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琪
摘 要:近年來,微博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交流方式和網絡平臺,有群眾卻也利用了其的影響,揭發(fā)貪污腐敗的政府官員,為中國“反腐”行動提供了不少有利證據和線索。這也讓更多學者開始留意起中國政治的異化。透過微博來反腐也正是深入解剖中國政治異化現象的一個網絡手段,更甚者,透過微博反腐,看到的是更多中國政治的異化面。
關鍵詞:微博;反腐;批判;政治異化
《單向度中的人》一書中,赫伯特·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揭示和批判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政治異化等現象,也將“異化”理論研究和資本主義中人的發(fā)展充分結合,給予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近幾年里,微博反腐現象開始深入人心,反腐倡廉口號越打越響,開始讓更多的群眾提出了對中國的官員財產狀況是否應該對全體國民展示一個“裸視”效果的疑問。不妨以斯特勞斯的政治哲學思維,奉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方法,針對“微博反腐”這一熱點話題和現象,“我們都主張從中國的視野出發(f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地討論”[1]。
1 馬克思理解的政治異化
關于異化的理論始創(chuàng)始人是黑格爾。黑格爾第一次在他的《精神現象學》一書中把“異化”當作專門的哲學概念引進哲學,并賦予了它豐富的內涵。馬克思在黑格爾哲學的基礎上,對“異化”問題進行了揚棄,并給予了自己的論述,因此異化的問題也隨著20世紀30年代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的發(fā)現而形成一股研究的熱潮。
北京大學的趙敦華和孫熙國曾編撰的《中西哲學的當代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一書中引用楊曉東的一參編內容,解釋了政治異化,“政治異化問題亦即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是馬克思所關注的重大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為馬克思國家觀的轉變和政治哲學基本框架的形成掃清了障礙”[2]。
提到異化,就不得不提及馬克思。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當中表示了其對黑格爾法哲學的集中批判,并且闡述了自己的政治哲學思想。而整體看來,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主要是“人的異化特別是對政治異化的揚棄”[3]。馬克思的批判主要有以下三個層面。第一是用“市民社會”和現實的人為基礎批判黑格爾的國家概念。第二則是緊扣本文的一個中心思想——政治異化,這構成了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整個批判的核心。第三是講述了“市民社會決定國家”[4]的基本思想,然而此重要思想直到《論猶太人問題》中才得以明確表達。
可見馬克思的三個批判主要圍繞著國家和市民社會這一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不論是馬克思哲學的立場、出發(fā)點,都發(fā)生了逐漸進而本質性的改變。這對于后人對政治批判和人與政治異化有基本性的了解。
2 現代中國的政治異化
對于從屬于異化的一種——政治異化,馬爾庫塞則提到過,“政治意圖已經滲透進處于不斷進步中的技術,技術的邏各斯被轉變成依然存在奴役狀態(tài)的邏各斯。技術的解放的力量——使事物工具化——轉而成為解放的桎梏,即使人也工具化。”[5]這就是馬爾庫塞對于政治的一種異化的看法。
而從剛闡述的馬克思關于政治的異化的看法,主要是關于分清并脫離出抽象的政治國家和抽象的市民社會,實現實踐中的個人市民生活和社會政治生活的完全統(tǒng)一。
美國一項調查里,分析出白領中產階級雇員的職業(yè)穩(wěn)定性遠勝于傳統(tǒng)的體力勞動者。且大部分文官都是受雇于政府并任一定的職位角色,所以這一群體的收入比其他中產階級更具吸引力。而這也是從側面反映出,為何更多人愿意的是投身于政府行業(yè),也就是為何更多的腐敗都是滋生于此的原因。
在當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層次更加進步,所以也會伴隨著思想上的異化出現。但是,社會主義的社會的全面發(fā)展一般都會伴隨著全面異化的產生,所以“不僅有思想上的異化, 而且有政冶上的異化”[6]。可見,政治的異化,已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到來了。
我們身處的中國是一黨執(zhí)政,多黨派共同輔助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政黨制度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是為了實現政治目的而存在,也是為了貫徹國家主人公的意志而存在的,更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平公正而存在的。然而在中國,不少人而且是政黨人士卻是為了追求這政治隱藏下的權力、地位和金錢而加入仕途,生活在利害關系中。
微博,是近幾年熱門起來的網絡媒介。對于普通人員來說,微博是一個交流和互動平臺,對于明星們來說,微博是一個聚攏人氣和讓粉絲了解其動態(tài)的中介媒體,這些作用無疑都起著積極的作用。而對于政府官員來說,卻可能是一個可能會被揭露其犯罪罪行的一個新的媒介手段。
“反腐”一詞,中國群眾都不陌生了,而且年年喊,年年打。但是面對新的媒介“微博”—新的反腐反貪的手段之一,又挑起了新的一輪“反腐風暴”,對許多的已經被調查或被抓的貪官污吏殺了個措手不及,不但讓更多隱藏起來的腐敗貪污事件逐一浮現,同時,也讓更多的政府官員警惕起來呢,要清正廉潔,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欲望而走向政治異化、自毀前程的道路。
從“微博反腐”看出中國政治的異化,還有什么其他因素?立足中國,到底中國的政治異化在理論上是否真的成立?而政治異化與社會主義制度又構成什么樣的聯(lián)系?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去反省、去深思和討論。
參考文獻
[1]甘陽,劉小楓.政治哲學的興起[N].南方周末,2006-1-12(D30).
[2]趙敦華,孫熙國.中西哲學的當代研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朱學平.異化的揚棄:從政治批判到社會批判—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解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9(3):78-83.
[4]陳先達,靳輝明.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美]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6]楚刃.社會主義政治異化質疑[J].晉陽學刊,1984(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