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雙雙
隨著中國酒店業的發展,酒店開始應變市場。酒店從開始單一的住宿酒店發展到如今的會議型酒店、度假型酒店、長住型酒店、經濟型酒店等,其中經濟型酒店迅速占據主導地位。經濟型酒店以優惠房價和優質服務為最大賣點,符合國人消費觀念。經濟型酒店具有“清潔、舒適、實惠、方便、安全”等特點,擁有廣闊市場,占據中國酒店業主導地位。
自1980年開始,中國酒店業的產業規模成倍數地加速發展。酒店的供給量隨著需求的擴大而快速增長。以旅游涉外酒店為例,中國酒店市場客房需求量帶動銷售間夜數增長,從2007年的4億間夜增加到2010年的5.3億間夜,4年時間增長了33%。同期,客房間數增長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長率在50%以上。
雖然我國一些酒店集團發展迅速,但是在技術創新和理念更新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太依賴于借鑒國外酒店集團的經驗甚至照搬照抄他們的發展模式,認為只要做大規模,提高硬件就能一勞永逸。僅在標準化服務向個性化人性化服務轉變的過程中就已經舉步維艱。
國外酒店集團在市場需求的驅動和經濟效益的牽引雙重作用下,逐步經歷了區域發展階段、洲際發展階段和全球發展階段,酒店集團全球化是品牌化的基礎,而品牌化則是集團化的目的。酒店集團品牌化能形成品牌效應,成為酒店集團所獨具的品牌資產,酒店集團通過品牌的資產運作即收購兼并、特許經營、委托管理和戰略聯盟等方式來擴大酒店集團的市場份額,從而進一步地促進全球化。國外酒店集團品牌的發展為我國酒店集團品牌的擴張和發展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未來世界酒店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品牌化發展將是全球酒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進入21世紀,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質的變化,國外酒店集團在加速全球化的過程中也不斷地進行著多元化發展。酒店集團的多元化包括市場定位的多元化和產品功能的多元化。市場定位的多元化是酒店集團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為求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深度市場細分;產品功能的多元化則是酒店集團為追求更優質的服務、滿足更多的市場消費者而進行的酒店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改造。酒店集團通過多元化發展能夠提升酒店服務質量,增加酒店經濟效益。多元化發展是提升酒店集團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技術的進步為全球酒店業帶來了新的科技革命,國外著名的酒店集團都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并成功地運用到酒店的服務和管理中。酒店管理借助計算機以后,不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節約人力資源,使成本也大大降低。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酒店可以隨心所欲地為顧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如美國希爾頓酒店管理學院設計的“21世紀酒店客房”擁有虛擬現實、生物測定等先進技術,從而賦予傳統酒店客房“舒適”、“安全”等標準以全新的含義。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酒店人性化設計的腳步,是全球酒店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地球“溫室效應”的日益惡化,生態進一步失衡,“綠色運動”旋風席卷全球。營造綠色酒店,在這方面,國外的酒店集團,尤其是歐美國家已先行一步。營造綠色飯店不論對飯店、對客人、對社會都有非常重大的積極作用。飯店早日實施綠色戰略,不僅能節約酒店成本,為飯店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可迎合現代顧客“綠色”需求,針對消費者的“綠色偏好”進行綠色生產及營銷,形成市場賣點。重視環保,注重生態平衡,倡導綠色消費,開展綠色經營,加強綠色管理,已成為21世紀不可阻擋的洪流。
我國的酒店業隨經濟的長足發展而趨于完善與規范,酒店文化也日趨豐富,特別是雙休日的實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閑暇時光,旅游、運動、娛樂等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店文化也不僅僅是原來意義上的“住宿、餐飲”文化,它不僅能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物質生活水平,更是人們追求精神文明,提高生活質量的反映。而國外相對于國內,科技化發展迅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飯店銷售除傳統方式外,更多地利用網絡,發展趨向現代化。我國酒店管理集團應繼續發揚自身的特色,同時可引進國外集團管理的方法,發展我國酒店業。
我國酒店管理集團隨著經濟、農業的發展,我國的酒店業歷經客舍、客棧、客店、旅舍、榻房、旅社,直至民國時期出現了飯店、酒店等,規模不斷擴大,但基本基于餐飲、住宿。而國外的酒店集團,隨著經濟運行全球化,市場和資源跨國化的影響,世界飯店集團每年都在調整和兼并之中,飯店業的聯盟和合并導致更大規模的飯店集團的誕生。就此方面,我國應向國外酒店學習。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注重享受,我國可建立更大的酒店集團,豐富酒店行業,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隨著改革開放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酒店業的產生規模成倍數地加速發展,星級酒店檔次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空間分布上依經濟發達程度呈梯次減斗的狀態,總體向經濟型酒店擴張。國外相對來說偏向飯店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并創造綠色飯店,倡導綠色消費。依據我國國情,人們喜歡舒適、簡約的酒店。經濟型酒店的確適合我國酒店發展,但我國也可向國際化發展,提升酒店智能化,綠色化,積極向國際化擴張。
中外酒店集團管理理念上的差異,也決定了中外酒店集團在經營上呈現不同的風格。在市場策略上,國外酒店集團注重對顧客群體忠誠度的長期培育,會員俱樂部制度盛行,品牌意識強烈,善于通過各種方式使自己在顧客心目中定位,側重國際市場的發展。中國大多酒店集團把競爭的重點放在價格競爭上,通過旺季提高價格和淡季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吸引顧客,贏得市場份額。市場定位模糊,一味追求用價格的杠桿來占領市場,營銷手段單一,企業形象及品牌建設意識較差,主要市場還是局限于國內地區。
國外酒店集團產權明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董事會和股東代表大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合理,管理嚴密、效率較高。中國酒店業是脫胎于計劃經濟下的產物,產權模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不徹底,行政干預隨意性大,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的現象比較嚴重,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這些運行機制上的弊端帶來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導致中國酒店業整體競爭力和效益低下。
中外酒店集團根植于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表現在酒店管理理念上就形成“出奇制勝”和“穩扎穩打”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國外酒店集團更加關注企業核心競爭力增長,以形成長久的競爭優勢為戰略目標,強調以戰略管理作為基本模式,以對市場的控制力作為規劃依據。相比而言,周而復始的農業生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成了中國人力求穩定,少走極端和反對冒險的中庸精神,這形成中國酒店集團關注現金流量,力爭在保持已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穩步提高的管理理念,發展規劃流于形式化、簡單化。
[1]薛秀芬.中外酒店集團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蔣丁新.飯店管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鄒統釬,吳正平.現代飯店經營思想與競爭戰略———中外酒店管理比較研究[M].廣東:廣東旅游出版社,2000.
[4]袁學婭.中外酒店管理比較———入世后我國酒店管理如何同國際接軌[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戴斌.現代飯店集團研究[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