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地理條件決定了硅谷的發展不是東西向而是從南向北,而追得上發展腳步的始終只能是其靈魂。
從舊金山國際機場出來,沿著著名的101公路一路向南,便進入灣區。這條公路兩旁的大型廣告牌是硅谷熱門公司的風向標,你甚至能從中讀出年度熱點。而調轉車頭,一路向北,在通往舊金山市區的路上同樣可以感受到硅谷的魅力。
舉世聞名的金門大橋就在舊金山市區北面,扼守金門海峽。大橋的路面上,因為鋪裝了金屬減速帶,每輛過橋的車都會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響。如果你由北向南進城,舊金山會用這樣的“奏樂”表達歡迎——上下起伏、曲曲折折的道路,一邊是海,一邊是云,人在景中,景因人成。
硅谷的名聲已經顯赫了幾十年了,舊金山市區的美好卻在最近被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們想起。“硅谷北移”并不是件新鮮事。在過去幾年內,消費類或應用類的創業公司從硅谷北移到了舊金山。原因也很簡單,對于并不需要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的“輕”公司,舊金山市內的房租價格要比灣區更具性價比,也更方便。
“吊”在鐺鐺車上穿行于舊金山市區是很多觀光客喜歡的節目,感覺很酷。同樣的,在舊金山市內到硅谷范兒的高科技公司上班也應該是件挺酷的事。目前全球至少擁有1.3萬員工的Salesforce在15年前便滿足了人們這樣的愿望。這當然和舊金山生人的CEO Marc Benioff的家鄉意識相關。不過,作為云計算企業級應用的先鋒,Salesforce在4月宣布,將在舊金山城里415 Mission Street的位置上建一個61層的新塔,以延展自己的總部。這意味著,Salesforce在舊金山總部的辦公面積到時將達到200萬平方英尺(約21.5萬平方米)。這個計劃在2018年建成的塔,屆時將成為舊金山最高的建筑。
這項計劃顯然比花費3.9億美元收購RelateIQ公司還吸引眼球。被收購的這家公司是基于大數據進行智能客戶關系管理的初創公司。評論認為,從長遠來看,此類數據驅動型的軟件會對其構成挑戰,因此盡早收購對手不失為一步好棋。對現代CRM(客戶管理)的奠基級別巨頭企業Salesforce來說,這的確看起來無需大驚小怪。
Gartner 2013年全球CRM軟件調查顯示,全球CRM軟件市場總營收為204億美元,比2012年總營收180億美元,成長了13.7%。而去年全球CRM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是Salesforce.com,為16.1%。第二名則是SAP的12.8%,后續排名依序為甲骨文10.2%、微軟6.8%以及IBM的3.9%。這五大CRM廠商營收就占了CRM全球總營收的5成。需要人們關注的是Salesforce從2012到現在增長了30.3%,大大超越了SAP12.7%的增長速度。
實際上,留住Salesforce這樣的企業是舊金山市政府所希望的。在市長ED Lee的一段公開聲明中,人們能讀出這樣的用心:“Salesforce是我們城市和居民的一個強大合作伙伴,為舊金山帶來了幾千個就業崗位,并且強化了跨灣區(Transbay)地區作為創新公司據點的領先性,感謝Marc Benioff和Salesforce信守承諾,在舊金山開始并留在這里發展。”
Salesforce并沒有辜負這樣的期望。今年,這家公司計劃在灣區至少招聘1000人——“這家公司將發展成舊金山最大的科技雇主”。現在,這家公司已經在灣區有4000多員工。而面對這樣的巨頭,不夠淡定的是對“建塔”有意見的舊金山市民。
越來越多類似Salesforce一般的高科技企業選擇在舊金山而不是灣區運營,比如Twitter、Pinterest等。不可否認的是,隨之涌入的高薪資科技人員和投資人提升了舊金山市區的地區房價以及生活成本,盡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需要借助類似通勤巴士之類的交通工具在舊金山工作。社區居民認為這將對他們原本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面對自身被邊緣化的情形,市區甚至時常出現反對科技產業的運動。
要如何與社區共生呢?今年3月,被稱為舊金山最有影響力的人物——Marc Benioff呼吁眾多科技企業聯合起來,用慈善方式來應對這一問題。據《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道,Marc Benioff連同非營利組織Tipping Point攜手推出一
項名為“回饋舊金山”(SF Gives)的活動。他認為高科技產業不應成為“華爾街之狼”,因此通過向高收入和雇員人數多的高科技企業募集資金來開展消除貧困活動,而這項活動的范圍不僅適用于舊金山,還覆蓋整個灣區。
他的號召很快得到了Box、Dropbox、Google、Jawbone, LinkedIn, Workday 和Zynga等公司的響應。Zynga游戲公司慈善基金負責人Ken Weber形容他,正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發揮著類似白宮的作用。沒錯,在過去四年內,Marc Benioff曾以個人名義向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捐獻了200萬美元,用以資助教育、年輕人項目等。而Salesforce也有“1-1-1”項目,每年捐獻其資產、產品和員工時間的各1%。目前這個項目已經發放出400萬美元、在Salesforce的產品平臺上已經有2.2萬個產品被贈送給非營利組織,而員工也捐獻了56萬小時的志愿時間。
需要注意的是,當Salesforce提出這個項目時,公司還只有一個員工。有些事,你要從一開始就有所設計。關于這件事,據說出身于Oracle的Marc Benioff曾被CEO Larry Ellison問過一個問題:“你說,是福特基金會還是福特公司對世界貢獻多呢?”在Marc Benioff看來,答案是“貢獻一樣多。因為這不是個需要人們去選擇和做出明智答案的問題。現實是需要我們支持的人就在那里。”前國務卿Colin Powell在這個觀點上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在Salesforce基金會開幕當天,Colin Powell親自站臺致辭。顯然,當公司的擴張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時,從根本上就要直面這樣的問題:將社區、慈善嵌入自身的商業骨架是硅谷企業存在的天然部分,而這也是硅谷精神所照進的現實。
Marc Benioff也堅信這將成為一種趨勢——高科技企業、企業家、雇員都需要回饋所在的城市。是的,無論向東向西,還是向南向北,方向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靈魂與擴張的腳步同步。在創造財富時提供回饋,在自己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時積極從制度上設計并解決問題,而這是公司在急速增長時容易被遺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