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把文化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維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強盛、安全不僅可以形成一個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而且由這種認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安全屏障可以極大地提高國家整體安全度,由此贏得良好的國際安全環境,成為國家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文化;民族團結;國際影響力;國家安全和命運
當今時代,各種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相互激蕩,有收納有排斥,有融合有斗爭,有滲透有抵御,對各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不再僅僅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隨著全球化的日益擴大,一個國家的文化足夠強大,它的國際影響力也就足夠強大,具體說來,文化對國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文化影響一個國家的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絕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經濟扶持、政治關照、政策傾斜,還必然包括精神的融合、思想的交匯、價值的互通。缺乏這種精神上的自覺維系與自愿融合,就談不上和諧的族際交往,更談不上內外凝聚的民族團結。
1.1 共同的文化促進國家團結,這點表現在國家對外戰略上的一致性上
首先,同一民族的共同文化有利于增強國家凝聚力。一般來說單一民族的信仰是相同的。以日本人為例,日本作為一個偏居一隅、資源匱乏的島國,決定了其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單一民族文化,具有獨立性、主動性和侵略性的特征。另一方面,日本人又講究禮儀、推崇感恩,極為重視個人的自我修養,在長期與自然災害的斗爭過程中培育出勇于獻身的武士道精神,強調個體對社會的責任,形成了日本民族重視合作、酷愛集團意識和集團行為的特點。日本文化以塑造所謂日本的“大和魂”為根本目的,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作為社會發展的前提,最終使日本在二戰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這方面日本是做得相當成功的,值得借鑒。
其次,不同民族的共同文化的積極意義體現在國家內部凝聚力加強和國家間和諧關系的進步、對外政策的一致性。以中國為例,中國是由56個少數民族組成的,不同民族的信仰是不同的,中土漢族以及周邊少數民族深受兩千年儒家文化影響,還有道教、佛教中大乘佛教的雙重影響。西北地區信仰伊斯蘭教,西南地區的小乘佛教、藏傳佛教還有各地的一些地方原始宗教。但是新中國的建立使得各民族在保留部分信仰的同時絕大多數人堅信馬克思主義,憑借于此中國局部亂而國家不動蕩,幾十年保持總體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
1.2 不同的文化不利于國家團結進步,容易造成國家分裂與地區動蕩
列舉三個例子。如蘇丹,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獨立問題一直是困擾蘇丹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居民與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黑人居民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北部信仰東正教的希臘族人與南部信仰伊斯蘭的土族使得這個國家一分為二;由于絕大多數波斯尼亞人信伊斯蘭教,多數塞爾維亞族信東正教,克羅地亞人信天主教使得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分成穆克聯邦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兩個政治實體。由此看來,不同的文化在價值立場、內容體系等方面因為存在差異和分歧而產生碰撞,比如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本己文化與異己文化、主流文化與亞文化、雅文化與俗文化等之間,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分別在一定程度上蘊涵著文化矛盾和沖突,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態勢。如果不同文化之間不能夠相互借鑒、和睦相處,最終就會產生文化群體之間的差異和沖突,甚至產生嚴重的兩級分化,造成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四分五裂。
2 文化影響一個國家的安全
國家安全的內涵包含諸多方面,如主權、領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信息、生態等等。但人們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文化安全。文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是深層次、全方位、潛移默化的。由于受文化影響的是人,而人是保衛國家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文化是影響國家安全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深層主題。
當前,美國憑借強勢文化在全球進行文化滲透,妄圖從思想意識形態上控制發展中國家,美國把自身的文化作為普遍的價值標準,通過大眾媒介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由于其控制著文化輸出權和世界文化市場的制高點,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美國壟斷了信息載體和信息源,無視甚至越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界限,侵蝕和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文化主權。因此,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一是大力加強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國家文化安全發展的核心,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成為強大的民族,沒有創新能力的文化難以成為強大的文化。只有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創新能力系統的建設,才能為國家文化安全發展戰略提供根本的保證。一個國家只有在與其他民族,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在不斷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并改造民族文化以保持自身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先進性的基礎上,才可能真正獲得自身的文化安全。保持一定程度的文化先進性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文化的先進性程度越高,文化的安全度也就越高;二是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加強全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平,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歷史經驗證明,愛國主義是保障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因素。愛國主義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動員和鼓舞人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3 文化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
人的性格會決定出不同的命運,同樣,不同的國家性格即文化,也會決定出不同的國家命運。文化的傳承性會讓在這種文化中成長的孩子受到這種文化的耳濡目染,從而這這些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當量變引起質變,當這個地區的人全都受到這樣的影響之后,他們對世界的存在、處理社會問題的都會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處理的方法,這最終會導致成一種國家個性,或者說一種文化的個性。當一個國家的性格處于強烈的反抗狀態的時候,面對強敵的侵略,同樣會奮起反抗;當一個國家的性格處于懦弱狀態的時候,就會選擇委曲求全,割土求和。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問題。清末時期,一方面是帝國主義的侵略,但是朝庭卻是貪官當道,長期的文化封閉造成的自大,不思進取,以為自己是最強的,結果連最高統治者都被打出了紫禁城。反過來看日本,在明治天皇掌權之后,積極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政治體系,從上到下,先是政府方面就非常的重視對外的學習,因此才有了后來日本的強大。而就是在這兩種不同的國家民族性格的影響下,兩個國家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一個在近代史上幾乎是全以強國的地位出現的,一個是以落后虛弱的表現出現的。
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興衰在于文化。先進文化就應該成為張揚一個人,一個民族奮發向上的個性、勇于進取的品格,或充分體現人性的動力。以美國為例,美國當下之所以稱為當今世界一流的超級大國,說到底靠的并不是武力;靠的是其富有活力,具有競爭性、挑戰性、開放性,或個性化、多元化的先進文化。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總而言之,文化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所具有的聚集、團結和組織全體成員的向心力,是保持國家統一、內聚穩定的內聚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因此,我們要努力傳承和發揚我國文化中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精髓,借鑒現代世界一切有價值的理論成果,使文化成為鍛造民族凝聚力、激發民族創造力的源泉,在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搶占文化制高點。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2]王菲.中國傳統文化對增強我國軟實力的作用及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2,(3).
[3]齊慧麗.文化安全:國家安全的深層主題[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1).
[4]孫宇、王曉龍、劉文哲: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D],http://wenku.baidu.com/view/dd4f7c9c51e79b896802263a.html.
[5]嚴書翰: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J].學習時報,2010(3).
作者簡介
國曉敏(1985—),女,山東省濰坊市人,中國海洋大學2012級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