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楷天等
摘 要:偵查活動是一個復雜而循環的過程,需要通過不斷地思考分析而后實施相關偵查措施,如此重復循環至最終查清案件事實。偵查思維定勢的運用,從整體層面上看,能夠加快整個偵查過程的進行。但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局限性。偵查人員在辦案過程中需要合理適時地運用偵查思維定勢,并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既注重理論,又結合實踐,使偵查思維定勢發揮出最大的功效,體現其對偵查的價值。
關鍵詞:偵查定勢;思維定勢;局限性;解決辦法
偵查活動是一個復雜而循環的過程,需要通過不斷地思考分析而后實施相關偵查措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此重復循環至最終查清案件事實。在長期偵查思維習慣中養成的思維定勢,并不總是一定利于推動案件的偵破,也時常使偵查人員對案件的思考和判斷發生錯誤的認識,阻礙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偵查思維定勢由于貫穿于案件的整個偵查過程中,運用好偵查思維定勢快速反應的優勢,避免和克服其對案件偵查的不利影響,對于案件的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必然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提高破案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1 偵查思維定勢及其表現
1.1 偵查思維定勢的概念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1]偵查思維是職業偵查人員在偵查實踐活動中認識、分析案情,收集證據和查緝犯罪人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職業性的思維方式。而思維定勢,最初由德國心理學家穆勒和舒曼于1889年提出。[2]其是由一定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某種準備狀態,決定同類后繼心理活動的趨勢、方向。偵查思維定勢,就是偵查思維和思維定勢的結合體,指主體偵查思維活動前的意識準備狀態,主體受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需要、意志、價值觀念和社會思維方式等的影響,在偵破具體案件時具有一定的傾向性、相對穩定性和程序性。它反映偵查主體思考問題時的一種同化趨勢。 [3]
1.2 偵查思維定勢的形成
在長期的偵查破案的過程中,偵查人員處理了形形色色的案件,這些案件必然能按照不同點和共同點進行分類。同一類型的案件自然就有基本的規律可循,包括作案規律,作案時間、作案手段、作案方式、作案人數和地點的選擇等。偵查人員在處理某一案件時,往往會不自覺的在記憶中去搜尋以前遇到的類案件,借鑒之前的分析和處理的方法,對現在的案件進行思考判斷。所以偵查人員在偵破具體案件時的思維會體現出一定的傾向性、相對穩定性和程序性,即形成了偵查思維定勢。
1.3 偵查思維定勢的表現
偵查思維定勢作為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其作用的發揮常常表現出無意識性,一旦相關的情勢出現時,思維定勢就會將其納入已有的思維軌道,使其接受思維定勢的同化,這樣就能使原本復雜的、未認知的信息簡化至能理解的程度。
1.在案情的分析過程中,表現出傾向性。偵查人員經過系統學習或者長期辦案經歷,對案件的類型及各自特點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4] 當偵查人員對案件分析認識時,根據現場呈現出來的特點,在自己的思維框架中很自然的把案件歸為某一類,繼而結合此類案件的一般特點來迅速分析認識當前案件的各個構成要素。這種在案件分析時的傾向性,能使偵查人員在短時間內迅速理清偵查思路,展開偵查工作。
2.在偵查方法的使用上,表現出相對穩定性。偵查人員在現場勘查之后對案件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在分析過程中自然地會在記憶中搜尋是否接觸過此類案件,是否有類似發案現場或作案方式手段。根據偵查思維定勢對案件的快速反應,簡化了案情分析、制定偵查計劃的過程,并且能防止偵查思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意外干擾,從而提高偵查效率。
3.在整個案件的處理過程中,表現出程序性。偵查機關在處理案件時,一般有嚴格的流程和相應的辦案機制。偵查人員經過長期辦案后,必然會對此十分熟悉,形成一種思維定勢。所以當偵查人員處理案件時,由于這種定勢的存在,能對各個偵查環節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保障各個環節銜接的連貫性,不因思考流程等問題而耽誤案件的處理進度。
2 偵查思維定勢的局限性
偵查思維定勢的形成是偵查人員的一種經驗積累過程,然而在長期偵查思維習慣中養成的思維定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案件的偵破,但也時常使偵查人員對案件的思考和判斷發生錯誤的認識,阻礙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2.1 偵查思維定勢可能限制偵查人員思維的創造性
偵查思維定勢的存在可能導致偵查人員經驗主義的不合理運用,形成唯經驗定勢,限制偵查人員的思維空間的廣度和深度。
在偵查實踐的過程中,面對各種各樣的案件,有許多的案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現場情況、犯罪手段、犯罪時間地點等的特征或多或少有某些相似的方面。但有些相似之處可能是作案人故意偽造或因為其他環境因素等影響而偶然造成的結果。此時如果不加以綜合地分析判斷,機械地照搬“經驗”,按照以往的情況下的有效思維對案件進行定性和分析,往往會使案件形成僵局,造成偵查工作不能順利有效進行。而在實際的偵查活動中,偵查人員對案件的偵查也可能會受多種案外因素的影響。這些方面的因素可能會讓偵查人員產生更多的壓力,影響工作的專注度,從而導致在分析判斷案情時不理性。此種狀態下,經驗主義會不受控制的主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思考的內容,這是一種人性本能狀態的反應。以經驗主義為主導而對案情進行的分析判斷可能會與案件的真實情況有較大的偏差,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偵查活動也必然會走彎路,甚至無路可走,導致案件偵查工作停滯不前。
2.2 偵查思維定勢可能將偵查工作導入歧途
偵查思維定勢常常導致偵查人員收集、分析、評價案件信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偵查人員在對分析案情和偵查工作情況分析時,思維定勢總是調動自身的知識、經驗、需要等作為范本去同化當前的偵查情勢,把偵查情勢納入自己的思維框架,形成一種與自己需要相符的觀念。這樣可能導致偵查人員對案件信息的收集、評價帶有或多或少的主觀選擇性。選擇的結果必然是有所取舍,所以自然就會出現限制,從而帶來了思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這對案件信息的取舍過程中,一些對案件的偵破有用的信息可能沒有被選擇,甚至某些起決定性作用的信息或信息源也可能被忽視。而案件的有效推進,一定是建立在偵查人員的主觀分析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基礎上。這樣偵查人員在對案件信息的片面性地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對案件進行評價、判斷,必然造成主客觀不統一,也必然會對偵查計劃的制定和偵查措施的運用有影響,可能將偵查工作導入歧途,甚至形成偵查僵局。
2.3 偵查思維定勢可能導致偵查人員的職業敏感性鈍化
偵查思維定勢的存在會影響偵查思維敏銳性。查·切斯特頓寫道:“為什么他能裝成稻草人,戴上一頂破帽子就能躲過被捕呢?那是因為警察是本地人。他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個稻草人,或者更確切地說,應該有個稻草人,所以他看到稻草人就根本不會注意。”這就說明思維定勢的存在使偵查人員不自覺的用自己的經驗、知識等去同化當前的情勢,減弱了敏銳的觀察力,而未能深入到周圍的環境中,觀察那些熟悉事物的細微變化所蘊涵的問題,所以導致了偵查人員職業敏感性鈍化。
3 克服偵查思維定勢局限性的基本方法
3.1 立足于現場勘查
1.重視現場勘查。任何一起刑事案件都有現場,沒有現場的刑事案件是不存在的。[5]現場勘查是刑事案件偵查工作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偵查思維定勢的運用必須立足于現場勘查,結合現場反映出的具體情況分析和研究,找出與犯罪相聯系的人、事、物以及案件自身的特點,繼而在此基礎上分析與同類刑事案件中的共同點與差異點,從而保證分析前提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有了詳細和扎實的基礎,運用偵查思維定勢進行的分析才會有客觀依據的支持,防止偏離案件真實情況的經驗主義,為偵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的提供保障。
2.注意反常現象。在現場勘查時,一定要注意現場的反常現象,找出案件自身特點,這有利于案情分析的過程中,運用偵查思維定勢快速同化案件,找出與同類其他案件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從而制定相應的偵查計劃。特別是差異點,在案件的偵查中尤為重要,往往是破案的關鍵所在。犯罪人作案由于受到自己的習慣影響,作案過程中會留下相應的痕跡,而這些痕跡能夠反映出作案人特定的習慣,找出現場特別之處,分析本來應該出現的現象痕跡為什么沒有出現或者出現了按常理不會出現的現象痕跡,這對作案人的人身特點、作案手段、作案過程的把握十分重要,往往會是偵查的突破口或者重要線索及來源的關鍵。
3.2 多利用換位思考
1.利用換位思考的可行性。從作案人角度而言,無論是作案還是反偵查都是作案人運用自身的知識經驗實現其作案目的的過程。大部分作案人在長期的犯罪生涯中也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導致作案、反偵查行為的定型化。因此,偵查人員利用這種定型化特征,換位思考,逆向推理,從另外一個側面分析判斷案情,破獲案件。
2.如何利用換位思考。利用換位思考進行分析,關鍵還在于對作案人研究的準確度。因此偵查人員在平時需要多對不同類型的案件進行研究,掌握其規律,了解各類犯罪作案人的一般特點,積累經驗,這對于換位思考時揣測作案人的行為有重要作用。此外,利用換位思考時還應注意對每個案件自身特點的把握,揣摩作案人的智力水平,在這個智力水平范圍內分析作案人的思維,不能過分高估或低估作案人的智力而導致換位思考的主觀盲從性。
3.3 進行回溯分析
偵查活動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而是困難重重,常常會遇到偵查僵局的出現。而偵查僵局的出現除了案情復雜外,往往就是由于偵查人員的思維定勢所造成。因為一旦偵查人員在對案件進行了第一次比較詳細的分析后,就會按照此思維方式收集線索、展開工作,把偵查情勢納入自己的思維框架中,或判定從作案人入手偵查,或從作案工具入手等,一般不會改變這種思維方式。[6]而如果前期的偵查方向出現錯誤,那很可能導致后續偵查工作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從而產生偵查僵局。當遇到偵查工作停滯不前,沒有線索不能繼續進行時,偵查人員可以回頭思考前期的偵查工作是否合理,有無遺漏處。分析偵查方向有無偏差,現場勘查是否仔細,線索信息的來源可靠或全面與否等,這就是回溯分析的過程,也就是對以前的偵查工作的評價的過程。通過回溯分析,重新整理思路,找出前期偵查工作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分析不合理因素產生的原因,保留合理因素。對案件重新分析,并采取相應偵查措施,或重新深入勘查現場,全面收集現場信息,或調查研究線索來源的可靠度,或改變偵查方向等。
3.4 及時進行知識的更新
定期組織對偵查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不斷開拓偵查人員的眼界和視野也十分重要,讓偵查人員與時俱進,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有效的處理當前的案件。通過對偵查人員的多方面培訓,提高個人能力,使偵查人員在常規的偵查思維模式上能更新思路,保持一種敏銳的職業觀察力,養成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擺脫經驗的束縛,打破偵查思維定勢的局限性,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的犯罪偵查工作。
綜上所述,偵查思維定勢的運用,從整體層面上看,能夠加快整個偵查過程的進行。但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局限性,部分因偵查人員的主觀臆斷而導致案件無法偵破,甚至出現某些冤假錯案。所以偵查人員,在辦案過程中需要合理適時地運用偵查思維定勢,并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既注重理論,又結合實踐,使偵查思維定勢發揮出最大的功效,體現其對偵查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商務印書館,1194.
[2]樂國安等著.偵察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3]定勢與偵查問題的解決[J/OL].環球獵訊網,2009.[2012-04-23].
http://www.szcid.com/methods/2009-6-10/1419.html.
[4]楊宗輝著.刑事案件偵查實務[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
[5]管光承著.現場勘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011.2重印).
[6]何家弘著.新編犯罪偵查學[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