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夫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很多專業技術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也在與時俱進。工學合模式的提出,為高職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平臺,因此在這個階段高職體育教學就應當承擔起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提高高職生體育鍛煉水平、提升職業素質能力的重任。特別是在當前背景下,更要對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工學結合模式;高職體育教學;創新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用工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高職院校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宗旨,其必須與時俱進行改革來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因此,“工學結合模式”應運而生。工學結合模式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學生既可以學習也可以工作,工學結合模式以職業為導向,以市場需求作為主要平臺,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主要目的,讓高職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參與到社會實踐鍛煉當中。本文就從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體育教學現狀出發,來探討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如何創新高職體育教學。
1 工學結合模式下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現狀
由于高職院校的體育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當前仍是以傳授體育鍛煉知識和技術為主,教學方式略顯單一,這也就致使在設置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容易忽視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的心理發展、體能發展和體育態度的變化等方面的內容。這對高職學生體育習慣的形成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塑造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甚至會阻礙了學生日后就業的崗位適應能力的發展。同時,在高職體育考核當中,當前還是以理論考試、日常出勤、運動技能標準考核成績為主,這種評價體系不僅在科學量化上顯露出了不足,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當中表現出的理解運用能力以及學習態度得不到公正評價,還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對工學結合模式下當前高職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1.1 工學時間上存在矛盾
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上課和外出實習是分時間段交替進行的,每個學年當中一學期是在校內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另外一學期進入到企業當中進行實習,或者是在一個學期當中的某個階段外出實習或者在校實訓。眾所周知,學生上課時間最好保持連續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是這樣,如果在時間上分配不合理的話,上課時間和工作實訓時間的矛盾與沖突就會凸顯出來。
1.2 校企合作所提供的條件存在矛盾
體育教學離不開必要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備,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生需要進入企業實習2周到4周左右的時間,在這期間學生體育學習的連續性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阻礙了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就當下的情形來看的話,企業在體育設施上投入要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和學校體育設施投入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也就是校企合作所提供的條件存在的矛盾。
1.3 企業和學校在學生學習時間安排上存在矛盾
企業考慮永遠是生產利益最大化,學生進去企業實習也不例外,而學校考慮的是教學進度問題。學校一般不會在新生第一學期就安排企業實習,新生在第一學期通常都是打基礎階段,體育課程也是這樣。然而,企業則不會考慮到這一點,因此產生了企業和學校在學生學習時間安排上的矛盾。
2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體育教學創新模式分析
2.1 加大投入,充分利用資源
體育教學離不開場地和設施建設,因此,各院校應當加大體育經費投入來完善場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體育器材設備,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最大限度尋求企業贊助。各類體育場館應當在節假日和周末時間對學生開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來。同時,學校也應當積極與社區或其他公共服務部門合作,盡可能爭取到這些公共機構的體育設施能夠面向學生優惠開放,充分發揮出社會體育資源功能。
2.2 設置結合專業的體育教學課程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工作在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就應當以日后的工作需要為重要基礎,結合工作崗位的客觀環境、身體姿勢和特定需要來設置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根據職業體能來安排體育教學。就拿土木工程來說,在體育課程設置上可重點安排攀巖或者拓展運動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參加這類教學以后能夠在日后工作崗位上適應的更加得心應手。
2.3 建立校企合作聯動機制
高職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其育人模式,即必須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教育和相關產業相協調,特別是工學結合理念的提出更需要高職體育教學要具有職業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連同系部專業團隊,深入到學生實習崗位當中去,了解他們實際的體育需求,并建立和崗位工作需求緊密結合的體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
2.4 構建體育教學信息化平臺
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給高職體育教學帶來了嚴重沖擊,并且體育教學又主要以鍛煉身體為主,所以為了保持高職體育教學的持續性,就有必要構建一個完整的體育教學信息化平臺。首先由體育教師團隊建立并完善體育課程網站,及時上傳和更新重要的體育資源信息,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創建一個實時更新的教學雙方共享信息平臺,學生能夠及時上傳實習環境信息和學習偏好,便于教師及時給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時,增加師生互動模塊,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及時解答學生在實習時遇到身體鍛煉方面的疑惑,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3 結語
工學結合模式是當前乃至今后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對于促進學生就業、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提高教學質量等都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應加大體育經費投入、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充分利用當前社會體育資源,開設與專業相結合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與此同時,構建完善的體育教學信息化平臺,構建有企業參與的體育考核評價機制,從多角度、多方面來切實提高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麗.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04)
[2]張溪.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體育教學信息平臺的構建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02)
[3]胡振浩,何健.工學結合與高職體育課程建設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 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