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
( 廣元市蜀道文化研究院 四川 廣元 628000)
節奏來源于生活,是指將所有的戲劇表演以藝術表現的形式展示給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戲劇表演要求讓觀眾從聽覺上、視覺上感受戲劇的魅力,對表演者有較高的要求,相對于其他藝術表演活動有較高的難度。
在戲劇表演中,要將人物性格特征、內心感受、人生經歷有機結合起來,掌握好長短、強弱、剛柔的戲劇節奏,將其構成有規則的運動,保證戲劇表演呈現一種有韻律感,有節奏感的表演[1]。在表演中,如果演員對人物的控制不到位,那么會對整個表演的節奏造成嚴重的影響,表演缺乏真實內容。戲劇節奏可分為內部節奏和外部節奏。
(一)語言節奏。語言表演是戲劇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角色心理活動的展現。為了提升表演的藝術效果,要求表演要從扮演角色的心理狀況為出發點,結合角色的人生經歷,靈活運用語言表演的戲劇節奏,體會到人物內心的潛臺詞獨白[2]。在川劇表演中要以人物的語言表演為主體,了解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爭取將人物“演活”。例如川劇中經典角色“閨門旦”,指未婚嫻淑端莊的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要求唱、做、念功夫懼佳。該人物性格特征多是性格靦腆、內向,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中體現該人物的語言特色,注意表演語調的緩慢,語言的抒情及溫柔。“青衣旦”,指心地善良,遭遇不幸的中、青年婦女,常著青色素服,要求表演者以溫柔、舒緩的語調進行表演,充分理解人物的心理特征,結合人物的人生遭遇,將表演形象化,要認識到川劇中人物語言表演的重要性,在表演中從整體出發,兼顧個別人物的心理特征,將其立體化的呈現給觀眾。
(二)肢體節奏。肢體節奏是戲劇表演的靈魂,要求演員在表演中利用外部服飾的輔助作用結合自身動作表演,將整體表演提升到新的高度[3]。為了將表演達到預期的效果,要規避虛假動作,將肢體語言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創造出靈活的舞臺形象。在川劇表演中,表演者要對扮演的角色進行細致的揣摩,深刻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將動作表演結合到表演中去,肢體表演能緩解觀眾的視覺疲勞,引起大家的共鳴。坐、立、行、走等都是肢體語言的組成部分,要求在表演中將其連貫起來,構成統一的整體,一氣呵成,呈現完整的藝術表演,提升舞臺表演的渲染力和整體感,通過對人物的肢體語言的刻畫,讓觀眾理解該任務的藝術特征。川劇中的經典重要角色“奴旦“(又名架架旦)多屬聰明活潑的丫鬟、 奴婢。是以開朗活潑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要求表演者理解該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恰當的肢體動作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整體節奏。戲劇表演中除了語言節奏肢體節奏是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整體節奏在舞臺表演中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求表演者在把握整個戲曲情節的起伏變化,在角色處理上結合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突破原有的常規式表演節奏,注意人物的神韻變化,在演繹過程中,不僅要嚴格遵循導演的整體安排,同時要從全劇的整體構思出發。演員只有掌握表演的尺度,才會塑造出更鮮明的人物角色,將人物演活,刻畫出生的人物形象。
戲劇表演是個復雜的過程,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中以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為基本點,從戲劇表演的整體節奏出發,掌握各個發展要素,將其靈活運用到戲劇表演中。以下將對影響戲劇節奏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各不相同是戲劇表演中最明顯的特色。川劇中涉及的任務有很多,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身材特征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人內向、不善表達,有的人外向,較為活躍,要求戲劇表演者把握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征。川劇中的重要角色“花旦”(包括潑辣旦)指性格外向、輕狂潑辣的青年婦女。 紅生,(即紅臉須生)當為正面人物,一般是正義凌然,無所畏懼,要求表演者從該人物的性格特征為基本點,在表演中增加其他輔助道具,如隨身用的武器等,將人物立體化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要求表演者在表演中以夸張、蠻橫的表演態度刻畫人物形象。
(二)規定情境。情境設置是戲劇表演的關鍵所在,根據不同的表演氛圍設置不同的情境。規定情境是指在固有的環境中,將地點、時間、人物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人物角色的一舉一動都是在規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節奏是語言速度和肢體節奏的共同體,對戲劇表演的整體影響不言而喻。只有對扮演角色進行合理的定位,找到表演節奏,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才會更好的詮釋戲劇表演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社會的不斷沖擊下,戲劇表演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如何在競爭力激烈的戲劇沖突中將川劇表演提升到新的高度是當前戲劇研究者的重要任務。要求戲劇表演者借鑒新穎的藝術結構,在表演中賦予新的因素,掌握好戲劇表演和節奏之間的變化,充分考慮影響節奏的因素,積極改進表演形式,將其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文化。
[1]田甜.人物性格對戲劇表演節奏影響芻議[J].群文天地,2012(06):90-92.
[2]劉莉.形體語言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地位[J].神州,2012(05):20-22.
[3]焦陽.論戲劇表演中的節奏[J].青年文學家,2012(0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