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秦皇島市第三中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美術教育對人們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著名藝術教育家豐子愷曾這樣說過:“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待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的最大效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已經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肩負著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對繪畫知識、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智力,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學校是社會的學校,學校培養的是社會的人。社會的各種因素直接反映或影響到學校的管理和任科教師的思想以及價值取向,也反映在課堂上,反映在對待美術課的態度上,反映在教學方法上。社會外圍的擾動,直接影響到教師與學校管理者的教育觀念和教研效果。
1.1.1 市場經濟沖擊的因素
近年來,社會的價值趨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切向“錢”看,以擁有財富的多少判斷一個人的成功和地位,使得整個社會變得異常浮躁。在這種大的環境影響下,一部分美術教師不安心教學,辭職去搞平面設計或從事裝潢設計;另一部分教師則兼職搞美術學校等第二職業。這種辭職的“顯性流失”與在崗而兼職的“隱性流失”,直接影響了學校美術教學的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教師即使在崗,亦無心思搞專業.更無耐心搞教學。無論是“顯性流失”還是“隱性流失”都干擾著美術素質教育的完成和效果。而且“隱性流失”的教師,人雖在崗,但心在外,給學校的日常管理增加了很多難度。
1.1.2 社會認識的偏向因素
在以高考和中考升學率作為教育質量評判標準的今天,語文、數學、外語等主考科目作為學校的重點學科,而美術、音樂、體育則是可有可無的學科。家長或學校只重視學生統考科目的成績,無心或無意于藝術方面的投入,造成了對藝術教育在心理上重視不夠,更別說物質的投人和時間上的給予。學校和家長更關心與孩子升學考試科目有關的學習,只重視對各主課教師的投人,包括物質、時間和精力上的支持,這種現象在私立學校顯得尤為突出。當然,除去個別想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之外,很少有家長在孩子進入中學后再在美術上投入。學校不重視美術素質教育,是因為學校要考慮升學率;家長不重視美術素質教育,是因為學習副課會直接占用主課學習時間,會影響到學生考重點中學或重點大學。這種錯誤的認知,直接淡化了美術教育,也冷落了美術教師,影響了學校美術教育的正常發展諸多中學校長對藝術教育也采取應付態度,許多學校都備有兩份課表,一份列有教學大綱上所要求的美術課程,這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另外一份課表則是實際運行的教學計劃,沒有安排美術課程。
美術課區別于其他學科,它要求嚴格的教學設施和自然條件。如室外寫生課.則對天氣、地理環境、設施、學習用具等都有要求。刮風、下雨雖可以畫,但室外教學就有了難度。室內寫生則對光源、道具要求比較嚴格,如無穩定的室外天光,或專業燈光等,都迫使美術課無法正常進行。另外,教材內容安排到樹木、花草造型寫生練習時,恰是冬季,要求表現或繪制冬雪情景時,又逢夏季。動物寫生練習對城市小孩來說則有難度。而建筑寫生.中國城市的樓房則無任何線條美感。時令與天氣的變化,環境與條件的制約,都影響到了美術課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在先天條件與后天培養的共同影響下,學生表現出的情商水平也是不同的。例如,看到同一幅美術作品時,學生對畫作的喜愛程度和欣賞水平會呈現差異,在作品內涵的理解上也不盡相同。美術教育的開展需要幫助學生對作品產生正確的認識,提高認知水平,對自身的心理行為進行調節。使學生深切體會藝術欣賞的樂趣,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真性情,心理健康程度進一步提升,情商的培養目標也可以達成。例如,通過對中國陶器的教學,讓學生對陶器的歷史、工藝、藝術價值充分了解,培養學生對陶器的欣賞能力,并引導學生產生對勞動人民智慧的肯定與崇敬之情。通過美術教育而帶來的學生情商的提高,對于素質教育來說是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學生的認知水平得以提升,有更加強烈的學習動機,為素質教育的推進降低難度。
美術教育蘊含著較為深厚的人文特性,尤其是新課改的推行,使人文精神更加全面地滲透到美術教育當中。中學的美術課要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或是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美術課程,教師在全面授課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重點培養。學生還應具有材料工具及作業表現手法的自主選擇權,這也是以學生為本的體現。教師在教學時通過觀察、調查等方式來確定學生的關注點,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發散,使學生的興趣能夠得以持久保持。例如,在講解宮殿建筑時,學生會對這種異于現代建筑的建筑形式表現出很大興趣,教師就可以進行相關的知識拓展,將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建筑有重點地展示給學生,提升學生對建筑美的理解和判斷。學生的興趣得以延續,對學生充分尊重的人文精神也得以體現,學生受到感染,人文素養也將大大提高。
中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使人生觀、世界觀的塑造更加重要,美術教育的開展對中學生情感、修養、品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不可小覷,可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建康成長。美術教育包含著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學生在動腦的同時也需要體力運動,因而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材料工具,動手制作或是繪制圖畫,例如,“為教室添彩”的課程就需要學生選擇裝飾材料并動手進行教室布置。還需要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與評鑒,并組織語言來表達想法,如欣賞了古代山水畫之后,學生要進行欣賞體驗的分享。再加上美術本身在視覺與觸覺上帶給學生的良好審美體驗,可使學生體驗樂趣,另外還通過一些美術實踐,培養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一系列美術學習的過程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意義巨大,美術素養得以提升,并影響到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學生的生活也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總之,美術教育教學對提高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但實施美術教育的兩種方式課堂內學習和課堂外學習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將兩者統一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靈感,使學生深入到現實和藝術創作的意境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藝術視野和藝術修養得到教育和發展,真正地落實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王昌景.對美術創造教育的重新認識[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