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蘭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我院體育選項課教學開設有5年以上,前幾年大多數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班上專項課,最近2年則是打破原有的教學班級在網上選項,按照學生興趣和體育運動項目,重新分成不同教學班級,這樣改革最主要的出發點是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基礎。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由此產生的矛盾也逐漸浮出水面。原因無外乎如下幾點:一是學生缺乏重視,接觸體育運動項目少。二是從眾心理的影響。三是教師隊伍分配不合理。有的體育項目由于教師隊伍的人數多,開設班級就多,教師人數少,開設班級就少。體育項目班級人數也有限制,直接導致本身喜歡該項目的學生選擇不了自己喜歡的項目,從而選擇了其他項目。
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在高職院校里也成為廣大同學們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成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有力工具。最近幾年我們在乒乓球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了乒乓球推擋、正反手攻球、搓球、發平擊球及發旋轉球的技術。理論知識毎學期只有兩學時,所以技術知識和比賽規則了解的很少,這就勢必造成大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不濃。所以,我們高職院校在進行乒乓球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乒乓球運動的技術,還要教給他們乒乓球運動的基本技術知識和比賽規則,以此激發大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和喜愛。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乒乓球技術教學,忽視乒乓球運動知識和比賽規則的教學的思想,這對于提高乒乓球教學的整體水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愉快的乒乓球學習中體驗到運動的內在魅力,領悟乒乓球運動的奧妙,達到激發興趣、塑造個性,培養能力,以充分滿足其終身體育的需要。同時興趣教學也可以在教學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能帶來乒乓球教學理念的變革,帶動一部分教師共同探索高職乒乓球教學的有效實施策略。興趣教學直接要求我們要探索符合《體育課程標準》要求的模塊教學的基本理念,提升模塊教學研究的理論水平;構建、完善和推廣不同水平學段乒乓球模塊教學的框架和操作策略,從而推進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摸索整合出一套適合高職階段乒乓球教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原有體育課的特色,逐步形成高職低、中、高水平乒乓球模塊相結合的教學特色。
很多學生由于中學教育階段受到的體育教育普遍偏低,所以讓學生學好乒乓球的重點是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習慣。《課程標準》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為基本理念,因而趣味性是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首先予以考慮的因素。對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的項目,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簡化規則、改進方法、改變場地、器材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這主要靠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來實現。低水平學習階段的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過渡,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
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用自顛球練習來學習基本技術,并根據走動自顛、對墻顛或者轉圈顛球等方式來設計相關游戲和趣味練習,培養學生參與該項運動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協調和靈敏素質。
(1)初級水平:利用乒乓球的拋接和顛球等各種手段,體驗乒乓球帶來的樂趣。
①熟悉球性組合練習;連續向上顛球;正反面交替顛球;分小組行進間顛球比賽。
②正手定向擊球;擊回飛來球;連續對顛球;繞乒乓球臺顛球;前后走動顛球。
(2)中級水平:利用游戲方式擊打固定路線球對墻練習,培養球感。并能夠利用所學技術參加對墻顛球比賽。
①對墻先固定位置近距離顛球;移動顛球;顛擊過頂球;顛擊過頂斜線球;各種方式對墻顛擊球;合作對墻顛擊過頂球。
②各種方式連續擊球;趣味對擊球;快速移動擊球;合作擊球比賽。
整體設計教學,有利于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以及對某一項內容有一個更為充分和全面的認識,而運動技能的提高又將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體育教學還有利于學生得到更充分、更完整的運動體驗,感受合作與競爭,感受運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及個性品質等得到全方位提升,而且有利于跨領域學科之間的融匯和貫通。
3.3.1 教學分層
老師可以給學生們組織一些相互交流的活動,讓學生們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幫、扶、帶的作用,積極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
(1)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雖然基本掌握乒乓球技術,但是實戰方面依然較差。素質和心態一般,但對所授的課程都能接受。因此教學課中采用完整教學法進行授課,緊扣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并且結合實際情況來指導學生的實戰經驗。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的“靈感”,使他們能從容地完成本次課所學的內容,這一組應重點抓,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2)要求學生按小組進行乒乓球比賽,在互相切磋中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并及時請教老師指導并加以解決。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所在的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教學階段變化的規律及學生技術水平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①步法練習:并步、單步、跳步、跨步、側身步、交叉步及組合步法。②熟悉球性練習:握拍托球、顛球、對墻擊球、雙人相對擊球等方法。③要求掌握正手抽球、反手推擋、左推右攻技術、正手發平擊球、學會發旋轉球、搓球技術。④按教師的要求進行徒手練習,掌握正確的動作,形成動作定型。(3)根據學生水平的變化,對學生的分組水平進行實時調整。針對學生的水平變化合理地對學生的分組以及搭配進行調整可以提高學生積極上進的奮斗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組教學雖更適合學生水平特點,便于因材施教,但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隨著教學進程,各小群體在老師的精心施教下,群體中又會出現一定的分化。這種分化主要是冒尖和落后的特殊現象,人數不多,但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3.3.2 考核分層
(1)考核內容:①知識與技能:乒乓球知識和方法的掌握與運用。②學習態度:學生在乒乓球課上的出勤與表現。③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質與合作精神的表現。
(2)考試內容標準如下所示。
①技術考核內容:35%(發球、推擋、正手抽球、左推右攻)。
②技評內容:35%上步正手抽臺內球—側身抽球—反手推擋—跨步抽球—反手推擋。
測試方法:從考生完成全套技術動作的準確性,連貫性、步法移動速度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由教師進行測試技評評分標準。優100~86分:步法移動速度快;動作協調連貫性好;能熟練完成全套技術動作。良85~76分:步法移動速度較快;動作較協調;能較熟練完成全套技術動作。及格75~60分:步法移動速度較慢;動作基本協調;能基本完成全套技術動作。不及格(59分以下):步法移動速度慢;動作不協調;不能完成全套技術動作。
③理論知識:10%。
④考勤與課上表現:20%。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乒乓球運動最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之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分層教學方法的實施,能夠在提高學生乒乓球技能的基礎上,同時對學生們的身心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互幫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總之,高職院校乒乓球教學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乒乓球技術、了解乒乓球的比賽規則和裁判法,還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1]涂化亮.“分層次”教學在乒乓球教學中的實效性研究和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4):19-21.
[2]沈建華.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司紅波,李剛.關于乒乓球教學的幾點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徐文佳.淺析大學專選體育課中的乒乓球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