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
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中國大運河項目和多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絲綢之路涉及陜西的7處文物點,不會因為申遺成功而漲價。
以往一些景區成為“世遺”后,門票大幅上漲幾成慣例。2008年福建土樓申遺成功,次年6月南靖土樓田螺坑景區、華安大地土樓群等門票就分別上調五六十元。而縱觀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九寨溝、皖南古村落等著名景區,也都在申遺成功后紛紛漲價。
申遺的目的,旨在喚醒全社會對珍貴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重視,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申遺成功成為漲價有理的代名詞,人文自然景觀變成“看不起的風景”,這顯然有悖申遺初衷。而由門票漲價所形成的“申遺經濟學”,無形中會誤導地方政府和景區管理部門的思維理念,盲目追求商業利益,忽視對遺產的保護。比如,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因為存在大量粗制濫造的人工建筑,一度被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出示黃牌……
更過分的是,漲價賺得盆滿缽滿背后,落實到保護上的資金卻極為有限。有調查顯示,一些景區門票收入除去上繳政府、財政、旅游公司和維持人員開支的資金,平均用到遺址資源保護上的資金往往不到10%。有專家指出,有些申遺之所以“變味”,源于一些申請者動機不純,單從坐收漁利、追求政績的角度出發,導致遺產的人工化、商業化,嚴重損害其價值。
與內地景區熱衷漲價形成鮮明對比,2010年澳門老城區最核心區域的25幢建筑和8處廣場空間打包申遺成功后,非但沒有增加票價,反被特區政府辟為“免費參觀區”,當地官員解釋說:“我們用公費維護世界遺產,希望通過它來教育市民,也通過它讓外來的游客了解澳門?!边@種責任和擔當令人敬佩。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河南嵩山、湖南崀山等景區在申遺成功后均表示不會漲價,此次大運河入遺后,杭州也立即承諾堅持“博物館不收費、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占用”的運河綜?!叭竽繕恕辈粍訐u,加之如今陜西官員的表態,“申遺成功不漲價”的承諾無疑給公眾吃了顆定心丸。有必要讓這一理念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