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暉
(廈門紫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6)
隨著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各行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在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才能真正保持可持續的發展。礦山作為礦業的資源開采地,多年來生態和環境已經遭到了巨大的破壞,但近年來,由于人們認識程度的加深,恢復工作已經得到了明顯的進步。
建設礦山公園,作為國土資源局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方式,已經在多個地區開展。礦山公園的建設,不僅為保護礦業遺跡提供了重要的幫助,也有利于礦業城市因資源匱乏后的再崛起。就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礦山公園的所在城市,多數因礦產資源枯竭而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難以在礦山公園的建設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必要資金的缺乏,也成為了礦山公園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國的地域遼闊,礦業資源分布不均勻,同時各地方政府對待礦業開發、建設利用的態度不一,這就導致了在不同的地方礦山公園的建設力度和條件不太一樣,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礦山公園建設來說,由于受到自身發展的限制,在礦山公園的建設上不可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金的匱乏也就成為了礦山公園建設和發展的絆腳石。
眾所周知,礦產資源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礦產資源被開采后留下的礦山,擁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它不僅是人類礦業歷史發展的見證,更是重要的文化遺產。遍觀世界,尤其是隨著礦產資源不斷被開采,人類對于環境生態保護認識的加深,加之對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的加強,都在近些年先后加大了對于礦山的保護,多個國家甚至通過立法等手段將其列入重要的地址遺產。
礦山公園,是以展示礦業遺跡為主體的觀賞性公園,不僅為保護有限的礦產資源,恢復礦山生態環境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提升人們對于礦業知識的普及程度,充分展示礦業的歷史內涵和燦爛文化。自1987年以來,我國已經多次下發關于保護采礦遺址的部門法規,并在2000年正式下發了建設國家礦山公園的通知。做好礦山工作,加強礦山公園建設,已經成為國土資源局在新形勢下關于地質工作的新的重點。
但由于我國對于礦山工作的重視程度起步晚,同時由于我國屬于礦產大國,礦產資源豐富,由此就引來礦業工作面臨的形式更為復雜,工作難度更大等問題。相比較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我們在礦山工作上的經驗少,較不成熟,仍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1.1 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護。近年來,雖然國家已經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有關礦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礦產資源法》、《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等,但是,對于礦山公園的專門性法律還未見端倪。缺乏實際的建設經驗,也為國家指定專門性法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2 缺乏配套的管理體制。礦山公園的建設工作雖然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開來,但在管理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缺乏相應的體制規范。由于礦山公園的建設,涉及到的部門較多,常常會產生權責不明的問題,以至于導致了各部門間的相互推諉。而且,一些礦山公園的建設中,還伴隨著采選礦活動的進行,缺乏良好的管理體制,對于礦山公園的環境保護,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1.3 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礦山公園的建設,因為常常面臨的地質問題較為復雜,所有存在著開發難度大的問題。加之在建設過程中也要考慮到環境保護和恢復礦山生態的問題,
2.1 建立完善法律法規。雖然我國在礦山公園的建設管理上仍然顯得不足,但可以借鑒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聯系我國實際國情,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早日出臺相應的專門性法規,以保護礦山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2.2 健全管理體制。當前,我國礦山公園建設中普遍存在著管理不善、權責不清的問題。各級政府應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指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在礦山公園建設中涉及的各個部門中的責任,以監督解決礦山公園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于仍然進行采選礦工作的礦山公園,要制定配套的管理體制,在保障環境生態的前提下,確保礦山公園的建設。
2.3 拓展多渠道投資。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面臨著許多的困難,但在現實中,卻常常面臨著資金不足的窘境。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在礦山公園的建設中自覺擔當起主導地位的角色,拓展多渠道投資,在政府投資為主的前提下,加大宣傳,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參與投資。結合當地政府,采取制定優惠政策的手段,來吸引各企業投資。充足的資金,才是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重要的保障。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國,資源豐富。但因為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對環境保護認識水平的制約,多處礦山都因礦產資源被采集一空而被遺忘,甚至因多年的采礦而嚴重的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保。礦山公園的建設,不僅是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更是對礦業文化歷史的保護,是對人類發展文明的重要保護。建設國家礦山公園,還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解決當地因資源枯竭后的轉型問題。但畢竟它屬于一個新生事物,在實際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但相信隨著立法的成熟和配套管理體系的建立完善,國家礦山公園會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出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1]王連勇.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理論思考[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2005:8.
[2]黎啟國,鄭伯紅.論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J].工業建筑,2014,04:3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