到解決難題的辦法,掌握第一手真實、準確的資料,做出群眾受益的決定。二是置身前沿督陣指揮。為確保工作措施落到實處,領導干部必須在艱苦的前沿坐鎮,讓群眾的真知灼見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把工作方案做得既科學合理,又深得群眾滿意。三是善于在對問題不斷反思。日常工作中,要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質量的標準。建立回訪群眾制度,經常反思工作問題,查找漏洞和不足。即便取得工作實效也不忘反思,以不斷超越自我,把業績做得更大些,讓群眾的收獲更多。
(作者系遠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