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時 王丹 楊東明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12)
提高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化體育教學資源共享效率,不僅可以實現本校體育教學資源共享,還將大大促進各高校之間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和相互利用,使優秀的體育教學資源能更好地為區域性高校體育教學和社會提供服務。因此,實現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不僅是我國實現體育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步驟和支柱,也是我國高校體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支撐。
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是一個復雜的高科技工程,從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收集、整理、交換、傳遞到開發利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開發建設及資源的規范化管理與服務提供也需要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現代信息技術是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物質保證,只有利用現代的技術作為保障,才能夠保障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在區域內進行暢通自由的共享。其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支持資源的安全、支持系統的正常運營等方面。
為保障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適應現代化進程,需要做到如下技術保障:其一,在現有的計算機技術、高校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存儲與挖掘技術等基礎上,選擇成熟、可靠和實用的高新技術為資源存貯、傳輸和應用提供安全的物理平臺、系統平臺、開發平臺和運行平臺,并在此基礎上,用信息加密技術、防病毒技術、防火墻技術、虛擬專網(VPN)技術等來保障系統的信息的安全。同時,建立一支既通曉現代教育技術又懂體育專業的技術骨干人才隊伍,不斷進行各種新的應用研究,提供人性化服務,有效保證區域性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高效率運營和資源的高度共享。
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開展,與比較完善的相關政策法規保障機制是分不開的。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享是一個多部門、多系統的復雜過程,僅靠一兩個部門或單位的努力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必須加強有關方面的合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共享系統運行環境,才能保障共享系統的高效進行。
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制定高校信息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開展相應的學術交流,采取綜合措施,使權利人、教師、網絡教育資源開發機構的利益得到有效協調;政府和高校上級主管部門要在財政上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啟動經費,積極吸收社會和境外資金的籌資體制;要盡快設立一個全國性的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管理機構,制定科學、系統、完整的政策體系對高校網絡教育的組織和行為全面規范,加快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同時,區域內各高校體育院系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區域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使用制度和質量保障制度,要明確規定各行為主體的責任義務,制定不同培養目標層次、質量標準層次,使整個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運行體系有條不紊、有章可循,為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系統的良好運行奠定基礎[1]。
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實施,不僅要依靠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更重要的是要選擇合理的共享方式,只有依托一定的共享方式,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才能得以有效實行。
在構建區域性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時,應該首先實現本校內體育網絡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優質的體育網絡教學資源,使其達到體育網絡精品課程資源標準,如此才能實現體育網絡教學資源在其他高校中的廣泛認可和使用,然后實現區域內、校際間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享。同一所高校體育院(系)里有不同的課程門類,涉及不同的運動項目領域,而不同專業的教師涉獵或許大相徑庭或許有相同之處,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各個不同專業的教師的應該協作,開發制作某體育門類的網絡教學資源時,應集思廣益,這樣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體育網絡教學資源,也避免了資源的重復建設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也避免了區域內、校際間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享過程中出現無序和質量低劣等現象。
實現校內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時可以選擇該校職能部門作為課程資源建設的主要承擔者,由負責本門課程的教授或學科帶頭人牽頭,協同本單位的計算機和網絡專家,成立本門課程資源建設小組。同時,要改變觀念,統一認識,站在網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制高點,制定相應的常規性政策,出臺一套完善的具有長效功能的激勵、獎勵政策,鼓勵高校的一些體育教師將自己的優質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提供給其他教師使用。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師以及相關部門的協調作用,在共建共享意識配合下,制定相關協作條例并規定其約束機制和強制力。用政策和制度確保相關院系和教師的利益不受侵害,使相關院系和相關教師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前提下共建共享體育網絡教育資源。
目前,高校間有相當部分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都屬于重復建設,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要實現區域內、高校間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有效運行,必須樹立全局觀,加強高校間交流與合作。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在區域內院校間共建共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要確定參與共享的高校。在確定合作院校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參與院校現有體育課程門類、學科結構及優勢,確定一個適度的共享規模,以保證取得最優的共享效率。可在區域內的高校間成立一個“體育教學共同體”,這樣可以優勢互補,避免大量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根據本區域特點制定科學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發展戰略規劃,采用多樣的服務方式,向用戶提供優質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
(2)高校之間要科學規劃,對現有的體育網絡教育資源要充分整合,然后再對雙方所需課程資源進行擴充,合作建設。在交流、協同的基礎上,可以共同開發,也可以通過簽署相關協議,統一購買資源,共同使用。這樣即節省了人力與物力,也節省了大量資金,既滿足了用戶所需,也避免了設備的重復購置,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我國在網絡課程資源共享建設方面己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有的國家級精品課程都已經上網共享,許多教師和學生都享受到了課程資源共享的益處。但是,由于資金匱乏,完全依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撥款支持,單一的共享方式逐漸出現了后勁發展不足的狀態,且這種共享方式也違背了經濟學規律,教育資源擁有者、提供者所付出的工作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補償。由于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有些體育網絡課程資源需要較多的教學素材,如比賽視頻、動作圖像及一些動作的視頻分析,而這些資源有些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完全提供免費共享會嚴重損害資源開發者的利益。因此,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運用市場規律,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建立有償共享的方式,不但能解決資金匱乏的問題,還能提高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擁有者、提供者的積極性,提高他們開發建設、維護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積極性,確保體育教育資源的及時更新和維護,滿足用戶對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需求。使區域性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有效運行。
為確保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有償共享方式的運行,可以建立用于交換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引入資源交換的市場機制,進一步實現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產業化運作。
構建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共享保障體系,不僅可以實現本校體育教學資源共享,還將大大促進各高校之間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和相互利用,使優秀的體育教學資源能更好地為區域性高校體育教學和社會提供服務。因此,構建高效的區域性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共享保障體系,不僅是我國實現體育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步驟和支柱,也是我國高校體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支撐。
[1]汪大燕.影響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因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
[2]龔正偉,徐宇.遠程教育環境下學校體育網絡課程開發模式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
[3]王文成,孟昭莉,田愛華.普通高等院校大學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
[4]汪開壽.高校體育網絡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4).
[5]劉瓊,胡德強.學校體育網絡教學資源開發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