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戴維·提丟斯偶然發現,太陽系的行星——那時人們只知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六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成一定的等比關系。即,取一組數列:0,3,6,12,24,48,96,192,分別將每個數加上4再除以10,所得數字剛好是各個行星以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表示的與太陽的距離。這個數據分別是0.4,0.7,1.0,1.6,2.8,b.2,10.0,19.2。除了火星和土星的數據與實際情況有微小偏差外,其他各星均非常準確。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缺少一個與太陽距離為2.8天文單位的行星。
1∥2年,另一位天文學家波德在自己的一本天文通俗讀物里引用了這個規律,使這個發現廣為人知。1/81年,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剛好是19.2天文單位,正好位于根據提丟斯公式推算出來的位置上。天文學界大為震驚,人們也開始懷疑,在2.8天文單位處真的有一顆星球,只是還沒有被發現。于是不少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開始尋找這顆“遺失的星球”。
1801年,小行星帶最大的天體谷神星被發現,但它的直徑只有760千米。根據萬有引力計算,位于2.8天文單位處的行星要比它大得多。緊接著,在這一區域,人們又先后找到了智神星、婚神星等,但那顆傳說中的大行星卻一直沒被找到。
1807年,發現智神星的德國天文學家、醫學家海因里希·威廉-馬特烏斯·歐伯斯提出了一個大膽猜想: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原本存在一個大行星,后來爆炸了,谷神星等小行星就是它爆炸留下的殘骸。他將這個大行星命名為“法艾東”,但這只是猜想,沒有證據。隨著被發現的小行星帶天體越來越多,關于小行星帶成因的猜想也越來越多。法艾東因此成為科幻小說的主戰場之一,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地球人就是法艾東人的移民。
類似的猜測有很多個版本,最離奇的是這一個:
由于法艾東不再適宜生命生存,法艾東人依靠高度發達的文明將全部人類和精選后的各種動植物物種用巨型飛船運到了太空,然后利用木衛五炸碎了法艾東,使其碎塊均勻地撒落到地球表面,地球由此擁有了和法艾東類似的自然環境。
這一事件發生在6b00萬年前。木衛五撞爆了法艾東,產生的熱量和落到地球的“法艾東隕石雨”徹底摧毀了地球上原有的生物,將它們埋到地下,變成了化石和石油、煤炭、天然氣——恐龍就是這樣滅絕的。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以此為背景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