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典閱讀的開展能夠有效的引人深思,讓讀者的思想得以沉淀于精化,在這一過程中,書中的文字因為閱讀而被重新賦予了生命,同時也實現了對讀者內涵的充實。因此,養成勤于閱讀的好習慣是尤為關鍵的。當前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經典閱讀帶來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如何在這一新形勢下,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以確保對經典閱讀的有效推動,將是未來圖書館的一個工作重點。
關鍵詞:圖書館;經典閱讀;全媒體
在通訊技術水平以及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帶動下,現代社會迎來了嶄新的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期,圖書館經典閱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能把全媒體理念充分的融入到圖書館經典閱讀過程中,并激發群眾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將能夠進一步強化經典閱讀的深度,給我國文化事業前行創造更多的保障。
1 開展經典閱讀的現實意義簡述
1.1 經典文學中對群眾的教育作用
在我們所接觸到的文學經典作品中,往往呈現出較為莊重、高尚的精神層面。在歷史不斷的洗禮與雕琢下,得以保存的文學經典作品,其教育價值總會更加的凸顯,這種價值不會受到歷史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經典閱讀無論是對一個成長中的青少年,還是一個有豐富人生閱歷的中老年,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無可替代的作用。人們在進行文學經典閱讀的時候,一方面能夠調動自己內心對文中所表述正直理念追崇的熱情,同時還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各種人物在面對命運挑戰時所形成的心理想法,并在文字不斷的熏陶之下,增強自身面對生活與人身的堅定信念[1]。所以,我們認為文學經典的閱讀是可以制約人的心理、影響人的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對人們的教育功能。
1.2 引領讀者靈魂逐漸走向高貴
對于經典作品來說,不管其年限有多久遠,都可以確切的把握住人們生存過程中永恒不變的中心思想——專注于人類的不斷自我完善,讓人們潛在的靈魂逐漸的高貴,突破現實的捆綁,重新獲取自由,從而實現生命最原始的價值與意義。一個偉大的學者,用自己的心靈與靈魂造就了經典作品,并將智慧融入得以保存。可以說對于經典作品的閱讀就好像是走進一個迷宮,很容易讓讀者偏離,要想在這一迷宮中找到正確的目標與方向并不是那么簡單。經典就是通過古老的文字將一種精神加以表達,將作者的智慧用文字的方式加以保存,是人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的是,經典并非是面向全部人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領悟經典。所以,閱讀者必須要將自身的身心與靈魂全面的投入到經典中,用心去感受經典所傳遞的精神世界,才可以從根本上去感悟經典智慧[2]。
1.3 經典閱讀能夠增強民族競爭力水平
經典作品所蘊藏的中華精神,所傳遞給現代人們的文化思想,將是確保民族精神得以保存的關鍵所在,也是增強民族競爭力水平的基礎。當前,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前行的帶動下,注重對國學經典的閱讀,以及對其中所蘊藏的重要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對于民族強大具有關鍵性影響意義,這也是作為炎黃子孫所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現在,在全球范圍內所興起的漢語學習熱潮,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的存在意義,以及對新世紀社會文化前行的影響價值。國學經典所宣揚的敢于創新,自立自強的精神,對于現代國家及民族的發展都體現出極大的參考意義。
2 全媒體時代圖書館經典閱讀受到的影響
2.1 網絡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群眾的閱讀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改變。有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群眾閱讀率正表現出連年降低的發展趨向,這一問題已經逐步的發展成一個社會性質的問題,必須要給予充分重視。不僅如此,對于閱讀群眾的主力,青少年的閱讀情況也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時候都更偏重于網絡與電視這些途徑,很少會選擇經典閱讀。并且在對信息的接收時,不再局限于文字的傳遞,而是會選擇更加直觀的圖片形式。其實,人類的進步與創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賴于想象力的促進的,其中對人類想象力最具有激發的便是對文字的閱讀與思考。因此,現代人們過多的偏重于對圖像的獲取,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自身想象力的散發,這對于未來發展將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2.2 對經典的曲解與誤讀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所累積下的作品無數,不過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夠稱得上是經典。所謂經典,必須是經過歷史長河洗禮與承典,其所蘊含精神卻歷久彌新的作品,才可以稱之為經典。并且,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經典必須是對原著的保留,不能在此基礎上做相應的解讀與翻譯。所以,作為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經典作品的時候,必須要體現出較強的明確性,確保讀者所讀經典作品質量與價值的過關[3]。
2.3 學科的失衡
對于讀者來說,對經典的閱讀其實就是屬于自我選擇活動。也就是說,經典閱讀是屬于個人行為的范疇,源自于人們的自主心理,所有讀者全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力。讀者根據自身喜好需求,選擇相應的作品加以閱讀,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審視自我,感受了解自身所處的真實狀態。從當前經典書籍的組成情況來看,往往多以人文方面的書籍為主,而自然科學類相關的作品則相對比例較小,這樣就容易出現學科的失衡,給不同領域的讀者閱讀經典帶來不便。所以,應多推介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普經典供那些有需求的讀者閱讀,只有文理兼顧,科學、人文并重,才能確保學科之間的平衡。
3 全媒體時代推動圖書館經典閱讀服務的具體措施
3.1 因人制宜,實現傳播形態多樣化
全媒體傳播首先應該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類型,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渠道,以實現最佳效果。對于媒介內容,通過“全媒體”傳播平臺可以有各種表現形式,但同時也根據不同個體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現的側重對采用的媒體形式進行取舍和調整。因此,要因人制宜,利用全媒體技術將圖書館經典閱讀分門別類,針對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群,采取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形態,將圖書館經典閱讀以更加貼切民眾生活為契機,實現圖書館經典閱讀傳播的多樣化。圖書館可以為用戶量身定制經典著作的服務菜單,也可以利用三網融合技術,將特定用戶感興趣的經典作品的資料發送到手機、電視、網絡等任一終端,也可以利用相關的工具和載體為用戶建立個性化的專屬經典知識庫,方便用戶隨時獲取信息[4]。另外,針對農村經典閱讀程度較弱的現狀,我們城市圖書館可以與農村文化站進行緊密合作。將經典閱讀的方式通過網絡以動畫、文字、圖像等多種傳播形態展現在農民朋友面前,從而改變以往農民由于文化水平較低,而放棄對經典著作的閱讀的情況,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經典著作的閱讀和理解能力。endprint
3.2 與時俱進,力求服務方式立體化
全媒體是以生產對象專門化即受眾的信息認知為起點組織媒介內容生產,由此便突破了傳統媒體存在的基本形態。圖書館應該契合當前民眾以網絡為主的閱讀方式,與時俱進地將經典著作以電子版形式,輔助以聲像、動畫等,以貼近百姓生活的方式進行傳播,才能提高經典閱讀的大眾化。這種基于多種移動終端和載體為主的閱讀方式將會有效推動圖書館經典閱讀的開展。另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傳播方式革命性變化的有利條件,在圖書館經典閱讀的推廣進程中,將傳統媒介和現代媒介結合起來,紙質圖書、互聯網、閱讀器、手機閱讀及數字圖書館同步進行,可形成互補效應。圖書館在對用戶同一信息需求的服務中綜合運用多種途徑和終端,以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載體,全時段、寬用戶、立體化地進行信息服務,共同建構一種全景化的立體經典閱讀服務格局。經典閱讀在服務形式上呈現三維空間效果,讓用戶置身各種不同形式信息的包圍之中,全方位立體化感受和體驗服務成果。例如,圖書館可以以傳統閱讀方式為基礎,結合現代化、網絡化等多樣化的閱讀形式,使經典閱讀推廣活動進校園、進社區、下基層。有效利用圖書館自身的可用資源,為讀者舉辦各類閱讀欣賞講座和沙龍探討等讀書活動,形成經典閱讀的普遍氛圍。這些舉措可吸引廣大讀者的參與,也充分體現了圖書館積極主動的服務意識。再就是可以創建數字化經典閱讀室,讀者可以自由選擇運用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移動設備等對經典閱讀進行多角度、立體化的感受。如此一來,便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現代讀者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創造了更加良好的閱讀條件,從而增強了經典閱讀的服務質量[5]。
3.3 全面提升圖書館館員的全媒體信息素養水平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經典閱讀帶來了全新的挑戰,經典閱讀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圖書館館員本身的素質水平。因此,新時期的圖書館館員必須要正視自身當前所處的形勢需求,從各個方面不斷充實自己,確保自身全媒體信息素養水平的有效提升,從而為圖書館工作的順利進行創造更多的保障。對于圖書館館員全媒體信息素養的增強,我們能夠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實現:第一,養成并堅持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第二,要培養較強的創新理念,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拘于傳統現狀,要敢于創新,從讀者實際需求出發,為讀者提供更加良好的閱讀服務;第三,加大對圖書館館員現代技術的教育與訓練,確保館員能夠熟練掌握電腦等多媒體操作[6]。第四,加大對圖書館館員的考核力度。作為圖書館,要注重對館員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及全媒體相關操作技能的考察,另外還要組織建立起完善的滿足全媒體館員工作性質實際需求的服務考評體系。
4 結束語
總的來說,經典閱讀具有十分關鍵的現實意義,是人們精神食糧的重要獲取途徑,必須要給予充分重視,這是圖書館工作不可輕視的組成部分。因此,對于圖書館而言,必須要明確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職責,在當前的全媒體社會形勢下,做好對經典閱讀的有效推動,為群眾創造更加良好的閱讀條件,從而確保現代社會文明的有力前行。
參考文獻
[1]于艷波. 公共圖書館如何利用微書評推廣經典閱讀[J]. 公共圖書館,2014,01:86-89.
[2]時宏宇. 書院教學與書院式經典閱讀的教學方法[J].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02:53-56+66.
[3]鄧青云 蒲 葉. 公共圖書館與經典閱讀活動[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3:54-55.
[4]姜豐偉,顧朝兵. 全媒體時代下的數字閱讀與經典閱讀推廣[J]. 四川圖書館學報,2014,02:55-58.
[5]劉艷俠. 經典閱讀與靈魂的培育[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02:13-15.
[6]王紅,韓暉. 大眾文化時代經典閱讀的尷尬與困境[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6:22+27.
作者簡介
姜偉(1961-),女,國家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