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鋼
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課 訓練課與比賽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必須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在行動上認真對待。
人在相對安靜的狀態,如果沒有通過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時,往往會感到不適應,如動作不協調力量和速度等素質無法發揮運動成績不能立即達到正常水平。這種現象要延續一段時候,才能逐步消除,這種延續現象叫惰性作用。準備活動的作用首先是人為地通過肌肉的活動,克服種機能活動的惰性,從而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使機體進入正式活動時發揮較大的工作效率。
人體是統一的整體,人體各器官各系統的機能是互相配合與協作的,當肌肉進行緊張的運動時。有機物的強烈分解和能量少的釋放,需要大大加強,氧和營養的物質供應。而氧和營養物質的供應,是由呼吸系統與血液循環系統來執行,然而支配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惰性比支配骨骼運動的軀體性神經系統大。如:在沒有做準備活動就進行1500米跑,軀體性機能在20至30秒鐘內可以發揮較大的工作效率,而內臟器官則要在二至三分鐘才能發揮較大的工作效能,因此,不做預備活動就進行正式運動時,內臟器官的機能不能適應肌肉運動的要求,不僅運動成績下降,而且會出現不良的生理反應,如:頭暈、惡心、嘔吐、甚至休克等這會損害人體健康的。
做準備活動,不但可以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同時也帶動植物性神經系統大大提高興奮性和靈活性,如:心臟中血液出入量的增加,肺對氣體交換量的提高,都促使新陳代謝的加強,以保證肌肉的營養供應和廢物排除以而提高整個肌體的運動能力,促進體育成績的提高。
實際上,當學生知道要上體育課時,即使還未開始運動也會,由于條件反射的作用,使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起一定的變化,以適應即將來臨的肌肉運動。這種生理變化叫賽前狀態,但上課前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過高(即過度緊張)或過低(無精打采)都對上課產生不良影響,這就需要通過準備活動加以調節。抑制課前的過度緊張狀態,或解除無精打采現象,為順利地進行教學做好思想上與生理上的準備。
做準備活動后,人體的降溫提高了。可以減少小肌肉與韌帶的粘滯性,增強,彈性和靈活性,從而預防肌肉、韌帶和關節的損傷。
準備活動的各種練習,可以發生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使各種器官的正常發育和身體的全向發生增強學生的體質。
體育課準備活動一般分為,一般性準備活動,專門性準備活動和重要性準備活動,如果上課內容程度大技術復雜,準備活動的運動量要隨之增大,反之則應減小。
冬天氣溫低,散熱快機體發熱的時間長生理惰性大,夏天則相反,因此,冬天做準備活動的時間要長,普通體育課準備的時間約5—8分鐘,學生心跳頻率一般約每分鐘120下,練習課一般約20—20分鐘,心跳頻率適當快些。
總之,準備活動的運動量的大小,應根據教材內容,對象,外界環境來確定,但是,它不能超過正式練習的運動量,否則能量消耗過多,對正式練習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