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子健 復旦新媒體
作為國內數據新聞的一線實踐者,日前,澎湃新聞“花邊數據”欄目主持人呂妍女士和首席可視化工程師季國亮先生做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結合實踐經驗,講述了她們對數據新聞的理解。
數據新聞所定義的數據不僅僅是數字,還可以是文字、圖片、時間、關系和地理坐標等,概括地說,它們都是結構化信息。要注意的是,你的電腦裝不下的數據,才勉強能稱之為大數據。因此,目前一般在媒體、新聞領域所接觸的數據都不涉及大數據這個概念。
關于數據新聞,目前學界和業界的定義有很多。包括被認為是在“數據新聞報道”領域領先的《紐約時報》“雪崩”專題,也引起了“是否是數據新聞”的討論。
其實,是否數據新聞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用最合適的方式來展示要講述的故事。因為數據新聞是手段不是目的,是過程不是終點。
根據呈現的媒介形式劃分,數據新聞可以分為文字、靜態圖示、視頻、動畫和數據應用等,后四者都涉及可視化的運用。可視化形式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最常用的是圖表、流程圖、關系網、時間軸和地圖等。
數據新聞能幫助記者把故事講得更加精彩,通過梳理現有的報道、整理數據,結合可視化,得到純文字報道以外的呈現。
最關鍵的是,數據新聞的意義在于促使媒體生產流程進化。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就是記者采訪寫稿,編輯修改發稿。但是,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新聞傳播的媒介、呈現形式多樣化,數據新聞就是一種具有啟發性的變化。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并不能滿足數據新聞帶來的新的技術要求,因此要改變原有生產流程,從新聞生產的開始就引進技術,讓新聞更好地傳播。同時,新聞生產流程的改變,讓不同背景的人加入到媒體行業,加快了因技術發展所引發的媒體轉型。
我們先來看看國外的實踐,以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為例。
NPR數據新聞團隊組建于2012年6月,憑借作品“美國總統大選應用”,2013年便入圍由美國網絡新聞協會主辦的“網絡新聞獎”最終名單。該團隊由項目經理、數據挖掘(2人)、設計與前端(2人)和平面設計構成。其中,項目經理是一位在計算機行業有10年經驗的工程師,在美國西北大學學習了一年新聞課程后,組建了這個數據新聞團隊。擔任數據挖掘、設計與前端的成員也是新聞背景出身,擁有5-10年的從業經驗,重點是他們都具備編程能力。平面設計師的工作有時涉及與其他部門合作,這個崗位的性質顯得比較獨立。
一般數據新聞作品的生產涉及項目經理、數據挖掘、設計與前端三個崗位。以2周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開始前,團隊開會對任務分解和排序,確定首要和次要任務,在大任務下面劃分出小任務,分工給具體人去執行。在過程中,他們每天早上有個15分鐘名叫“Stand-up”的會議,每名成員只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我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人支持我。周期結束時,團隊會開會總結得失。
新浪網新聞中心最早在2012年接觸數據新聞,制作了“兩會”信息圖,2013年“兩會”期間制作了交互作品,屬于國內較早嘗試數據新聞創作的媒體。
新浪網數據新聞是由新聞中心視覺產品組負責。視覺產品組由產品經理、設計師、文案組成。工作是運營“圖解天下”信息圖欄目和制作大型策劃的交互產品。
生產流程是這樣:第一步,設計師和文案形成想法,并做一個原型(UE),在紙面或電腦上規劃;第二步,設計師完成UI設計稿(PS文檔),要求精確度高,用戶將看到的效果都要有(例如鼠標懸浮顏色灰度變化等),除了不能動,設計稿和成品要一模一樣;第三步,把設計稿交給大設計部的前端工程師(主要工作是網站維護)或外包公司,在網頁端實現并上線。
澎湃新聞除了專注生產時政與思想新聞,也提供文字以外的信息呈現,如數據新聞、全景圖片、視頻等。澎湃新聞實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部門下設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或多個欄目。
數據新聞組和交互設計組屬于澎湃新聞視覺中心。數據新聞組由數據記者、3D制作師、動畫制作師、插畫師和平面設計師等不同崗位組成。交互設計組則由前端工程師和交互設計師組成。按照產品類型來看,數據新聞組主要制作靜態制圖、動態制圖、動畫視頻、新聞漫畫、3D動畫等;而交互設計組主要負責多媒體交互設計、360全景、APP設計和宣傳設計。技術多樣是澎湃新聞相比其他網絡媒體做數據新聞的優勢。
目前澎湃新聞的“花邊數據”欄目由數據新聞組的數據記者和動畫制作師負責。欄目選題大部分是自選,以軟新聞、社會話題居多,一方面話題時效性相對較長,另一方面也符合團隊初期磨合的需要,未來也會做時政類的數據新聞。
澎湃的數據新聞作品堅持“新聞是內核”,所有的設計要符合新聞的特點,服務于新聞內容,適合新聞的傳播,不能過于酷炫以至淹沒內容。另外,澎湃新聞對數據嚴格要求,不但要給出數據參考來源,還要給出嚴謹的計算方法,解釋每個數據結果的由來。
澎湃做數據新聞的設計思路是移動端優先,適配PC端。在移動端,為了符合輕質應用的主流,作品形式趨于簡單、整體文件包?。?-2M,耗流量少)、設置進度條(讓用戶了解內容長度),設置社交出口。
由于澎湃新聞是一個從傳統媒體轉型的新媒體產品,其本質還是一個新聞機構,比起網易、騰訊等網絡科技公司,在數據新聞、交互設計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所以,在生產數據新聞的過程中,需要反復的溝通。
要做一個好的數據新聞記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新聞基本功和新聞嗅覺,而且最好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包括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呈現的能力。
國外的數據新聞“大?!绷餍惺褂孟旅嫠姆N語言:Python(數據挖掘、后端)、R(數據統計、可視化樣圖)、Processing(交互設計樣本、視頻呈現)、JavaScript(可視化、交互呈現)。即使做不到4門都會,精通1-2門也是極好的。你還是做不到?那么,至少專攻一門吧!
另外,做一個前端工程師,Html、CSS、JavaScript是必備的技能。
嘉賓小傳
呂妍:澎湃新聞“花邊數據”欄目主持人,曾任新浪網新聞中心視覺產品編輯。
季國亮:澎湃新聞首席可視化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