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宏博


東北解放戰爭的1947年上半年,經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特別是1947年秋季攻勢后,東北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遭到重創,轉為被動防守,而東北民主聯軍則由被動防御轉為主動進攻,東北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解放區不斷擴大,各地土地改革深入開展,經濟得到發展。
隨著時局進展,1947年1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成立冀察熱遼辦事處。在辦事處成立之前,冀察熱遼解放區曾先后發行晉察冀邊區銀行鈔票、冀熱遼分行冀熱遼券、熱河省銀行地方流通券三種貨幣。冀察熱遼辦事處成立后,三個地區被分割的狀態已經結束,為恢復三省區經濟、支援解放戰爭,必須統一貨幣。為此,1948年2月辦事處決定設立冀察熱遼長城銀行,發行全區法定統一貨幣—長城銀行冀察熱遼地方流通券(簡稱長城券),在熱河省、冀東地區、冀熱察邊區及遼西地區流通。
長城銀行設在熱河省赤峰市元寶山區,不久又遷到寧城縣煤鍋地村。承德解放后,遷入承德市。當時,長城銀行內設管理科、出納科、會計科、總務科和秘書室,下轄冀東、熱河省、冀熱察三個分行。
長城銀行冀察熱遼地方流通券,從1948年3月開始先后發行了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五種面值、八種票券。這些票券都不是在本地印刷的,均由東北行政委員會冀察熱遼辦事處和長城銀行委托東北銀行總行佳木斯印鈔總廠印制,先后共發行1600億元。1949年1月,東北銀行接管了長城銀行,組建東北銀行熱河省分行,停發長城券。1949年6月由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負責收兌,長城券完成歷史使命。
長城銀行券同解放戰爭時期其他解放區印制的“區幣”比較,有它自身的特色。一是行名特殊。無論是東北解放區,還是全國其他解放區,發行各“區幣”的銀行行名,絕大多數都是地名為主,如東北銀行、吉林省銀行等,而冀察熱遼辦事處成立的銀行,沒有以地名命名,而是以境內著名古建筑長城取名,為“長城銀行”,很有特點。這是因為冀察熱遼解放區是冀東、熱河省、冀察熱遼邊區三個地區連在一起,而以前又相繼發行有熱河省銀行券、晉察冀邊區冀熱遼券,再者地名命名容易重復,因長城貫通境內,命名“長城銀行”,既有地域涵義,又有古文化特征,寓意更加深廣。
二是500元券以毛主席頭像為主圖案。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發行的幾十種“區幣”中,以毛主席頭像為主圖案的鈔票,只有華中銀行5元、10元、50元、100元,東北銀行伍佰元,東北銀行遼東版500元和長城銀行500元。
三是鮮明的地域特色。從長城銀行券面的圖案設計看,100元、200元正面和500元、1000元、5000元背面均印有長城圖案,兩種5000元券正面印有山海關圖案,體現了地域特色。1000元券農民扶犁雙馬耕地圖案表現出冀察熱遼解放區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景象。
四是幣值較大。長城銀行發行的冀察熱遼流通券從100元到5000元,沒有1角、5角、1元、10元等小面值找零票,都是百元以上較大面值的鈔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解放區經濟恢復狀況,這在整個東北解放區貨幣體系中是絕無僅有的。
五是發行流通時間短。長城銀行從1948年3月開始印制發行冀察熱遼流通券,到1949年6月東北銀行接管后進行兌換,流通時間僅短短一年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