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平
(武漢輕工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23)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體育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使其逐漸的豐富并完善了各種體系。其中創新教育所重點關注的是怎樣有效的調動學生們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不僅讓學生們的體育技巧得到鍛煉,促進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使他們依照自身的愛好來學習創新。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學生們學習的繁雜過程,讓他們可以自主的學習、愛上學習,培養出能夠讓他們受用一生的鍛煉習慣。所以,實踐對于創新教育的現代化的教育方式的現實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都知道對與一個課堂來說,其主導者永遠都是教師,教師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推動力,但是在日常的現實教學中,太過于圍著教師轉,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在課前制定授課計劃的時候按照學校的要求和教學目的來完成,而在課堂上也就是直接依照所制定的授課計劃一步步的、按部就班的授課,在課后教師在對課程上講述的內容進行總結工作。學生是教育的主要對象,也應占據主體的位置,卻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教師成為了核心。這種教學方式被稱之為“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長時間的受到這種教育,讓學生們永遠處于被動接受者的位置,對教師形成了過度的依賴心理,嚴重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展,也限制了他們自身個性發展的步伐。
傳統教學模式將重點過于偏向對理論的傳授,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致使所有學生都受到統一式的教學,沒有絲毫的針對性教育。體育課程有別于其他的各種課程。它的實踐性是超強的,可是傳統形式的教學卻實行過多的課堂授課,使得有些重要的體驗技巧與體驗科目被分解成多個單一的步驟,所進行的學習也是步驟化的、程序化的,長此以往,學生們所學到的就只是一些皮毛的理論知識,不僅降低了他們對體育課程的興趣,還無法感受學習體育的魅力所在,使其思維固化于理論及課本上,沒有絲毫的實踐能力。
現今,大多高校擴招的力度越漸加大,雖然使得越多的人能夠有機會受到高等的教育,卻也加大了高校自身的包袱。隨著學生的增加提升了高校的經濟效益,這使得學校出現了過度的膨脹情況,卻有著相對滯后的教育條件及師資力量,以致進行體育課程的時候操場的占地過于擁擠,運動設備也嚴重缺乏,只能放棄一些需要寬松場地來進行的項目。此外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人員的不斷增加使得活動的區域越加的狹小,讓體育活動與體育課程承擔了一定的危險風險,對教學效果造成可很大的影響。因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過于缺乏,致使學生根本無法依照自身的喜好來鍛煉,降低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
若想有效的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并實現復合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要著手于怎樣有效的調動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的興趣,從學生學習需求的角度去考慮,將對體育學習有影響效果的因素滲透至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體育的樂趣,以此來使他們愛上體育,自主的去學習體育,并不斷的堅持。在具體的教學中,時不時的鼓舞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及感受能力,讓他們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創新的魅力,并學會欣賞體育之美。就如在健美操的教學過程中,可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大膽創新、自編動作,大膽組合,并給他們以展現自我風采的平臺機會。具體實施包括:讓學生自由結合分組,為了保證有充分的想象和集思廣益,每組應至少有7~9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編排出一個節目,其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想象,根據自己的審美和所學,創新動作,為本組的節目提出建設性意見,待自編節目成形后,再給每個小組適當的完善修改時間,最終確定下來后,進行統一表演,由各小組互評和各體育老師組成的專家組評價,經綜合后最終形成評價意見。這過程當中,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讓他們張揚了自身的個性,展現出了自我風采,有效的調動了對于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可以說是是一舉數得。
教育部門需要深思的一個問題是:教師怎樣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來實施有趣味的教學模式,同時又能夠確保沒有偏離課程教材,不會讓教學成為無源之水。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有效的實施靈活體育教學,善于應用并創新先進的教學理念。體育的教育方法,萬變不可離其宗,是植根至課程內容內,其主要作用的對象便是學生,教師以教育的方式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創意、靈活、得當都會影響到教育的實施效果,無法保證對學生的作用全都是好的,而在另一個方面,學生作為接受體育教育的主體,其自身的運動技巧、接受能力及身體素質等都是不同的,就算受到的所有教育方法都是相同的,最后的結構都不盡相同。所以要求教師在進行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教育方法進行創新,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
以反向的思維方式從反向來著手,將教學問題引出的方法便是反向思維教學方法。某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很是棘手,但是反著進行的話,有時群能夠輕易的解決。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們習慣性的從正面考慮問題,其實某些時候通過用迂回戰術的方式能夠出奇制勝。就如,教授擲標槍與跳遠等的技術動作時,最主要的步驟是怎樣持槍投擲、起跳是整個動作中最后的環節,而就這一最后環節卻決定了整個技術動作的完成程度。這些最為關鍵的步驟同時也是整個技術動作的那點部分,是最難以正確掌握的動作。所以反過來進行教學,也就是先教授難點和重點,先講授持球投擲及起跳的要領部分,而后再講授剩下的那些輔助動作,便能夠有效的把教學內容完成。還有一個能夠進行反向思維的例子,在日常的體育教學當中,若碰到那些五項相對較低、身體條件差、體育運動能力不夠好的學生時,便覺得這樣的學生過于難教。可是實際上若反向考慮下,就會發現問題的關鍵是不是在不自身,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師自己教授的問題,反倒可以合理的解決問題。
創新的將各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其他學科好的技巧、思路,甚至與將一些與體育教學無關的科學所衍生出的各種新的理論、新的知識結合至體育教學中,再依照體育教學實際的情況進行調整、改良來形成的一種體育教育方法便是通常意義上的嫁接教學法。體育教學中本身就匯入了生物學、教育學、物理學及心理學等的多種領域的內容,有些體育教學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或間接或直接的與那些領域的某些內容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從中我們能夠了解到,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需要將視野放的開闊,盡可能的吸收別的學科的精華部分,善于嫁接至體育教學中,努力的做到“舉一反三”。
總之,高效的體育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是對于體育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更高的要求,因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其教學效率隨著大學生越加活躍的思維而不斷的降低。體育教學的效率怎樣,主要在于教師能不能有效的采取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來營造出良好的、愉悅的教學氣氛,跟學生們進行溝通,激勵并啟發他們對體育的熱情,培養其創新意識,挖掘、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彭小偉,楊國慶.對當前體育教學方法范疇的重析與再認[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4).
[2]胡敏.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現狀與優化[J].湖北體育科技,2010(2).
[3]陳少青,楊國慶.“3+1”體育教學方法分類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1).
[4]趙子建.體育教學細節的理論考釋及資源生成的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