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試題評講是所有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中考復習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初中歷史教學和復習當然也不例外。通過試題檢測和評講,能總結教師“教”的情況和學生“學”的情況,及時查漏補缺,糾正偏差,從而改進老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上好初中歷史試題評講課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根據題目進行逆向思考
試題題干所包含的知識點、能力點往往很多,但我們在評講試題時,卻不能就題講題,而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加以拓展延伸,也就是說要換個思維角度思考問題。如涉及到中國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有關題目時,我們的常規思維是:中國封建社會到了清朝后期,統治階級腐敗無能,民生凋敝,綜合國力下降了,而這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綜合國力上升了,這樣中西方的綜合國力就存在著巨大反差,弱肉強食的局面就難以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對于這種常規思維,我們可以來個逆向思考:假如中西方情況恰好相反,那么中國是否會去攻打西方國家呢?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認為中國不可能這樣做,因為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革命后,為了占有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必然會進行殖民擴張,而中國當時即使強大了,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通過這樣逆向思考,學生對題目的內容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二、根據題目進行適當比較
根據題目內容進行適當比較,就是在講試題時,列出同類歷史事件進行比較,要力爭“一題多練”,引導學生擴展思路,縱橫聯系,由此問題聯想到許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識點。如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這些重點、難點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練習,把“隋滅唐興”與“秦亡漢續”作一主題比較,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最早的兩次大統一局面進行宏觀比較,并從中總結出封建王朝衰亡之興盛的一般規律,加深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理解。根據題目內容進行適當比較,既能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又能鞏固舊的知識,還能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求同求異思維能力。所以說根據題目內容進行適當比較,是評講試題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在評講試題時要有意識地加以利用。
三、根據題目進行適當加深
一份試卷或練習肯定有難易不同的題目,對于相對簡單的題目,我們老師在評講時就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能力水平,進行適當加深。如結合歷史中考命題的發展變化趨勢,可以適當增加知識量或適當增加知識難度,在原題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設問,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筆者在講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秦皇”與“漢武”的比較題時,提出為什么“秦亡漢興”?“秦亡”和“漢興”的必然性分別是什么?僅從“暴政”能回答出必然性嗎?“暴政”出自什么經濟狀況?興、亡的要害在哪里?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就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根據題目內容進行適當加深是評講試題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它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查漏補缺
我們讓學生做練習或試卷,都是為了檢測教學情況,而不是為了檢測而檢測。通過學生做練習和試卷,及時查找教與學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以便及時補救。如通過檢測發現,許多學生對歷史基本概念認識不清,識“史實”而不懂“史論”,學生只掌握了簡單的歷史知識,而對歷史結論卻認識模糊。所以他們做這類題目時也往往會無從入手,最后只能隨意發揮,結果只能是錯誤百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凡涉及到史論的內容,我們老師一定要給學生講清、講深、講透,讓學生對史論能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知,而不能讓學生只掌握簡單的歷史知識。我們在評講這類題目時,要加強對史論知識的補充,要讓學生當堂或課后再做好原題。
有的老師認為,評講試題比上正常課要簡單,只要對對答案就行了。這種想法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老師對試題的分析講解,不能簡單、機械地向學生提供參考答案,而要對試題的原材料進行認真地分析,進行全方位地解讀;要引導學生對試題題干進行探究,探究命題者的命題意圖;要給學生講清答題的思路,講清答題的規范。通過試題評講,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所以說,評講試題比上正常課要難得多,它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方面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要想上好試題評講課,在試題評講之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如精選試題、認真批改試題、認真分析試題等。試題如果不精選,訓練就沒有多大意義和價值,學生也不會感興趣;試題如果不認真批改和分析,老師就不知道學生做的情況,評講時就沒有針對性,就不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按部就班,逐題講解,平均用力,這樣評講的效果當然不會好。
總之,上好初中歷史試題評講課不僅可以鞏固、深化所學知識,發現、解決教學疑難,改進教學,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不斷總結、吸取前面各階段學習經驗和教訓,開闊思路、啟發思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評講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
(江蘇省新沂市八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