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祥德
(瓊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人文教育是指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的一種教育形態,提高人文精神教育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培養有良好的引導作用,人文教育核心價值就在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大學教育中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學中的體現和滲透。[6]
人文教育強調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教育應以人為本,實施全人教育,注重大學生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培養,強調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教育方法的因材施教。(2)應加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倫理判斷,確保其在社會中保持正確的行為。(3)注重對大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對民族的責任感、對別人的責任感的培養。(4)在教育中應注意人性化觀念的全程滲透,如在教育中實施人性化管理,在教學中體現人性化理念等。
近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推進,人們對大學體育的認識產生了很大變化,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仍有很多人包括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僅將體育作為一種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工具,即使已經認識到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卻不能夠正確的對待、運用體育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因而導致了大學體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雖然當前我國各高校都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但在本質上仍沒有很大的突破。大多數體育教學過程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即在統一的教學標準下,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填鴨式”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情況毫不理會。這種情況不僅降低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身心情況進行教育,也就不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和特長。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等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在“三自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又不斷探索,推動了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模式的的產生,然而這些教學模式雖然對于教學組織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沒有體現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的人文性,因而造成了大學體育教育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缺乏人文性。
(1)當前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內容,大多只局限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和部分運動技能的傳授上,很少提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相關內容。
(2)大學體育所選用的教材也大多是全國統一的,內容并未體現出區域性和特殊性,只是一些運動項目、運動訓練的簡單累加。
(3)大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所傳授的知識與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呈現出明顯的脫節趨勢,這一方面影響了學生以后的工作和鍛煉;另一方面也對學生將來的工作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不同于中學時期師生關系十分密切的情形,大學師生關系顯得十分淡薄。教師往往一星期只上一兩節課,而且大多是上完課就走,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很少,因而彼此間也就缺少人文關懷,這一方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大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大學生由于家庭、學校、社會、交友等諸多原因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而加強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十分必要。大學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環,能夠在加強大學生人文教育方面發揮突出的優勢,因而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大學體育教育中就十分必要了。而這種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大學體育教學不同于一般理論課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獲勝欲望,能夠讓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而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大學體育教育中也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在大學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內容,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在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同時,構建健康、合理的“三觀”,從而為大學生畢業后的發展奠定基礎。(3)在大學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內容,能夠幫助大學生解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4)在大學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在“以人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健康的體育教學,從而實現大學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重視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訓練輕人文關懷,重技術測試輕學生個體特征的弊端,在這種情況下,各大學體育教師應進一步加深對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的認識,深入了解到大學體育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鍛煉學生體魄,更應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況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因此大學體育應重視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將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作為體育教育的重點,重視學生的個體需求,將傳統體育教育中的“技術為主”轉變為“以人為本”,將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并應注意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現階段,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仍存在重視體育訓練和測試,輕視學生主體意識的情況,這就導致了“以教學而教學”狀況的出現,造成大學體育教育環境的僵化,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娛樂需求,而且也是體育教學的質量大打折扣。而我們知道,體育活動具有娛樂性,所以大學生能夠在體育教育中得到放松,獲得娛樂享受,因此將人文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育中就需要發揮出體育的娛樂性、健康性特征,以免失去體育原本的特色。在這種情況下,大學體育應結合學生的娛樂需求,創造良好的體育人文環境,這樣才能有利于人文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育中。具體而言,大學體育教育應努力創建輕松的教學氛圍,形成體育教學中健身與娛樂、室內與室外、運動與放松協調發展的人文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通過多種多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協調和統一才能幫助大學生排解心中的煩惱,獲得身心協調發展。
以學生為核心的體育價值觀實際上也是“以人為本”觀念的體現,是運用體育手段達到育人目標的體現。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體育價值觀,首先必須確立大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中心地位,將發展大學生的體育素養作為體育教育的首要認為。其次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維護大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身心健康為己任,努力改變傳統體育教育的弊端,推動現代大學體育教育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從近年來的數據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各種心理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的生理特點所導致的,如大學生處于青年期,身心都不成熟,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等;另一方面也是由我國社會發展造成的,如大學擴招導致高等教育質量良莠不齊等。在這種情況下,大學體育教育不僅要擔負起鍛煉學生身體的重任,而且應擔負起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任。這也是將人文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具體而言,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加強對大學生的心里指導和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內心的關懷;了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家庭背景、學習狀況等,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予以及時糾正和疏導,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很多社會需要的人才都需要在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上有突出的表現。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存在著明顯的人文教育的缺失,如缺乏對學生個性差異的關注、教學組織形式缺乏人文性、教學內容不能體現人文性、師生關系中缺少人文關懷等,這種情況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不利于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將人文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育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而將人文教育融入大學體育教育則可從創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體育教育價值觀,增強人文關懷、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三方面入手。
[1]曹海燕.試論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心理分析及教學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2012.
[2]馬英虎.淺析高校體育人文教育功能的實現途徑[J].湖北體育科技,2013.
[3]葉芳.論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的缺失及對策[J].大眾科技,2013.
[4]張教如.試論人文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教學,2012.
[5]舒鈞.探討我國大學體育人文教育體系的構建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2):176-177.
[6]葉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探索[J].體育世界·學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