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劉少石
江蘇明輝化纖公司建設的年產60萬噸纖維項目,總投資35億元,僅占地231畝,建設高標準廠房“向空中要地”,畝均投資強度達1515萬元,大大節約了土地。(圖為江蘇明輝化纖公司廠房)
面對土地資源短缺的現實,江蘇省積極探索新機制,以“向上發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動態巡查”防止土地浪費,以“綜合整治”補充土地后備資源,通過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向上發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資源小省,全省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尖銳。江蘇省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意見》,提出堅決守住耕地保護數量和質量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發展邊界線四條底線。江蘇省國土廳廳長李侃楨說:“這四條底線必須嚴守,是高壓線,絕對不能碰,更不能逾越?!?/p>
丹陽市通過挖掘自身潛力,節約集約用地已成為當地企業的自覺行為。占地10余畝的僅一家公司,畝均稅收卻高達204萬元。走進這家國際化的公司,記者發現,企業辦公、裝配、研發、倉儲等空間布局十分巧妙。公司“向上開發空間”,研發了立體式的儲貨柜,將占地面積較大的設備產品通過立體式存儲節約用地。
全國經濟百強市太倉市從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尋求突破,鼓勵引導企業建設多層高標準廠房,不斷提高單位面積土地投入和產出水平。
江蘇明輝化纖公司董事長朱月明說,公司建設的年產60萬噸纖維項目,總投資35億元,僅占地231畝,建設高標準廠房“向空中要地”,畝均投資強度達1515萬元,大大節約了土地。
動態巡查 防止土地資源浪費
土地的閑置浪費是江蘇省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中遇到的一大問題。對此,常州國土局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土地供后開發利用全程監管,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防止土地浪費。
常州國土局副局長余立新說,常州充分利用內容豐富的土地“一張圖”工程、電子政務系統、三級動態執法巡查系統等信息化成果,開發研制了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系統,實施預警和通報手段,有效提高了土地用地率。
位于常州市春江南路東側、龍城大道南側的一個123畝的地塊,在2008年被一企業用于建設廠房。由于經營不善,企業瀕臨倒閉,常州國土局與原單位簽訂土地收回協議后,重新供應給新的企業利用,防止土地閑置造成資源浪費。常州市在2013年就回收3000多畝閑置地重新利用。江蘇省2013年則盤活存量和閑置土地近8萬畝。
余立新說,動態巡查系統的運用,使管理手段由重審批環節轉向批前、批中和批后監管并重發展,貫穿了國土資源“批、供、用、補、查”的各環節。據了解,截至2013年年底,常州市單位GDP建設用地規模為427畝/億元,“十二五”期間已下降了27.7%。
綜合整治 補充土地后備資源
綜合整治是補充土地后備資源的重要方式,江蘇省近年來整治土地109萬畝,新增耕地25萬畝?!鞍倌昝撼恰毙熘菁哟罂萍紕撔屡c資金投入,把采煤塌陷區“包袱”變成后備土地資源,推進生態轉型,使煤礦塌陷區重新變為良田和濕地公園,實現煤炭采空區上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徐州市賈汪區國土局局長楊德峰說,針對采煤塌陷地的不同特點,賈汪區采取“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煤矸石填充”等多種新技術,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治理,將塌陷區治理成為高效農業示范區,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緩解了人地矛盾,充實了土地后備資源。
如今十多平方公里的潘安采煤塌陷區已治理成集湖泊、濕地、農家樂為一體的休閑公園,建成了大批良田。以德國魯爾園區轉型為樣本,利用關閉的權臺煤礦工業廣場,建設東方魯爾文化生態產業園,對塌陷區土地進行最大效率利用。
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先導區之一的常熟市海虞鎮,制定了以總體規劃為綱領、以國土規劃為保障的城鎮發展總格局。
海虞鎮黨委書記馬維剛說,海虞鎮對搬遷農戶全面實施農宅置換商品房政策,有效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儲備和利用率。通過土地綜合整治,促進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空間布局的科學調整,促進了土地利用的節約集約,也促進了經濟的轉型升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