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實習記者 程名
■從2002年至2006年,涪陵區坡耕地退耕還林19.6322萬畝,其中退耕還生態林16.82451萬畝,退耕還經濟林2.80769萬畝。截止目前,全區累計共向6.8萬退耕戶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3.3億多元,累計人均受益1500多元。
■讓退耕還林形成產業,鞏固退耕還林的成果,繼續加強對沿江生態脆弱區退耕還林的實施,肩負起國家戰略性淡水資源庫的建設任務,真正實現“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美麗畫卷。
“小溪花椒”擔起豐收夢
“Xiaoxi Chinese Prickly Ash” Shouldering Harvest Dream
涪陵,一直以“中國榨菜之鄉”而聞名,今天走在涪陵北山坪的鄉間小路上,大自然的氣息就撲鼻而來。這里阡陌交通、芳草鮮美,仿佛置身在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村民三三兩兩在田地里耕種,臉上帶著豐收的喜悅和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記者一探究竟,退耕還林的實施給這個地方帶來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在退耕還林工程的大力推動下,這里產生了一批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他們還帶領群眾共同發家致富。
涪陵區的小溪村在政策開展之初,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全村在退耕還林地上種植花椒生態林,并注冊了“小溪花椒”品牌,僅花椒產業一項,就讓村民的年平均收入達到萬元。
山坪南坡也在江北街道辦事處的帶領下進行了竹類和黃花槐的栽植,這樣不僅綠化區域山清水秀,還有效遏制了洪土泄流的現象。重慶萬峰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更是充當起了領頭羊的角色,公司累計投入資金近千萬元,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植樹造林面積1.5萬畝,使退耕還林地面貌得到了根本徹底的改變。
“還是萬峰林業公司來投資把我們的退耕還林地打造好了,以前植樹一直不成功,現在我們的退耕還林地已經檢查驗收合格了。”江東金桃村六組組長潘忠祥言語中充滿了感激。
退耕還林蘊藏商機
Business Oppor t u n ities in Converting Farmland for Forestry
在林業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南沱鎮睦和村,這里果園遍山。據介紹,這里全村十余家做農家樂,生意都很紅火,村民逐步走上致富路。
這里就要說一個“帶頭人”—劉家奇,這個外表淳樸的男人毫不掩飾內心的耿直和豪爽,很快便與記者熱情地交談起來。
“自從家里的果園被納入退耕還林以后,我就‘嗅’到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在全村率先搞起了‘睦和果林度假村’農家樂。剛開始經營的時候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在自己不斷摸索和政府的支持下,總算是逐漸走上了正軌。到后來生意越來越好了,我就帶動周圍的鄉親跟著共同發展,咱做人不能忘本,總不能就讓我一個人吃飽肚子,是吧?”劉家齊帶著滿臉的自豪說道。
涪陵區的退耕還林工程之所以能夠做到取之于民,服務于民,建設小家,發展大家。這離不開全區群眾的團結合作,更離不開一個正確、嚴明的指導思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堅持“就地造林、就近育苗”的原則,用科學的規劃模式進行管理。區委區政府也明確了全區退耕還林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要求和各部門的分工及承擔的職責。
有關部門還通過多形式,多渠道進行學習宣傳,讓群眾更透徹地了解退耕還林建設的意義和任務,做到深入人心。此外還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接受群眾的監督,如有出現違紀違規的行為必將進行堅決處理,讓每項工作都經得起考驗,把退耕還林做成一項真正的民生工程。
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效合一
Achieving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Three-in-one Goals
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同時,涪陵注意到其中存在的問題。涪陵處于三峽庫區的腹心地帶,森林資源極少,加上庫區移民主要采取就近后靠的安置政策,進一步加大了沿江區域的人地矛盾,使這一區的退耕還林實施難度增大。
面臨的挑戰有,退耕還林工程的產業形成難度大,由于大量的退耕農戶外出打工,成果鞏固也較難;另外工程建設征占損失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經過群眾集思廣益,得到了不少寶貴建議,例如提高坡耕地退耕還林補助標準,對三峽庫區第一層山脊范圍內全部納入坡耕地退耕還林,同時對散居的農戶實行生態移民等等。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叢林。
我們看到的事實證明,只有將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創新思維的模式相結合,才能把涪陵的未來發展得更加長遠富強,真正勾勒出一幅“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美麗畫卷。
不管是流連在青山綠水圍繞的美麗村莊,還是漫步在城區的大街小巷,呼吸到的都是退耕還林工程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清新空氣。10年來,涪陵的荒山野嶺被成功地改造成了重要的種植基地,不僅使全區的森林覆蓋率由退耕前的31%增長到2012年的45%,還解決了成果鞏固和解決農戶的長遠生計問題。此外,全區生態狀況也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基本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三效合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