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溝通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靈魂。有效的溝通決定著組織的管理效率。管理者通過溝通可以把組織的愿景、使命準確地傳遞給員工,達到雙向互動。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呈現的多元化趨勢使得組織內的沖突不斷升級。究其根源—缺乏適當、有效的溝通。本文分析了管理溝通的現狀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字:管理溝通;有效;對策
未來的競爭將是管理者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匯聚在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內外部管理溝通上。據研究表明:企業中70%的錯誤是由于溝通不暢造成的—沒有信息的交流意味著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部分管理者沒有意識到溝通對管理的重要作用,沒能綜合把握管理溝通的藝術,從而造成組織內溝通不暢局面。
1 管理溝通
1.1 溝通的定義
溝通是指兩個或多位個體或群體之間交換信息和分享思想及感情的過程,它是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條件。溝通具備5要素:信息的發送者、信息的接受者、所傳遞的信息內容、信息渠道和信息反饋。良好的溝通管理不僅是管理人員的管理、協調能力的真實體現,而且是完善的組織制度和健康的組織文化的縮影。溝通研究專家勒德洛認為,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花費80%的時間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溝通,普通管理者約花50%的時間用于傳播信息??梢姕贤ǔ蔀楣芾碚叩谋貍浼寄埽⑶覝贤ǖ淖饔秒S著管理者級別的升高而更加凸顯。
1.2 溝通的作用
(1)促使員工知悉企業的愿景、使命—企業要讓員工了解“我們代表什么”和“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企業”。
(2)可得到全方位的通力支持—上行溝通可以聽取管理者意見和建議并有效尋求幫助;平行溝通可以得到同級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
(3)有利于企業掌握比較全面的內外部信息和情報資料—外部一般環境:國家政策、經濟技術趨勢等;競爭環境:同類企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競爭者的數量及潛在威脅等;企業自身和顧客分析:知悉消費市場的最新動態,了解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員工的各種信息。
(4)在企業內部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企業要在內部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以保證上下、左右的溝通順暢,以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5)可以有效地增強凝聚力,激勵員工—凝聚力的強弱,反映了企業員工穩定性的高低。企業可通過雙向溝通、民主管理、績效管理、放權讓利等方式,鼓勵成員緊密合作,提高企業凝聚力。
(6)能夠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可以使企業在遇到隱性危機或者出現潛在的危險因子時及時發現并早做防范。
2 管理溝通現狀
2.1 管理者沒有走出固有的的思維定勢
由于被官本位、專制型領導風格的思維定勢籠罩,一些管理者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視自己和員工,只重視下達指令—認為“我說的你照做就行,根本用不著溝通”,意識不到溝通的真正價值所在,更談不上管理溝通的效果的好壞了。
2.2 溝通渠道非系統性、溝通方式落后
溝通渠道不系統,就不能將各種溝通渠道有效的整合,具體表現在:①非正式溝通偏少,沒有重視非正式溝通的重要性;②向上溝通渠道少,不利于員工的意見反饋;③橫向溝通不足,部門間關系不協調、團隊精神差;④直接渠道少,信息溝通速度慢且容易失真。此外,不少企業仍在沿用命令、報告和會議這些陳舊落后的溝通方式,使企業不能與時俱進。
2.3 管理者溝通技能有待提升
從提升管理效率角度著眼,優秀的管理者必然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然而由于部分管理者不善于溝通且不懂得把握度,使得管理溝通不暢,組織效能低下,主要表現在:①缺乏有效傾聽;②缺乏非語言信息溝通技能;③缺乏雙向溝通技能。
2.4 文化的差異。
不同的國家、地域、種族,使得跨國公司會面臨著文化沖突。主要表現在:①語言障礙,語言不通—俗語、俚語等造成理解障礙。②習慣思維,人們都會用自己的知識架構去評判。③個人偏見,有的管理者和員工對異域文化存在偏見、歧視。
2.5 不重視信息反饋
通過反饋可有效衡量受試者理解、掌握信息的程度。自下而上的溝通在信息反饋中占據主體地位,因而管理者要大力加強下行溝通,消除偏見與誤解。
3 對策研究
3.1 管理者要打破思維定勢、端正思想認識
管理者要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格局,轉變自己家長制、專制型的溝通角色,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即認識到企業內部溝通良好與否攸關公司氛圍、員工士氣,進而影響企業效能。管理者應:①從思想上正視員工、充分尊重、信任員工、激勵員工;②從行動上積極主動地搭建企業內部溝通平臺,采取多樣化溝通方式,給員工提供良好的溝通環境。此外溝通前必須要做好準備,明確溝通的重點,制定清新的溝通目標和溝通計劃。
3.2 整合溝通渠道
⑴強力推進上行溝通:鼓勵員工通過正式溝通渠道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或建立專門咨詢部門、員工建議機制等克服下屬報喜不報憂的劣習,并且有利于企業的技術革新、內部管理、文化建設;⑵積極實行跨部門、跨層級溝通:企業應鼓勵員工積極進行跨部門、跨層級溝通,遇到棘手問題,員工可以向直接越過頂頭上司向更高一級申報,打破了級級層報的等級鏈的限制;⑶鼓勵有益的非正式溝通:管理者要對非正式渠道溝通進行因勢利導,克服其負面效應,鼓勵積極健康的非正式溝通,發揮非正式溝通渠道的積極作用,打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
3.3 提高管理者的溝通技能
3.3.1 注重提升有效傾聽的技能
高情商的表現之一就是善于傾聽,為提升有效傾聽的技能管理者應當堅持以下原則:⑴從肯定對方的立場上去傾聽,并努力克服先驗意識;⑵溝通全程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⑶學會從對方的肢體語言判斷對方的真實意圖;⑷適時予以回應,以鼓勵對方繼續;⑹適時發問,使討論得以深入。
3.3.2 注重非語言信息—肢體語言,提高非語言溝通能力
通過觀察表情、肢體動作即可判斷出你是否在聽,是否在認真的聽。溝通時要與說話者進行目光接觸,以減少分心并鼓勵說話的人。有效的傾聽還會將所聽到信息的心理狀況反映出來。如:點頭、搖頭、微笑、身體前傾等,從這些都能判斷傾聽的程度。
3.3.3 注重情感溝通
管理者溝通技能的提升不僅包括書面溝通、口頭溝通,還應該包括情感溝通—善于傾聽、運用勢語等,真正做到尊重人、信任人、關心人、關注員工的心理結構和心理層次需求,激發員工真正持久的工作熱情。
3.4 克服文化差異的影響,實現跨文化溝通
要想成為全球化管理者必須具備四種關鍵知識與能力,即國際商務知識、文化適應能力、視覺轉換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增強文化適應性,克服文化差異應:①學習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②以文化中立的態度來評價他人工作,努力消除文化偏見,求同存異;③切忌先入為主,認真傾聽對方再做判斷,尊重對方的文化風俗。
3.5 進行有效的反饋
有效的溝通可以澄清矛盾、解決問題、越過溝通鴻溝。溝通是一種雙向行為,只有做到發送出去的信息能持續不斷得到反饋,才能就某一問題的真實看法達成共識從而實現真正的溝通,因而管理者要從源頭—明確提出其想要得到什么形式的反饋,并通過建立領導面對面訪談制度,在公司BBS上開設專欄、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先進表彰大會等鼓勵員工積極進行反饋。
參考文獻
[1]王重鳴.管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4.
[2]胡濱.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有效溝通[J].科技創業,2007:(9)27.
[3]瑪克辛﹒道爾頓,克里斯﹒厄恩斯特,珍妮弗﹒迪爾,瓊﹒萊斯利﹒王俊杰譯.成功的全球化管理者:如何進行跨地區、跨國家與跨文化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73-91.
作者簡介
趙麗園(1991—)女,漢族,河北衡水人,現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