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琴等
摘 要:以“三網一臺”的黨員干部教育格局為主線,實現黨員干部教育組織設置網絡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模范化、黨員干部教育活動經常化、制度建設規范化,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工作整體水平。
關鍵詞:黨員教育;新格局
昆山高新區黨校以創新教育思想為動力,以構建基層黨校黨員干部教育“三網一臺”的教育格局為主線,以推進黨員干部教育組織設置網絡化、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模范化、黨員干部教育活動經常化、制度建設規范化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升了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工作整體水平。
1 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實現組織設置網絡化
多層次、多渠道全面推進黨員干部教育組織設置網絡化,形成三級“垂直管理網絡”,確立“分工負責、分級管理、齊抓共管”的組織管理機制。
堅持區域聯動,實現資源有機整合。建立“區黨校——分黨校——社區、村教學點”三級垂直管理網絡,三級網絡分別成立校務委員會三個層面的橫向管理系統,吸納有組織教育能力的黨員干部進入校務委員會,增強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科學設置,實現系統精細管理。高新區因地域范圍廣,黨員結構復雜等因素,在教育實踐中,探索按照“地域、職業”等要素建立黨員小組,“五老工作室”、“QQ沙龍”、“網絡互學”、“惠民愛幫”等黨員教育品牌應運而生。
堅持統籌安排,實現教育全面覆蓋。采取“三網一臺”,即區黨校網站、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站、學校遠程教育中心網站和手機短信平臺等教育形式,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全區黨員干部受教育率達100%。
2 以“學習型黨組織”活動為平臺,實現隊伍建設模范化
為使基層黨員創先有動力,爭優有后勁,高新區著力實施黨員隊伍“素質提升”工程,以深入開展“學習型組織”為活動載體,采取分層分類式教育,開展提升思想品德、提升創業技能、提升服務品牌的“三提升”工程,提升基層黨員干部整體素質,實現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模范化。
在提升思想品德上求突破。區黨工委、政府班子領導每周六上午分類集中培訓,帶頭上課。主題學習使基層黨員干部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政治頭腦,時刻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嚴格規范自己,提高自身“免疫力”,磨煉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
在提升崗位技能上求實效。基層黨員干部堅持業余時間鞏固自學、結合業務實踐學習、積極探索拓展學習等方式,不斷夯實自己的業務知識基礎,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增強自己做業務標兵的實力,立足崗位比作為、創先爭優當先鋒,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在提升服務品質上求精細。服務好群眾,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與信任。在工作、生活、學習、思想,各方面都敞開心扉,開展黨群互助活動。社區黨員干部帶頭行動,開展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活動,全力搭建黨員干部參與志愿服務的舞臺,精心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明確服務工作職責,細化分工,責任到人,為基層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
在黨群雙向培養機制上求完善。按照“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培養成黨員”的原則,每年組織后備干部、村官及積極要求進步的基層黨員干部集中教育培訓。培育思想過硬、作風過硬、技術過硬、素質過硬的“四過硬”黨員隊伍。
3 以“一校一特色”工作模式為載體,實現教育活動經常化
高新區黨校以“好學、樂學、勤學、善學、互學”為主題,以推廣“一校一特色”工作模式為載體,以多種形式實現黨員教育活動經常化。
“五分”“四式”法。實施“分類教學,分片培訓,分校競賽,分段實施,分層負責”的工作法,以“1+N”架構,促使黨員教育“小班化”,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以“體驗式”、“研究式”、“互補式”、“拓展式”的教育形式,創新分黨校黨員教育品牌,以豐富知識“存量”、拓展知識“增量”、提升知識“變量”, 實現黨員教育活動經常化。
“空中學習”法。“QQ互學”、“短信平臺”、“網上黨校”是高新區非公黨員教育的主要載體。實踐證明,非公黨組織的健康發展,發揮了五個作用:參與決策,發揮“智囊團”作用;促進發展,發揮“助推器”作用;凝聚人心,發揮“粘合劑”作用;協調關系,發揮“潤滑劑”作用;培養人才,發揮“育苗子”的作用。
“結對聯動”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是一個不斷創新摸索的過程,為保證流動黨員能就近接受管理、就近參與教育,消除流動黨員管理的盲點,采用“掛鉤結對聯動”管理模式,如街道舉辦的黨建服務品牌“一區一品”品牌推介活動等邀請流動支部的黨員共同參與,使流動黨員融入到街道黨組織中。
“送教上門”法。對農村黨員干部教育,一是送教上門、送書上門,確保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遞到基層每一名黨員;二是發揮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建立起“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教育新模式;三是分黨校與村黨組織共建互學模式。
“主題活動”法。對“樓宇黨員”,利用市民學校、文體中心、社區活動中心等平臺開展主題活動,加強樓宇黨員干部文化素質建設,促進黨群關系和諧發展。
4 以深化“心中的黨組織”為基礎,實現制度建設規范化
要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必須激發廣大黨員的內在活力,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
拓展平臺,推動管理信息化。把信息化管理引入黨務管理領域,利用信息技術創新黨員管理工作,建立黨務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基層黨組織、黨員及流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黨的組織工作的實時動態管理,為把握黨的建設的“脈搏”,和黨員隊伍發展動態提供了及時、準確的管理信息。
深化內容,促進管理制度化。公示機制,建立發展黨員過失責任制,從嚴把好黨員“入口關”,保證發展新黨員的質量;責任區機制,堅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和任何崗位上都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管理機制,使流動黨員不論身在何處,都能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和管理;學習機制,不斷完善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和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制度,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理論素養和執政能力。
一整套行之有效、有約束力的制度和機制,構建起“一主四化”黨員教育新格局,完善了制度建設,加強了教育管理,高新區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始終保持基層黨組織的肌體健康,始終保持黨員干部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為黨的基層建設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