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則浩
摘 要:強化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信息技術基礎不平衡是農村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面臨的普遍問題,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跟不上教學節奏。面對這樣學習上的弱勢群體,教師應從“教”上尋找突破口。首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形成小組幫扶的學習共同體;其次優化教學設計,實行錯層教學,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再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信心,通過“教”的改變來實現“學”的進步。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困生;應對策略;人才
這學期開學不久,我給高一(2)班上課,學習的是信息技術基礎一書的第二章“因特網信息的查找”一課,我認為這是一節非常輕松的課,因為學生對于上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都完成較好。但是卻有一小部分學生明顯跟不上教學節奏,任務完成得一塌糊涂。我便把這部分學生調到水平相對較好的同學身邊進行一對一幫扶,但是即便有幫助,在自主探究環節,他們的作品也是差強人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每位老師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個班級里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跟不上節奏,學習存在困難,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
一、信息技術學困生的成因
對于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學生成績的優劣用智力因素去考量可能不是太妥當,那么信息技術學科的學困生的成因有哪些呢?
(1)信息技術基礎不平衡。基礎不平衡是農村高中信息技術學困生的最主要成因。高中信息技術內容建立在初中和小學信息技術基礎之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非零起點,但是初中和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情況卻與我們的理想相去甚遠,導致了一部分升入高中的學生基礎較差;另一個原因是目前農村家庭的電腦普及率較低,部分農村學生接觸電腦的機會不太多,也是導致操作不熟練的一個因素。所以學生信息技術基礎不一致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2)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統一性。班級授課制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我們信息技術課堂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面對基礎不一的學生,我們卻要用同一個教案去教學,設計同樣的任務,提出同樣的發展要求,這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掉隊,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對這部分學生加以特殊關注,久而久之,就會愈滑愈遠。這也是信息技術學困生的成因之一。
(3)學生學習意志不夠堅決。部分學生的學習品質不夠優秀也是學困生成因之一。面對同樣的任務,有的同學會求助于老師、同學或者自己找課本,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他們具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和學習自主性。但是有些同學面對困難,他們會選擇迎難而退,既不問別人也不探究,不是直接不做就是亂做,或者是一步做不對就直接放棄,這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而言,是最大的缺點,信息技術學習最需要多問、敢試。
二、應對學困生的策略
針對信息技術學困生的成因,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怎么辦呢?
(1)同學間結對子,實現共同進步。我在班級里發現這幾個同學基礎不好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給他們調整座位,把他們調整到基礎較好的同學身邊,結成對子,以便于他們能及時得到幫助,并對小老師給予捆綁考核。通過同學之間結對子互助的方式來實現共同進步,我認為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式。首先信息技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不存在什么懂與不懂之說,只是操作過程的熟練與否,所以這為學生之間相互指導提供可能性。其次,同學之間相互指導比教師指導的效果要好,有些問題他們可能不好意思問老師,但是同學之間不會有這種心理包袱,交流起來會更順暢。
(2)教師設計層次性的任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信息技術課通常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實現來呈現知識,所以任務設計對于信息技術課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班級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照顧到所有學生,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在設計任務時可以設置基本任務和探究任務,所有學生必須完成基本任務,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探究任務。通過這種方式,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發展,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設計第四章的表格信息加工中表格數據圖形化內容時,就設計兩個不同的任務,基本任務是根據提供的數據產生指定類型的圖表,而對于探究任務,不再指定圖表類型,而是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圖表,這個探究任務是對表格數據圖形化一節內容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層次要求,這樣的任務設計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每個學生都感覺有所收獲。
(3)教師在課堂上給學困生以更多的關注和表現機會,以增強其信心。“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的自信,教師的期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因此,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在課堂上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表現機會,對于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不要吝嗇表揚,這對于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課堂中對于那幾名基礎不好的學生,我只要發現他們成功完成了作品,哪怕不是非常完美,在交流評價環節,我也會把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并且給予較高的評價,過后我會把需要改進的地方給他們指出來。慢慢地,我發現他們的學習態度越來越端正,經常主動請教我或者幫扶導師,信息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
三、學困生轉化成效
因為種種因素而導致的信息基礎不平衡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客觀存在的問題,也困擾著每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但是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堂中沒有絕對的差生,所以只要我們用心,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原來基礎不好的幾個同學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是學習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學習積極主動,自主探究意識增強,對于不熟練的操作,能夠鍥而不舍,想方設法完成任務,這是難能可貴的。其次是他們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課堂上敢于發表意見,對于遞進任務也敢于挑戰。再者他們在課堂上漸漸適應了教學節奏,操作逐漸熟練起來,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反復,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楚,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用最大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的方法及時給予引導,他們的進步是必然的事情,他們成才也是必然的事情。
(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