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等
摘 要:價格聽證制度作為民眾參與政府價格決策、行使知情權和參與權的一項重要制度,對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運行中卻出現許多問題,特別是消費者在價格聽證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引發部分消費者的誤解和排斥,使價格聽證制度形同虛設。本文將從消費者在價格聽證制度中的作用現狀出發,分析其中的問題及其原因,為完善和健全價格聽證制度提出建議。
關鍵詞:價格聽證;消費者代表;遴選
1 引言
從2009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水價上調聽證會到2013年湖南省鳳凰風景區門票事件以及北京出租車價格聽證會,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對價格聽證制度的討論和反思未曾斷絕。價格聽證制度是指政府在制定、調整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主要指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時,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持,征求消費者、經營者、其他相關利害人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對其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論證,定價機關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作出價格決策的制度。價格聽證制度最早源于英國的司法程序,法官在做出判決前,應該以公開方式聽取相關證人和當事人的意見,以保證審判的公平。后來這種制度傳到美國,在1946年頒布的《聯邦行政程序法》中首次將聽證制度寫入法律。我國于1998年5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首次將價格聽證制度寫入法律法規,其后施行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進一步細化了價格決策的聽證規則。然而在實踐中,價格聽證制度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群眾對其質疑聲也在不斷增加,絕大部分的價格聽證會召開后,相應的產品價格就會上漲,導致群眾稱“價格聽證會”為“漲價會”。作為關系其根本利益的消費者群體在政府價格決策聽證制度中真正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本文將從消費者在政府價格決策聽證制度中發揮作用的現狀、原因及改善方法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2 現存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2.1 消費者的問題及其原因
1.對價格聽證制度認識不清。在2002年舉行的鐵路價格聽證會上,出現了消費者代表以漲價會傷害消費者對政府的感情為由反對價格上調的現象,并且在其他價格聽證會上也多次出現消費者代表不表態的狀況,此現象源于消費者對價格聽證制度認識不清。大多數公眾對這項制度的認識僅限于聽證這一名詞,對其具體功能、運行程序及實質的了解微乎其微,欠缺聽證意識,未能清楚地認識到作為價格聽證制度參與者所發揮的特殊作用,從而不能很好的利用參與機會以充分發揮消費者在價格聽證會中的重要作用。
2.參與熱情不高,民主意識不強。據報道,在成都舉行的多次聽證會上都出現同一名消費者代表,系年事已高的退休老太,據悉當地消費者對價格聽證會漠不關心,只有賦閑在家的退休老人閑來無事參加聽證會打發時間。其實價格聽證會只是為利益相關方提供一個平等對話、理性溝通的平臺,在此平臺上維護消費者一方的權益關鍵在消費者代表話語的理性表達。一方面,由于我國特定的歷史進程造就民主傳統的先天不足,公眾缺乏民主參與熱情和意識,導致對民主活動的敏感度普遍不高,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另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下,絕大多數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由政府調控,消費者沒有話語權,只有執行的義務,這種思維定勢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消費者對表達意愿所呈現出的消極態度。
3.消費者角色定位模糊。一方面,大量的“糊涂”代表、“啞巴”代表充斥于各種價格聽證會,許多代表在參與聽證的過程中對自己是如何成為消費者代表還存有疑問,被動參與決定了這樣的代表在多數情況下會選擇沉默,知識不足、參與意愿不強的代表也選擇不說或少說,聽證會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聽話”代表也不少見,這類代表往往對定價方案表現出對經營者高度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不需要舉證和質證,消費者在價格聽證制度中未發揮其作用。
2.2 制度設計和操作上的問題及其原因
1.聽證會實施主體的不合理。我國《價格法》確立了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價格形式并存的基本格局,政府定價的作價主體是政府,政府指導價中起主導作用的的主體也是政府,也就是說,政府與價格利益存在根本的利害關系,政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既得利益的所有者。指望由利益相關的政府部門來公平組織實施價格聽證,無異于與虎謀皮。而實際情況就是,在修訂前的《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修訂后的《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以及《國家計委價格聽證目錄》中,都規定“列入價格目錄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制定,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組織聽證。”這種主體設置方案難以避免地導致社會公眾對價格聽證制度的排斥情緒。
2.消費者代表遴選機制缺陷。在價格聽證會上,消費者代表是廣大消費者的代言人,其參與度和訴求表達直接關系到所有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所以對消費者代表的遴選應當嚴格按照規定,但實踐中的操作卻不盡如人意。首先,消費者代表的遴選標準不明確,《價格法》和《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對此規定僅為“聽證會的代表應當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代表性、專業性”,沒有詳細規定其遴選標準,從而導致實踐中標準五花八門,有地區將政治地位和社會身份作為消費者代表遴選的實質標準,人大代表、社區干部、勞動模范、企業領導等往往成為消費者代表的首選對象,這并不利于消費者代表為其委托人爭取利益,不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和專業性。[4]其次,遴選程序不規范,我國相關法律對消費者代表的選舉方式和具體程序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在方式上只是籠統規定可以采取自愿報名、單位推薦或委托有關社會團體進行選拔。在實際操作中甚至出現通過抓鬮、搖號的方式隨機選取數位消費者作為代表參加聽證會,既不能保證參加者的廣泛性、代表性及專業性,更不能保證制度實施的嚴格性和有效性。不規范的程序產生的消費者代表的責任心和維權意識薄弱,難以為消費者利益群體服務。最后,遴選程序不公開,現階段的通行做法是價格主管部門委托消費者協會進行消費者代表選拔,具體而言,消費者協會在自愿報名的消費者中選出有分析表達能力的數個作為代表參加聽證會,但如何選舉、如何甄別,都在社會公眾的視線之外,公眾無法對其監督。
3.信息不對稱,消費者邊緣化。就價格主管行政主體、企業、消費者代表這三方主體而言,各自掌握信息的范圍、數量以及深度懸殊較大。價格主管部門在法律信息上最有優勢,他們既是價格方面法律的起草者,又是價格法律法規的實施者,了解價格法律的內容和政府的政策,具體指導其對價格法的運用,但在企業經營信息和內部成本收益信息方面的了解程度遠不及企業自身。作為相對人之一的企業,對自身申請價格聽證的事實信息了解最全面,掌握內部經營信息,而作為相對人的消費者代表是三方主體中的劣勢方,對法律信息和事實信息了解最少,從而價格主管部門和企業可以就各自掌握的信息進行交流和對話,第三人被迫置于邊緣化地位。
3 對消費者參與價格聽證制度的完善對策
3.1 規范消費者代表的遴選程序
作為消費者代表參加價格聽證會,不僅是完成價格聽證會這一程序,更重要的是代表全體消費者合理表達利益訴求,為所有利益相關者爭取合法權益,與經營者進行博弈和抗衡,因此消費者代表遴選的規范性至關重要。
其一,明確規定選取消費者代表的標準。《價格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消費者代表應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專業性”,當務之急就是把這種原則性規定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廣泛性是指在遴選消費者代表時,應從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消費理念、不同階層的報名者中選取一定比例的代表;代表性是指要求入選的代表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和一定數量的非專業人員,二者的比例應協調到最合理的程度,不能出現厚此薄彼的狀況;專業性要求消費者代表應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認識能力足以與掌握全面信息的經營者進行利益博弈,消費者利益集團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這意味著在這個群體中各種專業背景的人都被囊括其中,對于公共消費者來說更是如此。因此需要從自愿報名的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的消費者中選拔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士,盡可能改變消費者在三方主體之間邊緣化的弱勢地位,從而發揮價格聽證制度聽取民意的作用。
其二,完善消費者代表的選舉方式。前文對我國現階段消費者代表選取方式的不規范進行了說明,法律規定的消費者自愿報名、隨機選取,以及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委托消費者協會選舉或其他組織推薦,在實際操作中效果不佳,往往選舉出來的消費者代表成為經營者利益的代言人或者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盟軍。筆者認為,完善選取方式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在具體操作中將通常的幾種做法相結合,即在自愿報名的消費者中按照一定比例在不同消費群體、專業領域進行挑選,其中可以包括相關組織和消費者協會推薦的代表,這樣使得最終選舉出來的消費者代表能專業、謹慎、科學地與相對人進行對話。
3.2 加強信息公開。改變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應從政府加強信息公開及聽證申請人應披露相關信息兩個方面同時進行
一方面,對政府而言,加強信息公開、避免信息不對稱要落到實處。在申請人提出申請后既要要求申請人提供準確真實的信息,也應將該信息向公眾公布,對信息內容、時限及時披露,同時明確對故意隱瞞真實信息的聽證參與人的行政處罰。[8]到最終價格調整方案的出臺、最終方案的形成、價格聽證筆錄及結果對最終定價的參考作用都要予以公開。
另一方面,聽證申請人應當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向處于信息掌握劣勢的消費者一方披露有關申請提價的有關信息,包括申請方對經營成本、利潤的核算,方便其他參與人特別是消費者代表有針對性地進行意見表達和博弈。同時,無論是政府公開信息還是申請人披露信息,都應當在合理期限內,以保證其他參與人有足夠時間對其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石若坤.價格聽證中消費者代表作用的現實思考[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6-4,(2).
[2]王名楊.美國行政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
[3]陳志,葉明.我國價格聽證的制度缺陷及完善對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4-4,(2).
[4]閔記.消費者參與價格聽證法律問題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葉必豐.價格聽證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解決思路[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3).
[6]戴冠來.完善價格聽證制度的若干問題[J].中國物價,2004,(2).
[7]閔記.消費者參與價格聽證法律問題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8] 范征.我國價格聽證制度公眾參與機制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