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永昌 羅馬
(1.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四川成都 610073; 2.四川省體育總會 四川成都 610041)
為了彌補單純科技教學與專業教育的不足,高等教育界提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以學生的基本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根據社會和人的發展實際需要,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潛能,使其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與個體發展規律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那么體育教育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適應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普通院校的體育教學既有共性又存在區別,高職體育教學有著職業教育的定向性、專業性以及實用性的特點。高職體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構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標準;同時積極開展體育活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使學生們得到充分的鍛煉學習。
高職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重要時期,身體的可塑性較大,骨骼、內臟、肌肉、體形等變化較大,心理變化也較大。針對高職學生們的特點,高職體育教學要注意運動量的安排,合理安排體育課堂教學、早操、課間操、以及課外活動的比例。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熱愛集體、遵紀守法、創新開拓等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加強挫折教育、樹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培養各職業人才,不同的專業特點與要求均不同,高職體育教育應根據專業進行設置,使每個專業的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專業適應能力。如(1)辦公型專業:文秘、會計、計算機等專業;主要特點是需要長期伏案、精神高度緊張,經常低頭含胸。可適當地增加健身操、韻律操、網球、拳擊等鍛煉項目。(2)運動型專業:汽車、交通建設、旅游、報關、營銷等專業。主要特點是:勞動強度高、條件艱苦復雜,長期從事容易加重心脈功能與運動系統負擔,從而出現過度疲勞,甚至肺、心血管等類疾病。所以此類專業中的體育教學應注重耐力與力量素質方面的項目,如游泳、街舞、打球、武術等。(3)站立型專業:建筑、數控、通信、醫護等專業。主要特點是:需要長時間站立和含胸,容易加重人體協調與各器官的負擔,引起血流不暢、下肢淤血、靜脈曲張、心血管疾病等癥狀。此專業應增加打球、乒乓球、游泳、競走等項目。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是直接沿用的原來普通高校的體育教材,并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去重新設計教材,與此同時,教學狀況與高校教育差距較大,不能滿足高校體育的要求。尤其在素質教育方面,各高職院校存在諸多應試教育的弊端。
過度重視競賽工作,以比賽獲獎數量作為評價體育教學工作的好壞標準。忽視全面鍛煉,對體育綜合知識、健身方法以及體育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對體育素質培養不夠重視,重結果輕素質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只重視課外運動隊的訓練,而對體育活動的普及不重視,不注重學生體育工活動的開展與體育素質的培養。體育教學地位不高,存在體育課堂被隨意占用,對體育素質教育有足夠的認識,但仍不重視現象,根本原因還是應試教育作崇。這不僅嚴重打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和信息,同時不利于全面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體育教學采取單一的標準、模式,教學內容單一、枯燥,過分強調一些固定的練習,使學生提不起興趣。對學生個人體育興趣、體育特長不去關注和重視,學生特長得不到重視和培養,久而久之,壓抑學生個性化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且教師隊伍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理論水平不高,普遍學歷、職稱不高,教學態度不負責,教育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
學校不夠重視,教育投入不能滿足高職體育教學所需,體育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場館設施缺乏嚴重,教學條件受到制約,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條件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改善。
因此,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必須結合實際、轉變應試教育觀念、貫徹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增強體質,培養學生健身能力與從事職業工作所必須的身體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針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我們從提高體育素質教育的地位出發,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通過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素質,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優化體育教學條件來改變高職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體育教學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學體系以及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內涵,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卻被廣泛忽視,體育是一個與人體運動緊密聯系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體育教學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還能給學生體育文化的熏陶,塑造學生健康的個性,歷練學生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體育理論與保健知識,使學生們了解體育的重要作用與意義,了解體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掌握體育保健的基本方法與要求。使學生具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利用體育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加深學生對體育教學手段與鍛煉方法的理解,使其在理解運用鍛煉方法與手段上突出個性特點,創造性地運用體育知識,將體育精神發揚光大。由于體育固有的作用與特點,合理地運用體育的方法與手段,對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及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培養學生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獨特的功能,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充分的發掘體育教學的特點,提高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突顯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應試教育是影響高職體育疾患的主要原因,很多教師乃至學校領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純粹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達標而達標。這種教育思想嚴重影響體育教學,使學生只會做題和基本的體育操作而未真正領會體育的真諦。體育教學應而向全體學生,確立以發展學生體育素質為主的目標。同時,促進學生其它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高職體育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興趣、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多種作用。高職體育教學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基礎性、主體性與全面性的特點。當然,這也是對高校體育本質的揭示。對高職體育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職體育教育應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從素質體育的角度更新體育教學觀;注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做好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工作。切實改革體育教學,充分發揮其在學生全面素質構建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體育素質教育思想、方針的貫徹以及人才體育素質的培養,需要靠廣大教師的引導和體育教學實踐來完成。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要注重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高職體育教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多了解素質教育的作用及要求、轉變應試教育思想、掌握素質教育的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與道德水平,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拓展自己的體育知識,多學習,提高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由單純的技術訓練型向知識型轉變,以自已博學的知識、精煉的體育技能、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師德形象,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高職體育教師要注意職前教育與職后繼續教育,經常參加崗位培訓,做好體育教學業務研究工作,積極開展各種學術活動與教研活動。通過多種渠道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以期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知識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要方面,人文教育即人文精神的教育與人格培養,通俗來講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個有素質人。最主要的途徑是在教師的教誨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在體育教學過程的熏陶中,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對學生的精神風貌、人生信念以及志趣追求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啟迪與影響熏陶的過程,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加強自身文化素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要注意捕捉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點、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有利因素,有目的地進行引導和加強,并有針對性地利用體育教學所具有的特點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鍛煉環境。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精神。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改善院校體育場地和器材的條件。在根據統一的場地、器材配備情況進行改善的同時,還要根據各個院校的實際情況,對校園的體育場地、器材進行充分利用和開發,面向全體學生,增強其趣味性和鍛煉身體的有效性。另外,還要發揮基礎政府、管理部門、學校師生和有關方面的積極性,全面適應素質教育的硬件要求。
高職體育教學是高職教學計劃的重要課程之一,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適應,正確地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結合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現狀進行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全人格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通過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優化體育教學條件,培養學生體育技能、健康意識、團結友愛、堅強意志等綜合素質,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朝著素質教育發展,為學生面全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馬柏平,李曉春,張帆.試論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9(24):124-125.
[2]白光澤.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73-74.
[3]徐偉.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6):148-149,154.
[4]肖特.對高職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1):77-78.
[5]劉俊.高職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9):66.
[6]崔日波.淺析如何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加強素質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