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冉隆國 圖/本刊記者 劉汪洋
6月4至6日,來自《今日重慶》、《人民畫報》、《民族畫報》、《四川畫報》、《陜西畫報》等20余家畫報媒體記者齊聚四川古藺縣,參加“全國畫報社暨知名攝影家聚焦美麗古藺”采風活動,神奇的古藺、激情的古藺、紅色的古藺、生態的古藺—古藺的前世與今生由此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鏡頭。
古藺,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基地,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黃荊老林、雄渾壯麗的八節洞瀑布群,依山傍水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太平古鎮、太平渡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紀念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郎酒釀造技藝、神奇的天地寶洞、旖旎的“美酒河”自然風光,獨具魅力的苗家風情,共同構筑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這里文化深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藺花燈、苗族歌舞和黃家揚琴等民間民族文化享譽川滇黔渝。
這是除了天然航運優勢,還將形成“三環六射”的高等級公路和“兩橫”鐵路交通網絡,與古藺港區、直升機停機坪共同構成水陸空鐵、內外暢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并成為川滇黔渝3小時經濟區和旅游休閑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這就是四川省古藺縣。幅員面積3184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總人口85萬人,居住有漢、苗、彝、回等26個民族,是四川省雜散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縣之一。
Passionate Gulin
國家西部大開發、四川省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十一五“以來,古藺縣搶抓戰略機遇,著力構建包括“酒業、能源、旅游、特色效益農業”在內的4個主導產業和包括“金融商貿、運動健康、創意文化”在內的3個新興產業的“4+3”產業體系,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以文化為支撐,文旅互動,推動旅游產業大發展,已成為古藺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動力。紅色文化、名酒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四位一體”特色文化體系引領旅游產業發展,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黃荊老林、太平古鎮、二郎·中國名酒名鎮等旅游資源為支撐,輔之多個鄉村旅游節點的階梯式、輻射狀的旅游環線。古藺旅游的目標,是圍繞“運動、健康、快樂”理念,建設川黔渝新興旅游休閑目的地。
到2013年底,城市規模、城市人口規模實現兩個翻番,地區生產總值11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480元,是全省惟一連續五年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目前,古藺縣正繼續以文化為載體,堅持“水城交融、生態宜居”高標規建打造精致縣城,堅持“一鄉一品、一鎮一韻”彰顯個性打造特色集鎮,堅持“產村相融、示范引領”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山村。到2016年建成四川經濟強縣,到2020年建成“中國名縣”。
Red Gulin
太平古鎮依山傍水,很早以來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素有“小山城”之稱,是四川省八大名鎮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1935年初,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轉戰古藺54天,太平渡口、二郎灘渡口成為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古鎮坐落有“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毛澤東四渡赤水紀念館”、“戰地黃花館”、“中央紅軍機要室舊址”、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紀念碑等紀念館(碑)和紅軍總司令部、紅軍臨時醫院、紅軍臨時銀行舊址等紅色遺跡。
名酒文化穿越崢嶸歲月,走過烽火歲月。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古藺酒香溢天下。
赤水河沿岸獨特的氣候和水土環境,造就了古藺的醬香酒谷。在赤水河中游,蜈蚣巖絕壁之上,刻有“美酒河”三個大字,每字占巖面積約1600平方米,摩崖石刻總面積4800平方米。無論整個摩崖還是單個石刻漢字,均是世界之最。
天寶洞、地寶洞,面積近1.42萬平方米,洞內冬暖夏涼,常年保持19℃的恒溫。郎酒的原酒被封存入天、地寶洞,在這里采天地之靈氣,經年累月,自然老熟。洞內成千上萬只大酒壇列隊成陣,有“酒壇兵馬俑”、“神州第一洞藏”之稱,場面宏偉,蔚為壯觀。
Ecological Gulin
生態文化演繹神奇山水的神韻。
黃荊老林位于古藺縣西北部,緊靠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貴州赤水丹霞景觀,面積43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6%,是典型的白堊系紅色砂巖中山峽谷丹霞地貌區,也是地球同緯度地區惟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區。這里平均海拔1300多米,空氣清新濕潤,年平均氣溫12.7℃,被譽為北緯28°線上最后的處女地。
作為生態文化的代表,國家AAAA級景區黃荊老林景區峰巒疊嶂,溝壑縱橫,溪瀑清奇,集雄奇、雋逸、幽靜、險峻于一體,地質景觀、氣候景觀、水體景觀、生物景觀、山體景觀、人文景觀眾多,有千瀑之鄉、天然氧吧之稱。
民族民間文化映襯純美山水。古藺1908年建縣,但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苗族、彝族像兩顆明珠閃爍其間,異彩紛呈。
古藺縣文化項目眾多,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郎酒傳統釀制技藝”,四川省、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藺花燈”、“古藺苗場與踩山習俗”、“黃家揚琴”等。
古藺大寨寶佤山苗族踩山節在每年2月舉行,聚集著川、滇、黔三省四縣區上萬苗、漢同胞,共同演繹古樸苗寨神秘的民族文化。古藺花燈、石屏彝族文化節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活動享譽川黔渝,不斷吸引八方來客,成功地讓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轉變成打造特色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