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潮及兩黨四方的博弈 在柬埔寨,罷工是家常便飯。不過,去年的罷工潮再次刷新了歷史紀錄。罷工數量與往年相比翻了三番,主要集中在大選過后的下半年。根據柬埔寨內政部的報告,去年共發生800多起示威和罷工事件,造成6人死亡,100多人受傷。其中年末的罷工潮中傷亡最為慘烈。
在罷工潮中,事件的直接關系人,是罷工工人和制衣廠方。在雙方談判中,罷工工人由反對派工會代表,大中華區的制衣廠方則由柬制衣廠商會出面。至于兩黨,看似與罷工事件間接相關,實質上罷工潮就是兩黨的角力場。如果說,人民黨扮演的是調和維穩的角色,那么救國黨起到的就是推波助瀾的作用。
分裂的輿論場和兩黨媒體格局 隨之而來的輿論就像一場蓄謀已久的爆炸,只不過人民黨點燃了導火索。
人民黨的行動引來了社會多方的反感:美國迅速發表聲明譴責其侵犯人權,聯合國則呼吁雙方冷靜克制,65家非政府組織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停止暴力,釋放被捕工人。救國黨則準備訴諸海牙國際法庭,稱將以反人類罪起訴人民黨。
傳統媒體方面,在柬埔寨,除了少數服務于國際讀者群的外文報紙可以批評政府仍被允許存在,柬語媒體幾乎沒有機會發表異見。
對救國黨而言,傳統媒體走不通,只能用新媒體布陣,而且他們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柬埔寨通訊業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提升,為新媒體的發展作了良好的硬件鋪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獲取資訊,6年前洪森勝選時,柬埔寨只有7萬人上網,去年卻飆升到270萬。
可以說,在媒體宣傳戰中,人民黨占據傳統媒體的有利地形,卻被救國黨的新媒體迎頭趕上。
“救國黨不是西方代言人” 桑蘭西不僅認為中國投資者對于柬埔寨的生存至關重要,還表示中國政府是平衡越南勢力的重要力量。“對柬埔寨來說,最大的威脅是越南。越南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吞并柬埔寨的議程。只有中國可以從中協調。”“救國黨不是美國或者西方的代言人”。
外界普遍認為,救國黨具有英美國家背景。桑蘭西卻說,救國黨沒有任何國家的背景,沒拿過英美國家一分錢。“我們去國外訪問,主要是去拜訪柬籍僑民。救國黨的黨部經費一部分也是來自他們的捐助。”
在救國黨支持者眼里,桑蘭西和他的黨派意味著民主、公平、正義、自由這些美好的字眼,并且認為他們能夠領導柬埔寨的未來。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想提高待遇的工人、渴望變革的青年、痛恨人民黨的海外僑民、為政府腐敗所累的小商販……他們構成了救國黨支持者的主力。
不可逆的歷史拐點 救國黨的異軍突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順應新媒體潮流,直擊人民最反感的腐敗問題,借助行業大罷工之東風,挾經濟以令政府。現在擺在洪森眼前的問題,一方面是應對國內國際的輿論指責,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需要盡快破解與救國黨的僵局,恢復政局的穩定,重建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一黨獨大20余年的柬埔寨,今天出現了兩黨格局;斗了半年多的柬埔寨政壇,在這個春天里是繼續龍爭虎斗,還是會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