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嵩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愛好,運動興趣和技能特長,2014年教育部體衛藝司面向全國中小學發了一封名為《關于報送“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情況的函》的文件(體教藝司函[2014]1號)。文件要求各校因地制宜,依托本地教學資源,突出專項體育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學習兩項體育技能,形成“一校一品”。雖然函中的“一校一品”中的專項體育教育是指足球、籃球、武術等競技項目,本文認為,在實施時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引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學也未嘗不可。如此一來,既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愛好和運動興趣的目的,又能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文就盤鼓運動進入河南省中小學課堂體育可行性進行分析,以望能做引玉之磚。
盤鼓又叫大鼓,最早起源于祭祀或驅儺儀式。在唐宋時期被稱為“迓鼓”或“訝鼓”,作為軍陣之樂得到發展而傳承至今。盤鼓運動是河南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河南開封市和焦作市的武陟縣兩個地區仍有流傳。因其宏大的氣勢,粗獷、豪放的表演和在音樂上、動作上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2007年開封盤鼓和武陟盤鼓都被省文化廳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盤鼓運動的身體動作主要取材于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和軍事格斗。其運動形式主要由基本動作方法和基本套路組成。其中基本動作方法就有跨步、箭步、一跨邊、二跨邊、三跨邊、七跨邊、鼓棰漫頭一周出鼓甩手、鼓棰漫頭一周大翻花、跨邊小翻花、原地跳、吸腿跳等。隨著隊形的變化,又有橫隊跨邊跳、半蹲跟步跳、大圓圈小跨步、小圓圈一百八十度大調向、跨邊箭步雙手蝶式大跨邦、半蹲起跳等更加復雜的動作[1]。基本套路是由不同的基本動作方法組合而成。可以看出,盤鼓在運動的過程中有比較多的身體動作,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同時,盤鼓運動對人體也有很高的鍛煉價值,能夠增加練習者的腿部力量、腰背力量,對練習者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也起到很好的鍛煉價值。
盤鼓運動由于可以有不同的參與人數和動作套路組合,在活動過程中比單一的體育運動要有趣的多。它打起來氣勢宏大、震撼人心,表演粗獷、豪放,通過體能的釋放使參與者獲得身心的滿足、宣泄與享受,使人產生一種非常美妙的情感體驗,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有利于調節精神狀態,保持良好心態。至于盤鼓在娛人方面的功能更加顯而易見,在武陟,盤鼓是當地農民生產之余的一個娛樂活動,地方定期舉辦盤鼓培訓班和組織盤鼓比賽,參與人數極多;在開封,任何一個節日演出、任何一處旅游景點都少不了盤鼓表演,而且近年來盤鼓運動也成為許多人婚禮上的一道重要程序。香港、澳門回歸的慶典、建國50周年大慶,上海世博會上都能見到開封盤古表演隊的身影。2012年河南大學30名在校生組成的男子盤鼓隊,被邀參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主辦,中央電視臺承辦的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
每一項體育運動傳承至今有著其獨自的歷史背景,在它長期發展過程中與民族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它的活動過程中不僅具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且隨著體育活動的開展,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也通過它的活動而逐漸傳承下來。盤鼓運動深受黃河民俗文化的影響,風格印象粗獷、雄壯,氣勢十分宏大,鼓手的激情得到了盡情宣泄,頗有排山倒海之勢,驚天動地之威,這種文化風格深深的融入到盤鼓運動參與者的心態中。盤鼓的鼓身厚重,高度高的在30厘米以上,但是鼓手偏偏要在這悶罐似的鼓身上打出響亮的聲音來。這正是河洛文化厚重與激揚的結合,反映出黃河文明融入自然和對抗自然的倔強與不屈。
對于盤鼓運動來講,它的人文社交價值主要體現為盤鼓與精神文化和大眾文化傳播有著密切的聯系。盤鼓運動的練習沒有人員限制,人們利用空閑時間聚集在廣場或空地中就可以進行盤鼓的學習、娛樂,在這期間人們不但是在相互交流盤鼓運動的技術,同時也是在不斷地溝通,這樣有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消除工作或生活上的壓力,克服心理障礙,豐富情感。同時,盤鼓運動在進行活動時也有不同人數的組隊和套路形式,在運動過程中參與運動的人相互配合的過程正是一種增加信任和凝聚的心理成長過程。作為人們相互之間傳遞和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盤鼓運動具有明顯的社交功能。盤鼓愛好者們往往通過有組織或自發的互訪表演來加強團結,和諧氣氛,增進友誼。
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體育教學和進行身體鍛煉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中小學,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不足,導致許多體育教學內容無法開展,達不到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盤鼓運動的鼓隊無固定編制,規模可大可小,小的鼓隊有幾人組成,大的鼓隊有幾十人或上百人組成。表演時,盤鼓有“原地演奏”與“行進演奏”兩種表演方式。原地演奏時,鼓隊常圍成一個圓圈,一人手持一面寫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擔任指揮,稱作“令旗”位于圓心,鼓手們面向令旗而背對觀眾表演。“行進演奏”時,鼓隊常走成橫排,令旗位于中間。在令旗的指揮下鼓隊一邊行進一邊進行表演。由此可以看出盤鼓運動的活動場地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片空曠平坦的場地即可開展。盤鼓運動進入河南省中小學體育課堂,不僅能豐富充實體育教學內容,更能緩解場地設施的短缺問題。
體育課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的進行必須輔助于體育器材才能完成教學任務,缺少器材教學無法順利進行,但有許多器械價格不菲,開展教學資金投入較大,資金需求方面很多,無疑增加了學校的財政負擔。盤鼓所用樂器以鼓為主,配以镲等銅器。鼓隊所用的木框扁鼓均為同一種形制:鼓面約45cm,木框高約30cm,呈棋子形。銅器多用大镲(民間稱之為“帽兒镲”),亦有配用手镲、水镲的。盤鼓運動所需要的器材簡單廉價,經久耐用,容易配備是項目開展的優勢所在;但是,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盤鼓、大镲、馬鑼等器材的體積和重量相對較大。在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保持器材原有風格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材質或者縮小體積等方式來適當調整器材的重量。讓初學者使用相對較小的器材來掌握運動的基本內容和風格,為終身體育打下結實的基礎。
中小學體育課怎么上才更合理一直是業界的一個難題。自1990年以來,我國進行了數次大規模國民體質監測。監測顯示,最近20年我國青少年的肺活量、握力等身體機能綜合指數比,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綜合指數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據最新公布的體質檢測報告,中國肥胖率比10年前增長近50%,城市里有1/4男學生被列為“超重”,近視率則從10年前的20%增加到當前的31%[2]。然而,與國民體質持續下降的現狀相對應的卻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不足。學校老師怕出事,學生家長圖省事的陳舊觀念讓體育課淪為雜科,成為應付中考考試的練習課。盤鼓運動演奏時,鼓手在令旗的指揮下,將鼓的背帶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在運動過程中不但具備一定的活動量,而且其運動過程多屬于強度不大的無對抗的有氧運動。所以通過練習,不但能夠使參與者在練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身體素質,而且不會因為大的運動強度或者對抗造成運動傷害,更加有利于作為學校體育課程開展。
(1)盤鼓運動盤鼓運動是河南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宏大的氣勢,粗獷、豪放的表演和在音樂上、動作上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受到了河南人民的喜愛。盤鼓運動具有一定的健身價值、健心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和人文社交價值。
(2)盤鼓運動在演奏和活動的過程中對活動場地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片空曠平坦的場地即可開展;盤鼓鼓隊無固定編制,規模可大可小,參與人數沒有限制等特點有利于盤鼓運動進入河南省中小學體育課堂。
(3)盤鼓運動所器材器以鼓為,配以镲等銅器,器材簡單廉價,經久耐用,容易配備的特點有利于項目在學校的開展。但是盤鼓的鼓面和重量相對較大,镲等銅器較稱重,中小學生使用起來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建議根據中小學生身體條件特點,按比例縮小器材或改變器材材質。
(4)盤鼓的運動過程多屬于有一定運動量的強度不大的無對抗有氧運動。通過練習,不但能夠使參與者在練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身體素質,而且不會因為大的運動強度或者對抗造成運動傷害,更加有利于作為學校體育課程開展。
(5)盤鼓運動在河南省內擁有的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群眾認知度有利于它進入河南省中小學體育課堂。
[1]周屹嵩.開封盤鼓運動的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08(11).
[2]金牌賺了一大堆 體質輸了一大截[EB/OL].http://news.163.com/10/1129/02/6MKGTLFM00014 AED.html,2010-11-29.
[3]龐世思,李勤策.開封盤鼓與中原文化[J].東方藝術,1995(4).
[4]左麗慧.盤鼓“敲”出好生活[J].鄭州日報,2006(6).
[5]張晶.少數民族體育進入高校體育課堂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
[6]桂祝,陳翔宇.民族民間體育發展之路向研究——以貴州省民族民間體育進課堂現狀調查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