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保團
(周口市鹿邑縣高中 河南周口 477200)
在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中心往往都是學生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技能的提升,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當前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全方位能力,十分有必要。現如今,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有必要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就為大學的體育學習打好基礎,使高中體育教學與大學體育教學做好有效的銜接。
由于受到高中教育實踐性和專業體育的引導,高中體育教學的開展以訓練學生的單一教學為主要形式,教師將班級學生按所擅長專業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體育教學的課堂時間都用來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得學生有專業之長卻缺乏對體育活動全面的認識和對體育精神的準確理解。同時,從學生角度來說,在體育活動的選擇上,學生也是經常選擇自己熟悉的或者擅長的體育活動,這些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固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新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掌握則是無益的,甚至起著排斥作用。這是因為,學生擅長的體育活動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而新活動在學習和強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學生擔心在那些體育活動中表現不好,毀掉自己在學生心中強者的形象。
體育課堂除了身體素質的增加外,體育精神的培養也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但是,高中教育的時間導向和社會對體育學生的單一評價,認為只有在一定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中取得一定的名次是體育成績優秀的唯一標準,這種導向使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都致力于單一體育技能的不斷強化。但體育最本質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和體育思想的滲透,這些需要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全面發展,體會不同體育活動中所蘊含的不同體育思想,如拔河中的合作思想、排球中的力量中和、乒乓球中的技能訓練等。同時,體育學生在課外生活中也缺乏對不同體育書籍的學習,這些體育名將所發揚的體育精神,體育活動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不同體育精神等,高中體育學生把課余生活都運用在體育技能的強化而缺乏對體育思想和精神的學習。
體育教學的開展不同于其他學科,體育技能滲透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但每一個體育活動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的實踐。因此,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發展需要學生接觸數量多、種類全的體育活動,但從實踐上講,體育課程不可能包括所有的體育活動,那如何在體育課程上顧及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盡可能多的開展體育活動,有效的方法就是模塊教學。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高中體育課程目標的要求,將高中體育劃分成不同的體育模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自身的體育素質選擇更能促進自我發展的體育項目,這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素質向更深更廣的水平發展,不僅在單項體育活動上能夠獲得較好的水平,而且能夠更為廣泛的接觸多樣性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體育素質的綜合發展。
所謂適應崗位特點的模塊教學模式指的是,以學生的職業規劃為導向引導學生制定體育學習的目的,選擇適合的體育活動,為學生的就業發展做好準備。
學生因為先天素質、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的不同,學生無論在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還是氣質性格類型方面都存在著個體差異。體育活動中有的學生爆發力強,適合極速的競技體育活動;有的學生耐力強,適合選擇中長跑體育活動;有的跳躍能力強,適合跳高、跳遠、單杠活動等等。同時,因為興趣的不同,學生在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呈現出不同,有的學生計劃走普通高等教育路線,并且以文化課為主要學習科目,對于這一部分學生來說,體育活動是學生一個業余的興趣愛好,學生無論是時間投入還是精力投入都呈現出不足的特征,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模塊選擇上要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了解體育活動的基本規則,培養學生基本的體育動作和技能為主。還有一部分同學,他們要么選擇普通高等教育的體育專業,要么選擇高等職業教育。這一部分學生,高中學校在體育時間的安排上會有所增加,例如把早自習時間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這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后的職業規劃是從事專門的體育事業,這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選擇1~2項專長項目,引導學生向更深的水平發展,然后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其他體育活動的學習。因為體育活動之間的互通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借助網絡視頻或者同伴的力量,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適應崗位職業特點是一項有計劃性的教學特點,其教學的主體是即將走入崗位的學生們,那么教師在課程的制定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能一刀切的簡單劃分,在不同時期學生的想法和職業規劃可能會發現一些轉變,教師要注意和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的東西,挑戰自己的體育認知。
模塊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全面體驗和對體育精神的學習,但是不同的學習在體育課堂中可以選擇的體育活動是有限的,實現體育模塊的最優化組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成為體育模塊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通過對體育資料和教材的研讀,探討不同的體育活動對于學生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不同培養傾向,分解每一項運動對學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從運動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身體特點,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合理的訓練模塊。
體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和體育精神,目前以體育比賽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體育水平的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和綜合發展。就學生的就業方向來說,除了一些沒有充實相關專業的學生,體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教學的還是一些非專業的愛好體育者,這些對象一方面是要加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是想體驗體育精神,以體育活動為事業的較少。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體育精神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思想。體育活動中的競爭與合作并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體育活動重在參與等精神,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人生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影響,因此高中體育教學在體育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滲透體育思想,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崗位模塊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對學生身體素質、體育興趣以及就業動向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發展動向,才能夠制定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模塊教學。高中3年是學生身體和思想快速發展的3年,在3年的時間里學生的職業規劃也是不斷發展的,這就是說對學生的了解要建立動態機制。在此,應該成立專業的體育科研小組,成員由教師主導,學生為主要成員,定期和不定期的展開對學生的調查和關注,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的不斷成長,為學生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模塊教學。
體育活動不能等同于體育競賽,高中體育課程的開展也不是單一的體育特長生的教育,而是針對全體高中生的教育。高中學生因為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的不同,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正確認識體育活動開展的目的,根據學生的職業規劃設計模塊教學,促進所有學生的發展。
[1]黃海波,史景鋒.以就業為導向的高中體育價值取向分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1):80-82.
[2]黃海波,周文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中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1(2):81-84.
[3]韋志輝.高中體育課程在就業導向下開展“三自主”教學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3):296,330.
[4]孫永梅.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改革高中體育課程[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8(4):112-114.
[5]王學滿,張玉榮.運用“體育微格教學”對學生進行教學技能培養[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1999(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