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桃

3天之內,4名官員因涉嫌受賄犯罪被立案偵查。繼2013年8月劉鐵男落馬后,國家能源局近期再次陷入輿論關注的“腐敗漩渦”。
5月21日、23日,最高檢網站發布消息稱: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郝衛平,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副局長許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下稱“新能源司”)王駿,先后被檢察機關以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
6月23日,又有媒體報道稱,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梁波已被帶走調查。
能源系統似乎已成為貪腐的重災區。據統計,去年8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有19名能源系統的官員及企業高管被調查。
權力,特別是行政審批權,一直被認為是腐敗的最大誘因。在國家能源局,審批權是如何分布的?哪些部門更容易滋生腐???貪腐官員又如何進行權力尋租?
國家能源局負責給能源項目發“準生證”
國家能源局網站顯示,該局為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局,副部級單位。主要職責包括:按國務院規定權限,審批、核準、審核能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等等。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介紹,按照審批程序,企業上重大能源項目會先和地方政府商量,地方有關部門同意后再向上推薦,統一向國家發改委上報,一般要先報到國家發改委或國家能源局的處室。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對于重大能源項目,國家能源局只是負責接收具體項目材料,并給出基礎性的審查評價,然后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核。雖然國家能源局對重大能源項目沒有最終審核權,但作為執行部門,國家能源局各司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的基礎性材料及評價非常重要。“畢竟發改委的業務范圍比較寬泛,對能源具體領域也沒有太多研究,所以還是會尊重國家能源局業務部門的意見?!彼e例說,比如,煤炭項目就是由煤炭司來牽頭審核,其他相關司來協同批復。
一位熟悉能源項目審批的人士說,一個能源項目,一般都要先找到國家能源局,獲取路條后,再去找環評、國土、電力等部門,一系列程序走下來之后,再由國家發改委給一次綜合評估并核準。
在現行能源項目審批制度下,“路條”是各個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也是第一個關卡。
所謂“路條”,指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即意味著該項目納入國家專項規劃之列,相當于半個準生證。
據媒體報道,2004年,國務院實施投資體制改革,投資項目由審批制改為以“跑路條”為標志的核準制。
上述熟悉能源項目審批的人士表示,為規避投資風險,在項目啟動之前,地方政府或企業首先需要國家能源局明確項目是否合乎規劃?!氨臼堑胤秸蚱髽I向國家能源局咨詢的環節變相演變為了發路條,項目必須有國家能源局復函才能組織前期工作,開展土地、環保、供水、電網接入等支持性文件的報備”。
有媒體報道稱,在現行能源項目審批制度下,地方政府將本地項目獲得國家能源局“路條”作為頭等事宜,進京做工作、匯報銜接成為了常態,并安排專人負責重點項目的跟蹤和協調。在國家能源局辦公大樓的樓梯口外,常年安放著幾張裝有靠背的椅子,上面坐著到這里“跑項目”的人。
哪個部門最容易產生腐敗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國家能源局,哪個部門更有權勢取決于兩個因素?!暗谝?,部門所管轄的能源在國家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第二,部門負責審批的單個項目的體量,規模越大,部門越熱門,就越容易腐敗。比如,有的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涉及上億資金,而有的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只有幾百萬、幾千萬元規模?!?/p>
“在能源行業,一個項目動輒數億,投資巨大,這也使這個行業成為腐敗的重災區”,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比如,很多人在煤炭領域“發大財”了,“魏鵬遠在國家發改委時就是在煤炭部門,后來在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在他這個位置上,幾千萬元,那都不叫錢”。
據媒體報道,今年5月,魏鵬遠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當時,在其家中發現上億元現金。魏鵬遠因此被網民稱為“億元司長”。
據了解,近期落馬的許永盛、郝衛平、王駿則都曾與電力項目審批有關。2008年國家能源局成立,許永盛出任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郝衛平任副司長。王駿則早在2001年就擔任過國家計委基礎司電力處處長,2002年其升任基礎司副司長,后來接任電力處處長的是郝衛平。
國家發改委還有“參與制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土地政策,擬訂并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的職責。周大地表示,不排除有一些腐敗分子不光是通過批項目,還會在制定政策上進行傾斜,借機斂財。
有業內人士指出,審批權是導致國家能源局出現貪腐現象的主要原因。
對此,周大地并不認同,“國家發改委擁有大型項目核準的權力,而這個權力是正常的,一個項目可不可做,總要有一個部門說了算,不可能所有的項目都要上到國務院討論?!?/p>
周大地認為,集中出現的腐敗現象與過去盲目追求GDP的地方發展模式有關。有大量的重復建設,國家發改委是不愿意批的,但是,“下面的積極性比上面高得多”,市長、省長就一層層找上來,“這樣就反而給了國家發改委權力”,“在過去那種有權就想用一用的社會風氣下,能源系統和其他領域一樣出現了一些權力尋租、受賄、索賄的現象”,“如今,國家下力氣反腐,將重點就放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放在一些關鍵部門身上,放在投資巨大的領域上”。
在項目中安置親友是能源領域權力尋租的常見手段
一位熟悉項目審批的人士表示,“做項目的人最清楚,要拿下一個項目,第一個要攻克的就是發改委,在實際審批中,發改委是第一個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如果發改委不同意,其他部門基本上很難通過”,“一旦發改委通過了這個項目,其他部門的環節也就基本上通了,因為,官場有這樣的潛規則,正常情況下,有幾個人同意的文件,其他人不太好反對?!?/p>
“現官不如現管,因此,國家能源局的具體部門就有了較強的操作空間”。上述熟悉項目審批的人士表示,“在項目上報國家能源局之前,要先找司局的一、二把手去吃飯。這種交際活動必不可少,目的是探探他們的口風,如果他們覺得這個項目還可以或者說50%以上能做,只要這個信息透露出來,跑項目的就會開始公關這些領導,投其所好,聊天什么的或讓他們的親屬或朋友參與項目,分一杯羹。”
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信息顯示:國家發改委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劉鐵男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及其親屬收受巨額錢物;違規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收受禮金禮品(已被查處)。
上述人士表示,在項目中安置親屬、朋友分一杯羹,這種方式是能源領域權力尋租最常見的手段,與直接行賄受賄相比,“這種方式的風險要小一點”。
一位接近國家發改委的知情人士說,今年5月份國家能源局出事的4名官員中,據他了解,利用現任職務便利涉嫌受賄的可能只有魏鵬遠,其他幾個出事的主要原因是在項目中安排家屬參與做生意。不過他的這一說法未得到能源局和相關機構的確認。
此外,據上述熟悉項目審批人士介紹,公關領導還分為主動公關和被動公關兩種?!疤崆白龉ぷ?、打通各個環節,這就是主動公關,一般人都會采取這種方式。尤其是前幾年,監管不是那么嚴格,企業主動公關的特別多?!币灿衅髽I按照正常程序遞交材料,當項目卡殼時,才去公關,“這個時候公關的人是比較被動的”,“要么負責行政審批的某些腐敗官員開條件,要么你開出的條件足夠滿足他,才會放行”,“選擇哪一種方式要看具體的人,根據這個人具體的性格喜好和他的態度來決定選擇什么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