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峰
把“摸著石頭過河”這句民間俗語引入社會工作方法領域,其含義是指在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大膽試驗、積極探索、摸清規律、穩步前進。那么,究竟是誰將“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作為一種工作方法提出來的呢?從現在能夠查閱的資料來看,最早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方法的是作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陳云。
陳云最早提出“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是在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務院第27次政務會議的發言中指出:“物價漲不好,跌亦對生產不好。要‘摸著石頭過河,穩當點為好。”1951年7月20日,陳云在《做好工商聯工作》一文中再次強調:“辦法也應該穩妥,這叫摸著石頭過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發生錯誤和穩穩當當而慢一點相比較,我們寧可采取后者。尤其是處理全國經濟問題,更須注意這點?!?/p>
改革開放后,陳云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先后多次從改革方法論的角度講到要“摸著石頭過河”。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陳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的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復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p>
從陳云關于“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系列論述來看,這一思想并非像有的人認為的那樣,是不要理論指導的所謂“胡亂摸索”,而是在高度重視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前提下的大膽探索、尊重規律、穩步前進的科學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