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達
(呼倫貝爾市消防支隊,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0)
消防部隊的工作性質本身蘊涵了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建設有特色的消防文化,有利于提升部隊的綜合戰斗力,同時對進一步樹立消防部隊的社會形象、增強消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消防及消防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古代,有諸如“潛火義社”、“救火會”這樣的社會機構,“潛”、“救”均有阻止、控制火災的含義,與今天消防的社會功能大體一致。“消防”一詞最初產生于日本,是射水作業(“消火”)與防止蔓延(“防火”)兩種意思的合一,這一概念于清朝光緒年間引進我國,1931年出版的《詞源》收入“消防”詞條,釋義為“救火之義,謂臨事之撲滅,及未燃之防御也”,自此“消防”一詞作為中國詞匯沿用至今。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對“消防”一詞的定義是“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的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當代消防文化,即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由消防領域及其相關的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相關的精神面貌、工作方式、思維方式乃至審美取向的總和。內涵豐富的消防文化精神,能在深層次上感染每一位消防人,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推進我國消防事業的不斷發展。消防文化本身具有豐富博大的內涵,消防文化建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以下試從三個方面探討當代消防文化建設的切入點。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消防部隊是我國現代消防力量的主體,在消防工作中體現軍人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部隊消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消防官兵作為現役軍人,其核心價值觀是“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消防工作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復雜,任務越來越艱巨,可以說,它是和平年代最能體現奉獻意識和犧牲精神的行業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顯軍人核心價值觀,既是消防部隊完成自身使命的保障,同時也是消防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切入點。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形勢的發展和消防部隊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警魂意識作為深入持久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鑄造忠誠警魂為核心,切實深化核心價值觀教育。針對消防部隊思想現實和傾向性問題,加強思想引導和行為養成。要著眼于新形勢下官兵的思想特點和認知需求,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吸引力、滲透力,為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為推進現代化消防鐵軍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動力,使軍人核心價值觀不僅體現在官兵的思想行動上,更滲透在情感中,體現在思維方式、審美判斷上,形成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
由于消防部隊自身的工作性質,軍人核心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體現為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公正廉潔既是公安消防部隊的生命線,也應是消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把實現公正、廉潔執法作為消防執法的永恒追求,做到既嚴格規范公正執法,又理性平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消防執法水平和公信力,努力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要以民意主導警務,在強化服務中推進消防警務機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全警消防,全民消防”新格局,構建起全時空的消防安全防控格局,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推進和諧警民關系建設。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廉政消防”建設,抓好班子、帶好隊伍,構建具有公安消防部隊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使公正廉潔成為整個社會對消防部隊的一個共同認知,進而成為消防文化的一部分。
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消防部隊履行使命、創造業績的必要條件。當前,消防部隊面臨著日益復雜的滅火救援形勢,“我國城市火災的發生及危害與城市社會經濟現代化轉型的一定歷史階段相一致,并與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1]而社會消防安全基礎和裝備更新速度有時跟不上社會形勢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加強官兵的政治思想、責任感、使命感教育,在努力提高官兵的技戰術水平的同時培養高昂的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就顯得更為必要。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不應該僅僅是一種軍人作風,更應成為消防部隊的一種軍營文化,融入每一名消防官兵的血液,體現在消防部隊方方面面的外部形象上,展示給全社會。培養消防官兵的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政治教育是我軍強化戰斗精神、提升戰斗力的有效措施,要重視以鮮活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入手,在政治教育活動中培養官兵高昂的戰斗精神,堅決杜絕“大而空”的說教式理論教育,在政治思想工作中不斷創新方法,使教育內容更加形象化,更容易被廣大官兵在心理、情感上所接受。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消防部隊本身就產生了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卓越工作甚至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戰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宣傳、弘揚這些人物的精神,能最直接地引起廣大官兵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在榮譽的激勵下,人們往往能發出難以想像的能量,當一個群體的目標獲得成員的廣泛認同時,大家都會自覺將自己的自尊與本群體的榮耀相聯系,以能夠隸屬這樣的群體而驕傲。”[2]在這方面,消防文藝作品能夠發揮重要作用。2010年,公安部消防局文聯在京成立,這對于壯大公安消防部隊文藝人才隊伍,提升公安消防文化建設整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作為消防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消防文藝創作的繁榮,還需要我們作更大的努力。
部隊的戰斗精神說到底是官兵作風養成的集合,為此,要按照“精確化管理”的要求,一手抓各類部隊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將官兵的各類行為規范用表格進行細化、量化;一手抓嚴格落實,嚴格落實部隊各項管理措施,及時糾正官兵的不良行為和傾向,將官兵的一切行為規范到統一的標準中去。通過嚴格正規的軍人生活,幫助官兵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培育和展現戰斗精神的良好習慣,使部隊充滿火熱的戰斗氣息,真正把部隊培養成為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雄師勁旅。嚴格的管理能提高部隊戰斗力,同樣也能培養部隊的戰斗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
軍事業務訓練是培育戰斗精神的主要渠道,為此,要以宣貫新的《訓練大綱》為主線,從規范練兵秩序、保證練兵內容和提高練兵強度入手,以實戰的標準開展大力訓練,將練思想與練作風、練意志相結合,突出思想品質訓練;將練技術與練戰術相結合,突出一體化訓練;將練智能與練體能相結合,突出謀略訓練;將抓典型與帶全面相結合,突出戰斗力標準,進一步增強官兵的技、戰術水平,在重大軍事業務活動、大型演練、演習等工作中,將災情設大、情況設險、處置設難,切實以實戰的標準,從嚴從難摔打部隊,強化官兵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紀律觀念和英勇頑強、不怕困難的戰斗作風。
戰斗精神最終是在實戰中錘煉出來的,為此,要在執行重大滅火救援搶險救災戰斗任務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戰前動員,確保官兵以高昂的戰斗精神和高超的技戰術水平,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圓滿完成戰斗任務。戰后,要立即對在戰斗中表現英勇、作風頑強、具有高昂的戰斗精神的官兵給予通報表彰,激勵部隊全體官兵的戰斗精神。通過實戰,在全社會樹立消防部隊敢打敢拼、危難之時顯身手的光輝形象,使之成為消防部隊的文化符號。
探索和創新是人類發展的靈魂和社會進步的最佳選擇,也是消防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當代消防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許多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出現和運用,各個行業各種企業的大量涌現,使消防安全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作為消防人,觀察、研究與思考應該成為常態化的思維定勢之一。要用改革創新的方法解決制約消防工作發展的深層次難點問題,在破解難題中不斷與時俱進,提高消防執法水平和消防管理水平。“對于消防建設改革而言,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消防體制機制,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順應時代發展,以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大消防”。[3]在這種情況下,消防部隊必須是一支善于研究、善于學習的部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研究中工作、工作中研究的部隊,不管是領導決策層面還是滅火救援的技戰術層面,都要主動引入創新意識,形成與消防工作形勢相適應的動態思維,使消防部隊成為一個不斷培養人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學校。
科學技術是創新的基礎。依靠科技進步,實施“科技強警”戰略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黨委的關心和領導下,我國消防部隊緊密圍繞消防部隊的核心任務,樹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的思想,顯著增強了科學技術對消防工作的支撐推動作用,有力地推進了消防工作整體水平和戰斗力的提高。充分認識科技與消防現代化的關系,積極地學習、駕馭科學技術,增強科技意識,以現代科技振興消防,是現代消防人的又一必備素質。科技強警,不應該僅僅成為消防部隊建設的技術手段,還應成為消防文化的一部分,要自上而下形成一種氛圍,提供合理平臺,使學科學、用科學成為各級領導和廣大官兵的一種習慣,使工作中的科技創新、科技發明成為一種風氣,成為消防部隊的一種警營文化。只有這樣,消防部隊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完成民族復興過程中所承擔的歷史使命。
[1]范維唐,鐘群鵬,閃淳昌.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差距和對策[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360.
[2]周建紅.單位治理中如何強化團隊精神[J].領導科學,2014,(4):19.
[3]劉艷.打造具有時代特色的“大”消防[J].黨政干部論壇,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