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今年2月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應與新興市場共御危機》,揭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新興市場都面臨嚴重的債務困境,情況在美聯儲退市并加息的過程中會進一步惡化,有爆發金融危機的危險。文章呼吁中國積極承擔起穩定新興市場的大國責任。”那個時候歐美一致都唱衰中國領導全球事務的能力,說中國在南海東海的強勢疏離了新興市場國家,怎么可能作領袖。這令我很擔憂,因為我知道只有中國有能力幫助新興市場筑起抵抗金融風暴的防波堤。
事實證明西方遠遠低估了中國。世界杯決賽剛過,習大大就來到巴西出席金磚五國峰會,并促成五國領袖簽訂《福塔萊薩宣言》,使西方眼里陷于難產困境的新興市場開發銀行(媒體戲稱為金磚銀行,但其實金磚五國只是創始成員國,今后還將陸續吸納新成員)正式落地。西方曾認為金磚五國會因權利分配不均而不歡而散,卻沒想到習大大會在談判過程當中展示極高的政治智慧:第一任主席來自印度,區域辦公室設立在南非,理事會主席來自俄羅斯,董事會主席來自巴西,而中國只要求總部設在上海,且在投票權上不多做要求,乃由五國均分。中國的經濟實力雖然超過其余四個金磚國家的總和,但卻顯得一點也不傲慢,把金磚銀行最高的職位都給了他們,讓大家皆大歡喜,備感實惠,備感平等。而且金磚五國將設立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資金,中國出41%,印度、巴西、俄羅斯各出18%,南非出5%。抵抗金融風暴的防波堤總算要搭建起來了。
新興市場的崛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么多年,新興市場的經濟實力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與日俱增,相對而言西方卻正在衰弱,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國家很自然地應該多得到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結果歐美卻極力阻撓這兩大全球金融組織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以保持自己對全球金融事務的話語權。仰人鼻息的日子并不好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國家為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都被迫接受了其喪權辱國的條款,對各自經濟進行休克療法。這種生不如死的記憶讓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心有余悸。怎樣才能掌握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權?既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考慮我們的游戲規則,那我們就只有另起爐灶了。從這一點上來講,金磚銀行成立的意義絕不亞于二戰后美國搭建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中國出這么多錢,這么多力來促成此事,這和以往韜光養晦的風格很不同,很明顯是當仁不讓地挑起了領導者的角色,難怪《時代》雜志盛贊習大大是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領袖。只不過中國的外儲來之不易,就這么大大方方地借給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了嗎?
這里需要解釋的是成立金磚銀行對中國來說確實代價不菲,但這絕對要好過用外儲去買美國國債。
首先,成立金磚銀行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在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當中只有中國的人民幣未來有實力與美元和歐元三足鼎立,因此未來新興市場的債務融資,貿易結算將更加倚重人民幣。我們看到俄羅斯和法國因為經濟,貿易和金融大量使用美元,所以美國可以通過金融制裁俄國,并且強迫法國最大的巴黎銀行繳納89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罰單,即便法國總統抗議也無濟于事。只要你依賴美元,美國就可以用金融大棒迫使你接受城下之盟。美國實行的是霸道,胸懷寬廣的中國實行的是王道,如今又通過金磚銀行把新興國家攬入了不受歐美掣肘的新金融體系,則人民幣的崛起勢必加速。
復次,金磚銀行可以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中國可以為新興市場國家提供大量的貸款和援助,而這些國家拿到貸款將用來購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馬歇爾計劃當年是美國制造的最佳推銷員,金磚銀行也可以助中國制造一臂之力。這樣一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可以大大得到緩解。習大大在這次南美之旅之中提出將投資給秘魯,巴西,阿根廷,洪都拉斯,哥倫比亞等國修建鐵路,這樣一來中國的基建產能就可以大量出口到南美了。如果這些國家的鐵路都修起來,連起來就成了貫穿南美的運輸大動脈。南美是中國能源和礦石進口的重要來源,其貨運主要通過巴拿馬運河,而相關運費在過去五年翻了三倍,有了貫穿南美的鐵路,貨運可以通過巴西直下太平洋,運費將大大節約。
由此可見,金磚銀行絕不是吃力不討好的面子工程,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金融安全和地位,對拓展海外市場也助力甚大。全球金融目前被歐美壟斷,這也是新興市場國家突破“貿易條件”困境的最大瓶頸。中國要從低端制造向全球經濟食物鏈頂端攀登,必須要有強大的金融體系保駕護航,而金磚銀行堪當大任。毫不夸張地講,金磚銀行就是中國經濟冬天里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