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陰》是李清照著名的詞,其詞委婉含蓄,回味無窮,由于此詞表達含蓄,使得本詞對外譯介非常困難,我們對《醉花陰》進行賞析及對外譯介的時候,必須足夠的對于那些含蓄手法進行解析重視,盡可能的去表達原作品的內涵,以推動文化的發展。
古代詩學,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含蓄美。司空圖曾經在《詩品》中提過含蓄一詞,他認為“含蓄”主要可以理解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他還認為詩句就應該是 “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
司空圖在這里提出了這一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詩歌美學含義,這一命題含義的提出,把詩歌美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并對“含蓄”之境的美妙做了一個全新的總結。處于審美境界的含蓄,其特點為超越言、象之表,充分展現審美自由。
李清照在創作的過程中,善于化用經典之作,并且使得化用之處比原來的詩作更加有意境。我們可以在《醉花陰》中看出,其中“佳節又重陽”是化用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句,“東籬”則是選自“采菊東籬下”,“有暗香盈袖”是來自“馨香滿懷袖”,“莫道不銷魂”又和“黯然銷魂者”如此相似。再繼續推敲,我們可以看出,“薄霧濃云愁永晝”有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的影子,“暗香盈袖”又有著“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韻味。
《醉花陰》中有些詩句乍一看是感覺沒有道理的,比如說,“人比黃花瘦”,菊花一般都是錦簇一團。葉子都是寬大厚實的,實在看不出這“瘦”是從何處來。但若細細體會,可人的菊花在秋風之中搖曳的情形,最后一定會是花瓣飄零,不正是一個人思念成疾的真實寫照?本來按照常理看,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情,但細細推敲之下,又覺得是理所當然,這種手法,可以被稱之為“無理而妙”。
《醉花陰》這一詞中,有另一個感人至深之處,那就是情景交融。作者描述的種種景物,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即使通篇不說一個情字,但讀來依然感人至深。詞中“玉枕紗櫥”本都是再尋常不過的物件,但是在作者筆下,都處在愁緒之中,就被賦予了很多關于夫妻生活的恩愛回憶,這樣即使沒有涉及任何夫妻相處之事,也會讓人不禁想起種種情形,這種寓情于景的寫法,更見情之所起,一往而深。
詩作要做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必然會有很多內容不被明言,在翻譯時難免會失掉原有的韻味。比如“東籬把酒黃昏后”這一句,在原作中是沒有主語的,但是翻譯過來就有兩個版本:①After dusk I drink wine by East Hedge in full bloom.②After dusk I drink some wine near the Eastern Hedge.
在通篇文章中,只有“人比黃花瘦”一句中是可以看到主語的,所以兩位譯者就都認為這個主語“人”是“I”,如果我們再細細的去推敲,也許這個把酒者是作者在懷念以往和夫君一起把酒的情形,由此可見,在翻譯的過程中原詩作的韻味很難表達的淋漓盡致。
在古詩詞中,經常可以見到一句話都多種解讀的情況,就拿文中“薄霧濃云愁永晝”來說,翻譯過來為:Thin mist,thick clouds.It has been gloomy all the long day.In thin mist and thick cloud of incense,sad I stay.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對于“薄霧濃云”指的是天氣,陰霾的天氣會讓人覺得“gloomy”,這樣理解確實是符合生活經驗的。但是,原詩作可以理解為“愁緒像薄霧濃云一樣,籠罩了我一整天”,這樣更加給人愁腸百結的感覺。
含蓄美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我們在閱讀時,要充分注意這一特點,充分體會詩詞中蘊含的含蓄之美,才能真正的欣賞到古代詩詞之美。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