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京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江蘇油田水電訊處線路運行公司,江蘇揚州 225261
自帶電作業在油田配網應用以來,其成為電網安全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是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手段。由于它的方法科學、操作安全、效益顯著,從它2007年11月在油田配網第一次成功應用至今歷時七年時間,因其自身的顯著優勢得以逐漸開展起來,并不斷發展,不斷提高。
帶電作業系指在運行的電氣設備上進行檢修和改造的一種特殊作業方式。帶電作業是避免檢修停電,保證正常供電的有效措施。其內容可分為帶電測試、帶電檢查和帶電維修等幾個方面。根據作業時作業人員所處的電位高低,帶電作業方法可分為地電位作業法、等電位作業法和中間電位作業法三種。地電位作業法是指作業人員于地電位,通過絕緣工具對帶電體進行的作業,該法又稱"零電位作業法"。等電位作業法是指作業人員通過絕緣體對大地絕緣后,人體與帶電體處于同一電位下進行的作業。中間電業作業法是指作業人員通過絕緣體對大地絕緣而同時又與帶電體保持一定距離情況下,用較短的絕緣工具對帶電體進行的作業。目前油田配網開展的帶電作業項目主要是地電位作業法,通過絕緣工具對帶電體進行的作業項目。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供電可靠性大大增強;電動機以及相應的控制、保護技術日趨成熟,諸多因素為鉆井隊撤掉柴油機組而改用系統電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尤其是當前形勢下,安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經營者控本降費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下的資源,將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達到安全、環保、經濟的目的,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大慶油田等一些北方油田已逐步推廣使用高壓鉆機,取消柴油機組,效果良好。從多方面考慮,江蘇油田鉆井隊逐步取消柴油機組而改用系統電源是今后技術改進發展的方向。
江蘇油田電力系統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設備更新換代、網絡優化完善等手段,軟、硬件設施得到了充分的強化,供電可靠性大大增強,為油田鉆井隊改用系統電源提供了內部的物質基礎。
2007年“江蘇油田鉆井隊采用系統電的可行性分析報告”通過論證,肯定了鉆井網電應用的良好前景,網電鉆井技術的應用要求提供一套可行的接電方式,即安全接電又要保證原油生產的連續供電,相應催生了帶電作業在油田配網的應用。
帶電作業作為一種高危作業工種,保證安全不僅僅需要平時的刻苦練習,還需要一套確保安全的規程制度做保障,編寫了針對帶電作業特點的處安全規程,《帶電作業安全管理規程》、《帶電作業安全操作規程》,線路公司相應編寫了《帶電作業標準作業指導書》、《帶電作業安全規定》、《帶電作業工器具庫房管理規定》及制作了相關的作業表格、工序工藝記錄卡、工作票等,不僅為帶電作業提供了依據和準則,也使之科學化、技術化、規范化,為帶電作業的安全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確保油田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實現帶電作業規范化、標準化,結合油田配網的實際特點,按要求編寫了帶電作業技術流程。
帶電作業班組在接受帶電作業任務后,應查勘現場。根據查勘結果,作出能否進行帶電作業、采用何種作業方法及必要的安全措施等決定。
對作業項目,應提前進行調查、研究,并在實施帶電作業前至少提前一天制定出作業方案,并討論確定方案。
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應按規定,填寫電力線路帶電作業工作票,報生產調度室帶電作業專責工作票簽發人審核簽發。
接受任務,核對工作票,到達工作地點,應對作業所及范圍內的氣象情況作出能否進行作業的判斷,核對線路名稱和桿塔編號,檢查電桿基礎、瓷瓶綁扎良好。
工作負責人在作業前要向帶電作業人員提出作業指示,對作業內容、作業順序、作業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項等作出詳細說明,要明確每位作業人員的作業分工。退出需作業線路的重合閘。
在試驗有效期內,用搖表檢查作業絕緣用具,防護、遮蔽用具表面無砂眼,絕緣手套檢查是否漏氣,檢查金具完好。
當條件不能滿足帶電作業安全要求及活動范圍受限時采用絕緣遮蔽,安裝線路金具;帶電接上引線,首先安裝中相引線,然后接上風側的引線,最后安裝下風側引線,帶電拆上引線時,順序相反;工作完成后,拆除絕緣遮蔽。
檢查清點工具,清理現場;向調度室匯報帶電作業工作完成,可以恢復重合閘。
對工作情況進行總結,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油田目前開展的項目主要有兩項,一是為鉆井隊提供系統電接入作業,二是為采油廠變壓器提供高壓接電作業。
鉆井隊系統電接入,目前由于系統容量和導線載流量限制,主要供油田鉆井隊生活及一般生產用電用,替代原有300KW柴油發電機組供電。先期接入方式采用絕緣線從高壓電桿瓷擔引入高壓接收箱,瓷擔上麻包引線利用絕緣桿帶電搭火,其由于要求較高的安裝環境,逐步淘汰,后經過不斷改進接入方式,現在定型采用高壓跌落保險形成斷開點,下側采用高壓電纜接入高壓接收箱,上側采用絕緣引線,利用絕緣桿帶電搭火,其安全性和材料重復利用率大大提高。
采油廠變壓器高壓接電作業,主要是為采油廠單井建設完成后,提供變壓器帶電接入系統,改變以前每完成一口井都要停電接入系統的方式,減少了停電次數,保證了連續供電。采油廠變壓器高壓接電作業經過了不斷改進,原先T接搭火導線安裝時采用三角型上下排列,作業時作業人員安全距離很難保證,后導線采用水平排列,安全性大大提高;原先引線綁扎部位在導線主線上,往往造成引線和金具距離不足,后改為在導線耐張線夾尾端綁扎,提高了引線和金具的安全距離;將初期的鋼芯裸鋁線改為絕緣引線,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目前油田主要開展以上兩項帶電作業工作,同時在線路消缺方面也有著很好的應用。
帶電作業可以使設備保持繼續運行狀態,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使用戶得到不間斷的電能,具有積極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能保證可靠地、連續地向用戶供電;
2)由于能及時消除部分線路缺陷,架空線路運行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3)帶電作業的經濟效益;
帶電作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包括可計算的和難以計算的兩部分。可計算部分可歸結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種形式。直接效益是帶電作業自身作業收益和轉供電給鉆井隊電費收益;間接效益是鉆井隊和采油廠得到的效益,目前鉆井隊采用系統電代替柴油機發電后,生產成本減少一半以上,并且鉆井時間越長,收益越明顯,采油廠采用了帶電接入搭接變壓器,減少了因停電帶來的產量損失;難以計算的效益則體現在減少了停電次數,保證了線路的連續供電,提高供電可靠性,保障了我局的原油穩產,方便生產、生活諸方面。
提高經濟效益在供電的生產環節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供”;二是“少損”,顯然只有“可靠”才能“多供”,停電就意味著“少供”。如果每次鉆井系統電和單井接電都采用停電作業,那么意味著要在轉供電收益上有很到的損失,同時原油生產任務不允許線路的多次停電,而帶電作業即保證了線路的連續供電,并且達到了在原有收益基礎上做到多供電、多收益。按往年計算,供給鉆井網電使用,平均年增加轉供電量500多萬度。
結合網電鉆機的應用以及對線路實行帶電搭火和帶電維護作業,按年作業100次計算,通過線路的帶電作業,減少線路停電時間約80小時,減少電量損失約12萬度,減少電費損失約10萬元;通過線路的帶電作業,可以減少原油損失約300噸。
從上可以看出帶電作業是高附加值的產業,帶電作業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大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帶電作業由于其帶電的特殊性,操作方法和作業工具都明顯不同于其它的操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帶電作業中所應遵循最基本的規律就是要嚴格遵守帶電體與接地物體之間的絕緣距離,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保持這個距離就安全,反之就會出事故。所有的帶電作業的方法和工器具的使用都是遵循這個基本規律。
帶電作業是一項特殊的作業,不僅科學性高、技術性強、安全要求嚴,而且不斷有新的課題出現。目前油田帶電作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帶電作業項目開發還較少,還有很多針對油田特點的項目可以開展,隨著油田配網結構日趨合理,系統穩定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開展帶電作業,最大限度的發揮帶電作業的優勢,努力開展具有油田自身特色的帶電作業項目,必將成為保證系統安全可靠,保障油田生產、生活供電的重要措施。
[1]胡毅.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3-70.
[2]郝旭東.帶電作業基礎知識.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5-60.
[3]陳德俊.孟昊主編.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標準化作業指導.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