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青
(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海安 226600)
對中專職業學生來說,旅游地理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
創設模擬情境即是采取模擬導游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開展模擬“旅游活動”。中專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通過模擬旅游-導游教學活動能夠把旅游地理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未來的工作崗位要求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在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導游—出游—議游—總游—測游”這幾個環節,利用層層遞進的模擬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觀察、思維、綜合等地理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因為受到課本知識內容的限制,模擬旅游活動要合理安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進行。它通常可以分為45分鐘、30分鐘、15分鐘三檔,其活動形式一般是借助多媒體設備給予支持,學生通過觀其景、聽其聲、論其事、探其源等方式,讓其在教學過程中不單單學習到旅游地理相關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欣賞到自然美景,了解我國各地的民俗文化,增長見聞知識,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方面,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將旅游地理課程教學與一些優秀的電視紀錄片結合起來,在講課時可以同時播放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電影或紀錄片。即便是學生未去過當地旅游,他們也會認真的觀看電視畫面,也會被優美的景色所吸引,進而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地區有哪些獨特的風俗習慣呢?雅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我國哪些地區有雅丹地貌風景呢?隨著學生問題的提出,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進行設問和引導,要求學生結合課本知識來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一邊提出問題一邊分析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有所收獲,這也是現代教育理念所要求的[1]。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學生自行講述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旅游故事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在學習桂林旅游景區時,班中恰好有一名學生曾經到桂林旅游過,于是我讓她上臺給其他同學介紹桂林的山水風景,分享她的旅游故事。通過她的解說,其他學生都對桂林風景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增長了自己的見聞,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第一,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在旅游地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缺乏興趣是中專學生學習落后的主要原因,若我們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導致學生無法學好旅游地理這門課程。如果我們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旅游區的照片、影像材料等,把不同的旅游區作出對比,勢必會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第二,積極進行師生互動。如果課堂教學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雖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內容,但單方向的知識傳遞極易讓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因此我們可以結合中專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討論法、模擬實踐法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躍,同時還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向他們介紹一些相關書籍和影像資料,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第三,科學進行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合理,讓學生產生了自卑和厭學的情緒。所以我們應該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科學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了三方面內容:一是學生日常成績,二是各種測試成績,三是綜合運用能力評測。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引入從業能力評測,切勿把考試結果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在評價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引導他們獲得更多的進步[2]。
雖然中專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弱,但他們也具有同齡人的心理特征,如表現欲強、思維靈活、口才較好,這恰恰是旅游地理課程所要求學生具備的基本品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應用上述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積極的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符合崗位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1]吳曉娥.論職業能力取向的中職旅游地理課程教學改革[J].科學中國人.2014(11):15.
[2]馮彬.談旅游地理教學相關優化對策 [J].旅游縱覽.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