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寧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①,選取北京市城中村一所打工子弟學校作為調(diào)查點,運用深度訪談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文獻研究法,從社會保障角度考察和了解其在校教師的生活保障狀況,職業(yè)生涯保障狀況和心理適應性狀況等,并結合他們的其他特征,從中尋找出打工子弟學校教師在北京市面臨的普遍性保障困境,為改善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狀況提供方向和參考。
【關鍵詞】打工子弟學校;教師;保障狀況
0 引言
伴隨著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農(nóng)民工進程打工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2013年5月公布的《2012年全國農(nóng)民工監(jiān)測調(diào)查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末全國農(nóng)民工總量達到26261萬人,并且有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工帶著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生活居住于他們打工的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的教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由于城市教育資源有限和農(nóng)民子女自身條件等種種限制,他們大多數(shù)人無法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只能選擇條件較為艱苦,師資相對薄弱的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于此同時,與此相關的另一個群體: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數(shù)量隨著打工子弟學校的建立也在迅速增加。同為教師,他們卻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被排除在體制之外,呈現(xiàn)出與教師行業(yè)不匹配的特征。地位也始終徘徊在教育體制的邊緣,其受保障程度更無法與正式編制的教師相比。因此,關注和了解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保障現(xiàn)狀,探討解決這一邊緣群體問題的途徑,是城市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解決他們的保障問題直接關系到這類群體城市社會的融入方式,從長遠來看,他們的穩(wěn)定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對提升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的教育質量,提高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保障狀況
1.1 教師生活保障狀況
1.1.1 收入狀況
與公辦學校不同,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工資基本上來自于學生的學費。根據(jù)學校總負責人所述,學校現(xiàn)在有教師34人,學生800人左右;對單個學生來說,每學期需要交1300元左右的學費,外加700元的飯費,另外還有水費等其他的零散收費,加起來,每個學生一學期所交費用大概為2400元。這些學生的學費構成了學校的基本收入來源,除去學校校舍,教學用品,日常開支等的花費,每個老師領到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
事實上,教師的工資發(fā)放沒有具體的執(zhí)行標準,只有零散的幾條規(guī)則,諸如,新進老師的工資較低一些,教習主課的老師工資比教習副科的老師工資要高,同時班主任的工資也比其他老師相對要高。一個學生給10塊錢班主任費,一個班有三四十個學生,一個月能增加三四百的收入。具體高出多少,又是如何規(guī)定的,學校中暫時還沒有文字規(guī)定。年終學校會對在崗教師進行考核,主要參考學生的學習成績,發(fā)放一定數(shù)額的獎金鼓勵。這些都構成了教師收入來源的不確定性以及不穩(wěn)定性。
1.1.2 費用支出狀況
打工子弟學校教師全部來自外地,河北山西河南的,河北和山西占大多數(shù),這些人里有的妻子孩子都在北京,由于在本地沒有自有房產(chǎn),一般是租住在學校附近的居民區(qū),據(jù)被訪談的教師所述,房租一般在十平米50元左右,按照每人平均租住60-80平米來計算,每月的房租需要300-400元(水電費另計)。按照一天20元的飯費來看,每月將有600元的飯費。也就是說,這些教師每月必須要固定支出900-1000元的生活費。
1.1.3 生活水平
這些教師平均年齡在33歲左右,除了校長、會計比較高,新進教師工資偏低一些,大部分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由上述費用支出可以看到,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每月固定支出900-1000元左右,再加上子女的教育費,抽煙,煤氣費,公交地鐵費,米油等費,實際上每月省吃儉用僅有四五百元的積蓄,一旦家中出現(xiàn)變化,比如生病住院,藥費和住院費會一下子耗去家庭積累幾個月的積蓄,生活上處于無保障狀態(tài)。
1.2 教師職業(yè)生涯保障狀況
1.2.1 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
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很公辦學校教師有所不同,不僅課時量多而且工作時間較長。正常教學情況下,學校一般上午四節(jié),下午三節(jié),每節(jié)課45分鐘;上午和下午的課程應由不同的教師教授不同的課程,但由于打工自己學校教師的缺乏,不少教師身兼兩門課程,有些老師甚至帶三門課程,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來說,教師的工作時間相對較長,尤其是班主任通常早上要比學生早到一個小時左右,下午四點半放學后,繼續(xù)批改作業(yè),一般會晚上七點才會回家,每周平均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超過了《勞動法》規(guī)定的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的規(guī)定。
1.2.2 晉升希望渺茫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這些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不像公辦學校教師,他們基本上沒有編制,也沒有職稱,教育學院對他們定期組織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的培訓,這些老師在沒有課的時候會去參加培訓,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評上職稱,但培訓后這些教師是否能真正納入編制,評上職稱,還是未知數(shù)。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有社會保障,這導致他們對未來的發(fā)展有強烈的壓力。
1.2.3 教師的心理適應性狀況
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一半以上之前從事的便是教師的行業(yè),但是來到打工子弟學校的初衷各有不同,有的專科剛畢業(yè),主要是積累教學經(jīng)驗,明確表示待一兩年就要跳到正規(guī)學校;有的因為不滿意家鄉(xiāng)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資水平,想換個環(huán)境;有的因為年齡大了,再換其他工作不切實際,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但是這些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有著共同的觀點,覺得打工學校的教師社會地位等價于農(nóng)民工,不僅被排斥在教師體制的邊緣,而且不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他們自己也時常有危機意識,認為生活在北京沒有安全感。
2 總結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打工子弟學校作為一個應時代而生的產(chǎn)物有其存在的價值,并且在目前的階段,伴隨著農(nóng)民工進程的加劇,越來越多的非城鎮(zhèn)戶口子女面臨著在城鎮(zhèn)接受教育的問題,打工子弟學校恰恰解決了這部分群體的教育問題,同時緩解了公辦學校的壓力。由于打工子弟學校師資薄弱,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較差,不少學校被取締,但我們?nèi)匀灰吹剑壳埃蚬ぷ拥軐W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打工子弟學校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教師的狀況更是復雜,為了展現(xiàn)打工學校教師的保障狀況,在文中,筆者選用了三個角度進行展開,分別從教師的生理,心理以及未來發(fā)展三個維度敘述,并通過狀況的描述間接展現(xiàn)了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困境,他們生活沒有保障,心理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未來更是充滿了憂慮,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需要注意到的問題。社會保障的建立正是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維護公民利益,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更應該著重關注教師的現(xiàn)狀,從而才能夠從政府,學校,社會以及教師自身等多角度綜合考慮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孫中偉.教育農(nóng)民工—外來工子弟學校青年教師城市融入狀況調(diào)查[J].青年探索,2013(3).
[2]韓紅梅.北京市合法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流動研究[D].2009.
[3]王麗.北京市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研究[D].2011.
[4]辛彤.北京市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教師師資問題及對策:以某打工子弟學校為例[J].2012:52-53 .
[5]孫金鑫.打工子弟校教師不應成為被遺忘的群落[J].教師發(fā)展與管理,2007(10):22-23.
[6]何穎.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的繼續(xù)教育需求調(diào)查:北京市五所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為對象[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4):47-48.
[7]賈志文.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流動性研究[D].2008(5).
[8]曾俊霞.打工子弟學校教師流動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2(7).
[9]曾俊霞.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生存狀態(tài)及工作滿意度分析[J].蘭州學刊,2012(2).
[10]王慧娟.打工子弟學校校本教研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2(5).
注釋:
① 這里的教師是指在打工子弟學校任課1年以上的老師,不包括實習教師.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