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庚吉
(武警學院訓練部,河北廊坊 065000)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起源于發展多年的網絡視頻課程,是開放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模式,具有開放性、大規模、自組織、網絡化等特點,近年來在全球迅速興起。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宣布將課程免費放到網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線課程建設熱潮[1];2008年,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這個名稱;2011年秋,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真正出現井噴,并催生了Udacity在線課程,創立了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宣布整合兩校師資,聯手實施網絡在線教學計劃,第一門課程《電子和電路》即有12萬名學生注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突破37萬,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請加入[2]。2013年,多個國家競相推出各自的MOOC平臺。隨后,MOOC被不斷地推進與發展。目前,我國多所高校也已積極投身到MOOC的探索與建設中。《紐約時報》稱2012年為“MOOC 元年”[3],MOOC 更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
MOOC是一個新生事物,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法,是一類在線課程。是課程就當然要有教材,只是傳統的紙質教材已不適應其教學要求,取而代之的即是數字化教材。加強對數字化教材建設與應用的研究,是迎接MOOC、建設MOOC的一項重要工作。
數字化教材是以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為媒體,傳播文字、聲音、圖像等知識信息,用以表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目的的數字化多媒體教學材料。數字化教材作為一種知識信息的呈現工具,不但具備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而且還可以改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更快更好地促進知識的更新、創新與共享。
作為教材,數字化教材應該具備傳統紙質教材所有的特點和功能。一部完整的數字化教材,在涵蓋紙質教材全部內容的同時,還包含有動畫演示、視頻資料、例題(案例)分析、思考與練習、模擬測試題、知識鏈接等,而不是通過電子媒介教授某些知識點。另一方面,數字化教材一般也不是紙質教材的簡單數字化。[4]
與紙質教材相比較,數字化教材具有以下優勢:
1.數字化教材體積小、容量大,內容豐富、形式新穎。
2.數字化教材制作快捷,便于修改、更新,儲存、攜帶方便,可按需定制,教材成本低。
3.數字化教材生動、直觀、形象,靈活好用,有助于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4.數字化教材的信息資源體系具有開放性。既可以根據需要開放、更新教學資源,也可以使學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成為常態,從而提升學員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
5.數字化教材可以超越時空限制,模擬再現情境。例如,它可以在計算機中模擬再現實驗情境過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實物演示和實驗,減少資源浪費。
一部好的數字化教材除要遵循MOOC教學規律外,還要遵循學習者的學習習慣,才能充分發揮數字化教材的教學功能。因此,設計時要在數字化教材的整體架構、藝術創意、操作功能等方面考慮學習者固有的閱讀習慣和使用習慣,同時還要兼顧教材本身的個性化特征。
設計中必須滿足教學內容與展現形式的相互統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教材良好的情境展示功能,賦予數字化教材在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學習氛圍更加愉悅等方面的強大生命力。
MOOC所要實現的是大型的、遠程的、網絡化的教學模式,其交互性功能更需要在數字化教材的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設計時應注意考慮教學素材的生動性和鮮活性,媒體表現的優越性,操作指向的明確性,以充分實現人機對話的交互性功能,滿足學習者的心理預期。
對于學習者來說,操作方便是數字化教材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因此,設計時要兼顧操作使用的功能性和習慣性,在模塊設計、菜單設置及相關鏈接按鈕等的設計上不但要考慮設計美觀,更要靈活直觀;不但要注意教學內容彼此間的關聯性,更要便于相關知識點的檢索與鏈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數字化教材能夠在各種環境下安全穩定地運行是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網絡環境下,由于存在許多潛在的危險,因此設計中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技術手段對教材的運行程序給予較好的保護,盡可能減少其運行危險。同時,還要考慮其設計容量與運行速度等影響因素,以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
在MOOC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應以教學需要為原則,在滿足教學大綱要求、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習者的特點,合理設計與整合圖、文、聲、像等各類教學信息,使之能夠更加完美地體現教學需求。
在對MOOC教學特征及教學規律進行分析、探討的基礎上,提出了數字化教材應包含的基本內容:課程教學大綱;傳統紙質教材所能表達的全部內容;課程實驗、實踐與實訓指導;重點與難點解析;動畫演示與視頻資料;例題、練習題、測試題;典型實例、案例;在線答疑、測試、評估;知識拓展或教學資源的鏈接。
在教材的結構設計上,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特點,在設計中安排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與教學主體內容等,做到既能在某一知識點以恰當的表現形式深入展開,又能隨時關注整體教學進度,實現重點突出、兼顧全局、靈活檢索、開合自如的運行功能。
因此,數字化教材的結構設計,一是其不僅要包含有文字、公式、表格、圖形圖像,還要包括動畫演示、視頻剪輯、例題(案例)分析、模擬測試題等內容;二是針對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恰當引入實際工作背景和場景的圖形圖像與視頻資料等多媒體素材,強化表現形式與效果;三是要以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內容全面、充實、完整,信息量大;四是運用好現代化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充分體現其強大的教學功能和檢索功能,設計要合理,操作要便捷,界面要直觀。
要編制一部高質量的數字化教材,首先要有足夠新穎的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其次要確定好需要的運行平臺;第三要選擇好編著工具。因此,編制數字化教材時,應依據所掌握的各類教學素材、課程特點及技術手段,對教材的整體架構進行藝術創意設計,提出功能設計要求和界面設計要求,編寫好技術腳本,并按設計要求完成后期的集成整合與功能檢測。在實際的編制工作中,應著重解決好以下問題:
1.腳本的編寫應滿足技術性、藝術性要求。腳本中所顯示的各項內容應順序合理、步驟明確;各部分內容之間銜接流暢;各分屏系統內容完整、統一規范,扭轉連貫;充分體現圖、文、聲、像多重組合和教學效果運用;內容描述與設計效果應充分體現多媒體人機交互功能;界面、導航、背景等設計目標明確。
2.素材準備要充分。數字化教材應在具備基本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應盡可能地搜集相關知識素材,包括大量的圖片、音視頻、動畫、相關文獻資料等。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各類素材進行加工與處理,達到圖片清晰度高、音視頻播放流暢、動畫符合視覺要求,能夠有效地配合教學內容展示。
3.系統集成整合應滿足運行要求。使用編著工具集成整合數字化教材后,對其進行打包運行,運行效果應達到界面美觀、操作方便、視覺效果逼真、聲音悅耳動聽、鏈接扭轉自如,且能夠在不同操作系統下運行流暢。
此外,對編制完成的數字化教材進行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也是編制工作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對數字化教材進行必要的檢測,不但可以發現編制過程當中發生的錯誤,還可以查找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安全問題、涉密問題等。這對于修改和進一步優化數字化教材的各項功能,實現數字化教材的最佳教學效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應用數字化教材進行教學活動是一種基于資源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有著多元化的特征。[5]數字化教材既可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員開展課堂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可借助網絡幫助學員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獲取更多的知識。
依托院校校園網及信息化系統,及時將編制完成并驗收合格的數字化教材上傳校園網,建立數字化教材庫,充實教學資源,發揮其教學效用。
教員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依據教學目標,隨時調用數字化教材中的相關動畫、視頻等資源配合課堂教學,并利用其展開多種教學模式,如輔導式、演示式、操練式、答疑式、測試式等,較大程度地改進學員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興趣。
學員在課余時間可以隨時登陸校園網,根據需要選擇自己要學習課程的數字化教材,進行在線學習、提問和交流等,提高其學習效率。
對投入使用的數字化教材,應及時對其使用情況、更新情況、教材質量等進行跟蹤與監控,對反饋的各類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此提出優化和改進的方法。
對數字化教材的使用,還應注意解決好應具備的硬件條件、教材版權保護、編制教材學術成果認定、保密安全等問題。
MOOC來了,從教材建設的角度,高等院校應緊密結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成果,結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結合MOOC的特性及其建設需求,深入開展數字化教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不斷探索提高教材數字化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為MOOC建設提供最優化的教材體系。
[1]王蓁,田佳欣.慕課在我國發展的SWOT分析[J].新課程:下,2013,(7):74-75.
[2]陳文靜,閆丹陽,王軒.慕課時代,你準備好了嗎[J].湖南教育:上,2013,(9):22-23.
[3]李曼麗.MOOC的特征及其教學設計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4):13-21.
[4]蔡雪峰,趙湘慧.數字化教材研究與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09,(1):95-96.
[5]項國雄.從傳統教材到電子教材[J].信息技術教育,2005,(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