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震波

摘 要: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中,班會課是進行師生交流和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為進一步科學、完善的規劃高職學生班會課教育活動,加強班會課教育的環境建設、內涵建設,充分利用班會課這一手段,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訓練和社會素質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
關鍵詞:班會課;培養思路;素質目標
在目前大學擴招的背景下,高職學生學業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低,在此基礎上,造成高職學生在專業能力發展目標上普遍存在迷茫,在人文通用能力上普遍存在缺失。為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高職學生能夠成為適應社會要求,符合企業發展的新型現代人才,學校迫切的需要加強對于高職學生相關能力的引導和培養,而作為班主任、輔導員與學生交流的主陣地——班會課,無疑成為培育學生專業目標,提升學生人文通用素質的手段。本文擬以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工學院班會課培養為例,闡述高職院校班會課教育的思路和素質目標。
1 班會課培養目標
通過班會課手段,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職業素質能力和社會素質能力的化工類職業技術人才,以適應在工廠企業具有開發、試驗和生產化工類產品的一線操作人才。
2 班會課培養思路
為科學設計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和社會素質教育班會課,我院在《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基礎上,嚴格依據《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手冊》,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和學生就業的實際需要,分別開設通用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班會課程。
通用素質教育,就是由學校一級規定的,適應全校各個專業學生的教育內容,是學生班會課教育的“規定動作”。通用素質教育主要在大一階段實施和執行。這些教育內容代表了學校對于高職學生在思想政治、形勢政策、校規校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體內容包括:大學生涯教育、校規校紀學習、安全應急教育、思想與道德教育等若干方面。涵蓋大學入學教育、校規校紀學習、學業生涯規劃、安全與應急、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禮儀素養、感恩與處世、誠信與立身8個具體板塊。
專業素質教育,是在二級學院的指導下,由專業班級自己開展的,適合本專業特色或與本專業相關的中小型主題教育班會活動,是高職學生班會課職業素質教育的“自選動作”。由于行業差異性、專業差異性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通過帶有專業特色的小型班會課綜合專業素質教育,更有益于學生專業素質的養成。專業素質教育主要在大二階段實施和執行。根據專業就業崗位目標,專業素質教育包括:團隊合作能力、專業技能競賽、企業文化教育、專轉本政策、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教育、論文寫作方法、時事教育8個板塊。
職前素質教育,是在二級學院的指導下,配合學院職前教育相關工作,為實現大三高職學生的充分就業和高品質就業所開展的相關班會課教育活動。在這一階段開展職前素質教育,有利于拉近高職學生與職場的距離,懂得面試與應試的相關技巧和方法、了解學院關于畢業派遣工作的相關文件和政策,從而使高職學生能夠順利畢業、成功就業、放飛未來。化工學院在這一階段職前素質培養主要包括:面試與簡歷、創業能力、畢業生離校教育3個板塊。
3 班會課培養素質目標結構及邏輯理據
以上由通用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到職前素質教育的教育層次為基礎,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構建素質培養遞進示意圖(見圖一)。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們將高職學生的通用素質教育放在第一位。在素質培養的過程中,進一步劃分出關鍵能力、興趣養成能力、和職業能力,并進行分類,在各種素質能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學生全方位、綜合化、多角度的健全的公民素養。如在通用教育中,使得學生在遵守校規校紀的基礎上,擁有健康的心理,誠實守信、文明知理,并以此為基礎,開啟自身的學業生涯之路;在專業教育中,理解專業內涵,培養專業興趣,鍛煉團隊能力,為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鋪就道路,引導前行;在職業教育中,開展就業、創業相關教育,切實的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以上班會素質教育,在適應高職學生階段性特點的同時,講求其內部的聯系性和邏輯性。大一階段,在進行入學教育的基礎上,以校規校紀、安全應急、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著重進行培養學生的人文禮儀、感恩與誠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在健康和完善的身心和思想上,才能夠支撐起完善與合理的學業生涯規劃。在大二階段,強調專業技能與專業道德的培養和養成,同時針對于高職教育的階段性特點,添加專轉本、論文寫作等知識,并初步的介紹高職學生未來的就業企業簡況,以利于職業生涯的規劃和學生對于專業內涵的深入了解。在大三階段,于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同時,強調面試與簡歷、創業能力和畢業生離校的教育,服務于學生的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盧婷婷,黨民科等主編.我的大學.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
[2]鄒放鳴,趙躍民主編.大學生涯導論.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
[3]吳光林著.高職學生核心素質教育研究.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