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
這個馬年的春節,基層公務員普遍吐槽。新華社報道公務員的“裸年”時,通過各地公務員之口,列舉了一些事例……
往年十幾套臺歷拿回家 今年自己動手做
因為工作職能的關系,以前莊科長所在的部門向來都會有很多臺歷、掛歷,甚至對聯、福字這些東西也不會缺。
“你看,親戚沒送我這本臺歷前,我在外面地攤上買了一本簡易的日歷,裝在了去年的臺歷架子上?!彼霓k公桌上就擺放著這本“寒磣”的手工臺歷。
不過莊科長也坦承,中央禁令后,自己也輕松了不少?!巴昊ハ嗨瓦@東西也是個事兒。給人家拜年,一般都是借著送掛歷的名頭,順帶表示一下?!币酝谀昵皫滋?,他都要帶著單位的公車,裝著臺歷和其他“配套”的禮品,挨個到關系單位去送。
“老實說,我自己也反思過,臺歷這東西不算大,也不值錢,不過正是這種不當回事的思想使得體制內的同仁都把它當成一種隱性福利,與之伴隨的其實就算是種特權思想吧?!?/p>
以前父母家的年貨全包辦 而今吃個蘋果得自己買
50歲的王先生,是一名副廳級領導的司機,往年每到春節,一箱箱的水果、蔬菜、精品肉、飲料、海鮮、白酒,甚至包括爆竹、燈籠、福字等等,凡是春節用得到的,他都大箱小包搬回家,不僅如此,就連父母家春節期間的各種吃喝也幾乎都不用買,全靠他往家拿。
而今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上,王先生發起了“牢騷”, “沒人給廳領導送了,單位也不發了,我就是吃個蘋果都得自己買?!?/p>
今年大年三十不放假,廳領導留在西安過年沒回老家,王先生也“偷著樂”,“不用跑長途接送領導,也不用給廳領導家拜年了,雖說少了不少年貨,但我們能踏實過個年。”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公務員都感慨,“這是這些年來,過的‘最花錢的一個年,但也是‘最省心的一個年?!?/p>
第一次覺得過個年備幾桌飯都這么費錢
李麗和丈夫張輝都是縣里的基層公務員,逢年過節時他倆僅單位發的購物卡,就基本能包住一家人的日常用品開銷了,再加上發的米、面、油等福利,綽綽有余。
在這個春節,李麗和張輝的單位都沒有發任何福利?!白约喝コ袀淠曦?,隨便買一點就五六百,第一次覺得過個年,備幾桌飯都這么費錢?!崩铥愓f,以前福利好也就不太在意,現在才發現,原來居家過日子,米、面、油也是筆不小的開銷。
往年7天假只陪家人20小時 而今應酬少了能陪4天
對于趙先生來說,這個春節過得格外自在舒坦。趙先生是某廳一處級干部,他說以前每年回老家過春節,不僅會有許多人(并不是親戚)來家里拜年,還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當地的官員等)請自己吃飯等。
“與往年過年相比,今年最大的體會就是陪家人的時間多了?!币酝汗?天假期,在老家每年都只待4天,但與家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20個小時;而今年在八項規定下,往家里跑的人少了,請吃飯的人也少了,這樣4天時間里他都跟家人待在一起,感覺特別好。
禁令之下,無論是官員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還是交往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疑杖肷倭耍k公用房小了,公車不能私用了,單位慣常的福利不見了,各種禮節活動取消了……中央禁令給官場帶來新變化,也對官員的心態造成了強烈沖擊,有人歡迎,有人抱怨,有人敷衍,有人抵制,有人逃離。
心態決定心情,心情決定狀態。官員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其心態的好壞事關公共權力的履行效果,事關百姓的安危冷暖。因此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如何看待官員的心態之變,官員如何重塑健康心態,是亟需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且看網友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結語:
中央的規定、禁令、要求等等,不是使當官越來越難,而是使當官越來越容易了。因為這些規定、禁令、要求等等,都非常明確、具體、詳細,按照要求和規定做就行了,用不著想什么辦法去變通,挖空心思去鉆營。對干部來說,觥籌交錯的宴請少了,迎來送往的風氣淡了,不只是利于身體健康,更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學習、搞調研、問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業之中,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毛建國:不要小看自己掏錢吃水果,這絕非小題大做,而是新風開始。對此感到不習慣,只能說是過去把不正常當成了正常,而現在把正常當成了不正常。
@涂啟智:在中央高壓禁令之下,單位或部門突然一下子斷掉了往日福利,便感到空前失落,非常不舒服,以至于抱怨“過裸年”、發出“連吃個蘋果都自己買”之牢騷。這凸顯既得利益難舍,也反映反腐倡廉任務依然艱巨,更說明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多么必要與迫切。
@劉鵬:看似是觸及了公務員的福利,實則是對公務員的保護和愛護。這其間的道理非常明顯,如果公務員吃習慣了單位發的免費蘋果,拿慣了福利、禮品,必然會讓不正常也不正當的權力意識滋長,然后發展到收受禮品等賄賂,最終走向腐敗的深淵。
@李洪嵩:公務人員感覺到福利少了,應該是個好現象。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吾貌雖瘦,天下必肥?!比绻恳幻珓杖藛T都有這種思想,就不會對工作挑挑揀揀,埋怨這個,抱怨那個了。公務員隊伍多的應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龍敏飛:這些年,“公考熱”一直持續,千軍萬馬過公考獨木橋早已不是新聞。如今公務員“過裸年”,“吃水果自己掏錢”,無疑是一種理性回歸,亦可為畸形的“公考熱”降溫,有效分流人才。
@人民日報:水果、臺歷都要自己掏錢買,司空見慣的隱性福利正被擠壓,這樣的“不習慣”才對了。一旦不該有的福利變成心安理得之物,社會公平就會受到挑戰??柯毼恢\求灰色收入,使用權力就易走偏。把暗藏的福利減掉,讓收入陽光化,才是回歸正途。
責任編輯 李 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