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預習是一種學生自學互學的活動。它可以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能力與自學能力,促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并產生解決問題的渴求欲望,從而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主動反思;可以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的預習作業能為課堂學習作充分的準備,呈現學生獨立預學的水平和差異,為教師課堂教學指導提供依據,為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預習在學習中尤為重要。而當前,很多教師習慣把英語的預習作業布置為讓學生進行機械的抄寫,嚴重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負擔。在長期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力爭讓學生的英語預習作業從機械的抄寫走向有效的作業,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讓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在預習作業設計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分享的平臺,同時也引進了激勵、表揚機制。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渴求來到課堂,以更活躍的狀態參與課堂,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師生配合更加默契,學習興趣更加深厚,課堂效率的也得到提高。
關鍵字:預習作業;八步曲
預習是一堂課的前奏,一個重要環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一樣。隨著小學到初中教學內容、難度的不斷增加,課堂上能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如果沒有課前預習就上課,課前沒有準備,必然會影響聽課效率,學生缺乏深入思考的基礎,學生始終不能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影響學生素養的提高,如果通過課前預習,帶著問題來聽課,課堂效率就不言而談了。筆者將預習作業設計為“八步曲”:分為學習前和學習后兩個時段完成。
學習前
第一步:抄寫聽音
抄寫作業是一個常規性的英語作業,雖然機械、簡單,但是仍然重要。通過抄寫,學生既可以熟悉單詞拼寫,練習英語書寫,也可以對預習內容做一個大致的了解。學生利用手里的配套磁帶聽讀單詞,跟讀對話和閱讀短文,模仿、規范語音語調。與此同時,這也有助于聽音能力和語感的形成。
第二步:英漢互譯
在國人的英語學習中,都離不開翻譯的影子。翻譯貫穿在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看到單詞和句子時,總會在頭腦里把它翻譯成漢語。因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在學習英語時會不自覺地進行這樣的轉換。既然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然規律”,那么,在英語學習中,我們就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地開展英語翻譯活動。
第三步:分析理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總處于被壓抑狀態,猶如學習的旁觀者,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教師扮演“獨角戲”的填鴨式教學,那么勢必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怎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和參與?筆者認為,課前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預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有目的地提出課前預習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課前分析,主動思考,收集疑問,讓學生具備由詞到句,由點到面的擴展和延伸能力,通過提前思考,“品詞析句”去理解文中內容,概括文章大意,領悟句子的內涵,情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手段和方法,真正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四步:思考提疑
愛因斯坦說:“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提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則是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主要渠道。學生提問可以使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表現在對教師提出問題的積極思考上,而且還應該表現在對提出問題的主動參與上。“學貴有疑”,其實有學必有疑,問題在于學生能否把內心的問題提出來,引起教師注意,通過師生互動得到解決,因此,引導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
學習后
第五步:感悟背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英語學習是一種語感培養的過程,而語感的形成來自于文章朗讀和背誦的遍數,來自于語言的積累和對語言的熟悉程度。語言學習離不開背誦,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在實行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今天,背誦不但不應該受到輕視,而且應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第六步:仿寫運用
模仿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種途徑,語言的使用首先在于模仿,英語學習也是如此。仿寫作為一種訓練方式,可以提高學生辨析詞句的準確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語言創新能力。英語仿寫的目的在于把形式學習轉換成有意義的學習,讓學生成為創造性語言的使用者。作為一種“產出式”的練習,仿寫能幫助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幫助他們理解詞、句、篇之間的內在聯系,學會更優美、更流暢、更地道、更有效地表達主旨大意。
第七步:分享交流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生需要老師的賞識,需要同伴的啟迪,更需要思維的碰撞。分享與交流帶來學習的樂趣,激勵學生樂學、創新的意識。對學生在分享過程中的表現,老師應做及時的評價,評價要以表揚為主,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老師的點評是對學生的肯定,更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標準,分層點評、因材施教;要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跳一跳,我也能摘到蘋果。
第八步:互學啟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在青少年的個性化社會化和智力發展上有著特殊的作用,因為與同伴交往中,地位平等,心理上不受威脅,思維比較活躍。當學生完成預習作業后,往往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學習他人的成功之處,相互啟發,集思廣益,促進集體創造力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有效地學好英語,教師應充分重視預習作業的必要性,精心設計預習內容,使預習作業充分體現其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化“補”為“備”,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得以加強,技能在作業中得以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得以形成,思維在作業中得以升華 。有效的預習能使學生完成高質量的作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有效的預習更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國忠《課堂教學新變化》,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思中《張思中與十六字英語教學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1
[4]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