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君
(湖北省體育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 湖北武漢 430079)
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跆拳道進入到中國后,發展速度較快。我國跆拳道運動員在一系列的國際比賽中均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包含一枚奧運會金牌[1]。但是,從整體發展上看,我國跆拳道的發展水平和韓國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國需要不斷完善跆拳道的訓練內容,加強運動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我國跆拳道的應用水平。
通過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可以看到,跆拳道既具備一般搏擊運動的特點,也具備自身獨特的特質[2]。在日常的訓練的過程中,可構建以下四點基本訓練內容,以充分地發揮出跆拳道的強大作用。
基本技術是順利完成跆拳道動作的基礎,按照動作功能可分成進攻、防守和反擊三種基本技術類型。其中,進攻技術包括橫踢、劈腿、前橫踢、雙飛踢和拳的進攻等[3];防守技術利用手臂的遮擋、腳底的移動來實現;反擊技術包括后踢、后旋踢和拳的反擊等。跆拳道運動員掌握的基礎技術越多,就越具備較高的能力。
對跆拳道運動員進行戰術訓練,是培養運動員運用戰術的能力,巧妙地對付對方,最后贏得比賽的勝利。在進行戰術訓練時,要建立正確的戰術思想,遵從以我為主、快速靈活的原則,不斷增強自身的反應能力。
提高跆拳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運動員學習和掌握各類基礎技術的先決條件,是運動員忍受高負荷、高強度訓練的基本條件。
力量素質是人類運動中最基本的素質,它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其余素質的發展。在跆拳道的日常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來選擇不同強度的力量素質的訓練,但是以快速力量訓練為主[4]。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訓練運動員的力量耐力,可進行強度小、次數多的力量訓練;而訓練運動員的絕對力量,可繼續強度大、次數小的力量訓練。訓練方法必須和跆拳道的動作特性聯系在一起,科學合理地安排各個類型的力量訓練,以鍛煉運動的肌肉收縮、肌肉用力等能力。另外,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要全面考慮到運動員的年齡、性別、鍛煉時間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展開練習。在一般情況下,每周可設置2~3次的集中力量訓練,也可將局部力量訓練安排到每天的訓練之中。
速度素質訓練主要是利用各類有效的方法,鍛煉運動員的速度素質,不斷激發運動員的各種潛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速度訓練應以提高跆拳道運動員的出拳速度和反應速度為主要內容,并且這種訓練需要運動員在精神充沛的身體狀況下完成,以保證訓練的高質量和高水平。
跆拳道的賽制采取三回合制,且每回合持續3min的時間,因此這就需要運動員具備較強的耐力素質。在一般情況下,可將耐力素質分成兩種類型:①一般耐力;②專項耐力。在跆拳道的訓練中,常常采用長跑、跳繩、球類運動、長時間組合訓練以及一人對抗多人的實戰訓練等方法,不斷提高運動員的耐力。
所謂柔韌素質,即指人體各個關節動作幅度的大小以及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5]。柔韌素質是跆拳道運動員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將直接關系到跆拳道動作的連貫性和高難度動作的掌控能力。訓練運動員的柔韌素質的手段有兩種:動力拉伸;靜力拉伸。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將這兩種手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主要訓練運動員的腿部肌肉以及髖、踝關節的柔韌性。因此在日常訓練中,可采取前、后、側等方位的壓腿、踢腿和劈腿等動作來增強運動員的柔韌素質。
所謂的靈敏素質,即指運動員在各種場合下,均可以快速、合理、協調地完成各類動作的基本能力。在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中,要及時變更鍛煉運動員靈敏素質的手段。因為單一的訓練手段對運動員的靈敏素質訓練影響不大,必須采用多種方法刺激運動員的反應速度,使其快速地做出反應。但是,訓練的時間不得過久,否則將適得其反。
綜合素質訓練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各類動作現場的運用;心理素質的培養;洞察動作的基本能力;個人素質的培養[6]。其中,培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決定著比賽的最終成績。在日常訓練中,主要采取長期心理訓練和賽前心理訓練的方法,提高跆拳道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長期心理訓練的過程中,要不斷培養運動員承受高強度、超負荷訓練的心理素質。賽前心理訓練安排在賽前三周的時間內進行,有針對地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進行輔導和訓練,以達到最好的比賽狀態。
跆拳道比賽是以制服、打倒對方為根本目標,運用各種技巧來贏取勝利。在日常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中,主要是鍛煉運動員的踢、打、摔、反關節等制敵的技巧,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擊倒對方。訓練運動員的實戰技巧,可以提高日常訓練的整體水平,提升他們在比賽中的反應速度。與此同時,實戰訓練還能維護社會和諧,不斷加深跆拳道運動員之間的革命友誼。
基于以上的訓練內容,提出一些科學合理化的建議,保證各項訓練內容得以順利實現。
(1)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要加強各項訓練內容的連貫性和連續性,保證訓練內容的合理性,使跆拳道運動員全面發展。
(2)訓練時要抓住體育鍛煉的基本規律,有針對性地對跆拳道運動員進行訓練,以提高他們的臨場發揮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
(3)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訓練內容,因材施教,才能挖掘出他們的特點。
(4)訓練時,既要加強運動員的動作技巧、各項素質的訓練,又要培養運動員的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這樣訓練出來的運動員既具備高超的技術,也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能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從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自跆拳道這項運動進入到中國后,其發展速度較快。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跆拳道運動的發展,并積極投身到跆拳道的運動中來,旨在提高身體素質,鍛煉體能。但是,立足于我國跆拳道的發展現狀,較之韓國的發展水平而言,還相差甚遠。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跆拳道的應用水平,需從訓練內容上下工夫。唯有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內容,才能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素質,熟練地掌握跆拳道的各項技巧,最終在比賽中獲得勝利。當前,跆拳道的主要訓練內容有基本技術戰術訓練、身體素質訓練、綜合素質訓練、實戰訓練等,全方位地培養運動員的各項素質,以此提升我國跆拳道運動員的整體發展水平。
[1]竇燕.高校跆拳道教學內容構建研究[J].武魂,2013(5):61.
[2]邱斌.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學內容構建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9):55-57.
[3]冉格寧.淺析高中跆拳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科學咨詢,2013(18):162-163.
[4]劉金亮.大眾跆拳道館的發展對高校跆拳道社團發展的啟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21):191-192.
[5]田洪超.跆拳道分層教學模式的理論構建與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6]劉巍.淺析跆拳道基礎練習的發力[J].福建教學研究,2013(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