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上海寶山區第二青少年體育業余學校 上海 200940)
2003 年開始從事學校乒乓教練員工作的我,已工作11年之久。在此期間,除了帶高水平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比賽外,學齡前兒童的啟蒙培養也是學校交給我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為眾所周知,“孩子成長啟蒙是關鍵”。記得我于2007年初開始到幼兒園負責乒乓訓練,第一次帶5~6歲的孩子,感覺很新鮮,但是由于沒有實際操作過而有些擔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已經對幼兒的訓練特點及內容整理出一套獨特的并有針對性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幼兒訓練不同于學生及成人,應該根據幼兒特有的身心特點來開展乒乓活動。我認為教授幼兒乒乓球并不是單純的讓幼兒掌握運動技巧,會打乒乓球就可以了,而是怎樣通過打乒乓球培養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綜合運動能力,增強幼兒體制,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大膽、自信、勇敢的個性心理素質,感受國球文化并體驗勝不驕、敗不餒,敢于嘗試、敢于拼搏的積極向上精神,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為今后的訓練打下堅實基礎,這才是其訓練的目標。隨著我國乒乓啟蒙訓練的早期化,5~6歲的小孩開始學習打乒乓球已經不足為其了。這一階段的小孩受身高、手臂力量的約束,兒童往往在標準球臺上打球很難將球打上球臺,即使能打上來,他們也只是靠踮著腳、架著肩膀,把球碰過去。個子矮,球臺高時間長了這樣練下來,錯誤動作就形成了,我們的訓練就要走彎路。所以,幼兒訓練要用標準球臺降下來十公分,這樣讓小朋友在打球過程中肩膀能夠放松,前臂伸開放平用腿和腰帶動手臂發力擊球。外在的因素解決了,在訓練工程中教練員都要細心觀察,不停的糾正小朋友們的錯誤動作等。俗話說的好,帶幼兒訓練教練員就要有一張婆婆嘴。
首次接觸要讓小朋友產生濃厚興趣,可以開展游戲方式。通過幼兒對游戲的滿腔熱情,調動其興趣,激發他們的活動積極性。例如:讓兩個小朋友分別站在乒乓球臺兩側,中間放好乒乓球,用嘴對著球吹氣,讓球轉動起來,然后兩個小朋友隔著球臺對著用力氣去吹。這樣可以讓他們先對乒乓球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可以看他們的姿勢、動態觀察他們有沒有運動細胞。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之后,我們就要加以鞏固,握拍的掌握是學習乒乓球最基礎的項目。為了打一個學習乒乓球的好的開頭,就要熟練掌握握拍技法。
例如:在教掌握握拍法的練習時,可以讓小朋友們首先圍成一個圈,教練員站在圈中,能夠增加教練員的親和力。教練要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話語,讓小孩子們一聽就能懂。比如:講解乒乓的兩種握拍方法時。橫拍握法就像是媽媽在家里燒飯時,拿菜刀切菜的樣子。直拍握拍法就像大拇指和食指組成英文字母C的形狀,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是三個C寶寶頂在球拍的后面。球拍握得好的小朋友會給予表揚和獎品,調動幼兒積極性也保證了幼兒參加活動的持久性。
在開展幼兒乒乓訓練初始中,訓練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小朋友的年齡小集中注意力時間短。教練可采用游戲手段多一些的方法,讓小朋友在游戲當中輕松快樂的學習乒乓球技巧,提高幼兒開展乒乓訓練的興趣和時效。以下以60min為一節訓練課訓練計劃內容具體舉例說明。
(1)用手拍拍球,先熱熱身活動一下腿腳(10min)。(2)掂球,各自先分開練習規定他們要達到一定數量(10min)。(3)集中在一起比賽掂球。(數量多者要給予獎勵和鼓勵)使他們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15min)。(4)在各自分開練習掂球(10min)。(5)第二次集中比賽。(與第一次做比較)(10min)。(6)放松訓練(5min)。
同時也可以穿插一些游戲:運動比賽、托球比賽等。都可以增添課堂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教練員靈活掌握并分配好時間。
其實,訓練也就算是一種游戲了,有的人把訓練稱作“訓練游戲”,把訓練規則和訓練動作要領稱為“游戲規則”如果違反“游戲規則”裁判(教練員老師)就會指出來,讓小朋友能夠少走彎路。
之前通過一個月的掂球練習,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掂幾十個,個別的也能掂上百個了。這時開始練習模仿動作。這個階段的訓練是比較枯燥的,集中時間不宜過長,可以減少時間增加次數。例如:分4次做,每次不超過10min。每間隔時段給小朋友休息1~2min。教練員在幼兒揮拍做動作時,嘴里要多說時刻要提醒。把正確的動作模式印入幼兒腦海里。包括腳底下的中站位,手指的握法,板型的控制,揮拍方向等。一定要注意動作結構的合理性。
這個時候要觀察,動作好(規范的)一般他(她)的模仿能力不錯,還要注意動作好的身體、手臂、肩膀是否僵硬。加上腰腿動作后是否協調。
當學生對乒乓球運動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并且由剛剛開始每天一次的乒乓課訓練,真正轉變成為非常喜歡的一節特長課時,我們就要在技術上加以強化的訓練了。
通過第一個月掂球觀察,可以把掂球多者視做手感不錯,第二個月動作規范者可以視為模仿能力不錯,到了第三個月就要上臺打球,看他們的球感(也就是擊球的感覺)。
(1)在上臺對球練習過程中動作好的不一定就能一上臺就能打好球,因為綜合的能力還沒達到,需要時間掌握,這時教練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引導教授。因為沒有很多人可以一次做好一件事情。(2)在上臺練習正手弓球過程中如果一上來就能打得到球,動作、協調性都尚可,這就具備了一定的天賦,是個苗子手感很好。(3)在上臺練習正手攻球過程中定點能打上球的小朋友,開始練習兩點加上步法移動訓練。(4)在上臺練習正手攻球過程中通過多球的練習,能夠穩定打上臺了,我們開始用單球陪,通過多打板數來固定動作。
(1)讓小朋友們正手攻球能夠熟練掌握,連續能打幾十板、上百板時,開始練習反手,同正手的步驟一樣。(2)發球練習可以安排在結束前練習。這樣是科學的課堂訓練時間安排,有效提高上課質量以及效率。(3)練習每項技術時都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乒乓球屬技能項目,是對抗性的競爭訓練,它是在矛盾中的競爭運動。在打乒乓球中最基本的規律就是適應與反應。每一個小朋友都力爭適應對方技戰術和打法,而不是讓對方在適應自己,所以,讓小朋友在真正的實踐當中去領悟,領會真正的適應能力,是現在的教練員們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知道,打乒乓球講究的是速度和靈活,它的運動使腦體運動有機結合,不僅動腳、動手,更重要的是動腦,即使是托球、掂球等乒乓球游戲也必須通過觀察、判斷、思考不斷調整自己的手腳和體位,打每一個球都要通過手、眼、腦的協調,這種腦體運動的結合,對保持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重要作用,必然促進人的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幼兒乒乓訓練就更是如此了,通過開展幼兒乒乓球訓練,不僅培養了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綜合運動能力,提高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增強了幼兒體質,增強了幼兒的創造能力,促進了幼兒的智力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大膽合群的個性心理品質,以及敢于嘗試等體育精神,是百利無一害的運動項目,而且非常適合幼兒學習,可見幼兒啟蒙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8年來,通過幼兒園和學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老師與教練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多方面的不斷努力下,我所帶的幼兒乒乓訓練收獲效果非常明顯,平均每一批有8~10人在幼兒大班畢業時會被乒乓特色小學選入繼續訓練。幼兒訓練讓我收獲了很多東西,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帶啟蒙是最難得,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更是難上加難,關鍵就看教練員的水平夠不夠了。因為從什么都不懂開始教,這些小孩子就如同一張張白紙,我們教練員的角色就如同畫師一樣,一副作品如何完成好就看教練員如何教了。
乒乓運動的發展已經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不斷地發展,在創新技術中尋找出路,才能長勝不衰。所以,我們在啟蒙訓練中也要更新觀念,提出新要求,不斷增加新內容,擺脫掉那些陳舊的訓練方法的束縛。達到不僅鍛煉身體而且真正通過體育運動凈化心靈的真諦。最后,通過總結工作當中的實踐經驗,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道路中有了更大的信心,繼續探索,為做好啟蒙訓練工作不斷努力。
[1]周建軍.怎樣打乒乓球[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明,黃芳.淺談少兒乒乓球的啟蒙訓練[J].快樂閱讀,2013(10):33.
[3]張瑩.幼兒期體能練習方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