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
(南通市第三中學 江蘇南通 226001)
相對于文化的教學,體育教學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漸的融入到國際潮流當中,國民對于身心健康也逐漸重視起來;再者,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體制改革正在進行當中,因此在這一趨勢之下,體育教學在初中教學當中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大,創新式的教學改革研究也顯得日益迫切。初中體育教學不能再局限于一些簡單的自由活動,而是應該積極的組織起來,與教育體制改革和文化教育相結合,展現出體育教學獨有的地位和特殊性。
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一種灌輸式的教學,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給學生灌輸一些體育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停留在聽的階段,而留給學生真正的去做的時間卻少之又少,把體育教學當成是一種認知的過程。另外,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缺乏組織性和靈活性,有過初中體育教學經歷的80后應該都有著切身的體會,那就是初中的體育教學基本上都是先熱身,熱身完之后就開始自由活動,并不會組織一些集體性的活動,而且體育活動時間也是非常的少,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能夠充分的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來。再者,體育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而是把所有的學生當作是一個整體來進行體育教學活動,忽視了學生之間興趣、性別、體質、個性、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學生得不到全面的發展。
創新式的體育教學方法就是需要充分的激發出學生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的熱情,培養學生對于現代體育活動的重要意識,同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教學的重點。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充分的建立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強制性的灌輸式的學習,從而造成學生產生一種被動的學習心理,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會大大的打折扣。因此,對初中體育教學進行創新首先就是要擺脫教學內容的局限性,體育教學不能再局限于簡單的自由活動,而是應該提供多項活動內容供學生們選擇。比如說,體育教師應該展現出教師出色的組織能力,在課堂上按照興趣進行若干個小組,并且結合每個小組自身的實際情況,讓每個小組都能夠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項目上。并且在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加以引導,指導學生對體育活動項目進行改進,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潛能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潛意識里的形成創新意識,這對于學生以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遇到困難時的態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作為體育教師,也不能固步自封,也要在生活中不斷的去發現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上就不可能有著創新的態度和能力,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興趣愛好的激發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現實的需求之下,體育教師也要加強學習更加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能夠積極的參加到學校組織的教學培訓班中,提升自己,用自己最大的熱情去經營好每一堂體育課。
對初中體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不是意味著要完全的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雖然已經不適合現實的教學需求,但是它仍然有著可取的地方,傳統與創新并不是完全相背離的兩極。比如說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中所利用到的很多教學原理及其教學手段正是進行教學方法創新的基礎,我們不應該摒棄這些,而是應該在這些基礎之上加以錘煉和提升,并且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比較,合理的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實施者,應該有著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經常玩的一些游戲,并且把這些游戲的規則進行一些創新式的改變,使得這些游戲能夠適合在體育課堂上進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上來,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迫的去完成一些規定的動作。
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教師去完成一些規定的動作,并且對一些不規范的動作進行糾正,教學方法顯得非常單一,學生也處于被動的地位,只是一個配合者的角色,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也沒有活力,這些真實寫照對于80后來說都顯得記憶猶新,對于初中的體育活動也并沒有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因此,在創新式的教學方法之下,體育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更加主動的去配合學生的“工作”,真正做到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如此才能夠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潛意識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現和挖掘。
但是,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沒有必要進行動作的示范與講解,這種想法是有理解誤區的,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是必要的,只是這種講解和示范應該建立在學生對該動作有著一種本體感受之后,再結合學生的本體感受對一些不規范的或者學生不適應不了解的地方加以強調和示范,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比較中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從而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
中國的體育教學都有著一個通病,就是往往只注重教學的內容,但是對于教學的組織卻很薄弱,大部分教師都是按照固有的模式進行教學的組織,而對于教學成果也只是簡單的用某一機械標準去進行衡量,不會進行多樣性的變通,顯得非常的死板。比如說學生的動作是否整齊統一,喊口號的時候是否聲音洪亮,上課集合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快、靜、齊,上課活動的時候是否遵守規矩。這些例行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并不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這些都是和創新式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悖的。
初中體育的教學可以作為文化教學上的一種輔助,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是讓學生在文化學習之余有一個讓自己徹底放松的時間,而不是讓學生感受壓抑。因此,在創新的體育教學課堂上,對于學生們的評價不能簡單的用某一機械標準去衡量,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標準,比如說是否積極參與、產生了怎么樣的效果等等,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體育教學的目標不是讓學生喊口號喊得多么的響亮,也不是讓學生的動作學得有多規范、多整齊,而是應該通過體育教學去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理解力等。比如說,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如果發現某一位同學對于某一項內容或者某一個內容產生了興趣,那么教師就應該對該學生的這一細節進行及時的捕捉,并且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對活動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對于學生提出來的改進方法要適當的加以鼓勵,而不是盲目死板的去糾正、去批評。如此,才能夠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同時,為學生德、智、體的全面協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分層教學理念的實質其實就是差異化的教學,現在的中學生個性都比較的突出,統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的掌握、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目前普遍被采用和接受的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開展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活動,此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把能力不一樣的學生區分開來,分成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弱兩組。第二,開展一些加強型的體育教學活動,此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第三,組織一些互助性的體育教學活動,此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能力強的學生去帶動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通過學生之間一對一的親歷教學,讓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更加快速的成長起來。第四,組織一些群體性的體育教學活動,此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平均分配、公平競爭的原則,讓能力強的學生和能力弱的學生能夠公平的進行競賽,在學習的過程中共同的學習、成長。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的從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組織等三個方面闡述了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時還從分層教學、體操教學兩個教學內容作為切入口敘述了初中體育教學的創新改變。在我國實行基礎教育體質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不僅要讓學生在文化學習之余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同時還要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讓學生的創造力、興趣愛好、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激發。另一方面,作為體育教師,在吸取傳統體育教學精華的基礎上,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創新,豐富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我國的體育發展事業做出貢獻。
[1]劉彥果,李春曉,張書婷.國外中小學融合體育教學研究現狀與展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4):338-341.
[2]沙光明.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2):82.
[3]陳達喜,戴相榮,趙國榮.淺談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2(25):43-44.
[4]葉志鋒.體育游戲在現代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探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