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丹 虎 瑩 陳 偉 戶廬霞
全媒體時代的飛速到來對于人類認知水平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能源動力,信息的獲取不再受局限于時空特性。聽證會一次次的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而媒體起到的作用,吸引著無數學者的目光,他們紛紛投入到媒體于聽證會中正負效應的研究陣營中,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所謂碩果累累。早在2004年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及全球研究課程主任彭宗超在其所著《聽證制度:透明決策與公共治理》一書中,主要就傳媒報道聽證會的各種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政府應促進正面作用,控制負面作用的學術觀點。2006年5月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何志武于《媒體在聽證會中扮演的角色》一文中就媒體在聽證會中扮演的角色進行詳細剖析,提出媒體是聽證制度中的信息員、教育者、啟蒙者、監督者等相關觀點。除此之外,與媒體在聽證制度角色定位相關的文獻在此期間也層出不窮,通過在CNKI平臺中關鍵字“網絡語言”的搜索就多達200余篇。在新世紀交接之初形成了一股迅猛的研究熱潮,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下面在學者的研究成果上加之筆者的研究整合,將媒體在聽證制度中的正面作用分為以下幾類,主要包括宣傳教育作用、溝通澄清作用、監督作用等。
媒體于聽證制度中的宣傳作用體現在對聽證會的報道,其中包含了聽證會召開前的宣傳與造勢,聽證會過程中的現場報道以及聽證會結束后對其結果的報道,其中可能還會開展一些民意報道,來反映聽證會的效力。媒體的報道大大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在媒體的報道下,信息得到公開,內容得以宣傳。這樣,媒體在聽證會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當然,在宣傳的同時,其起到的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在法制教育方面,媒體對聽證會的宣傳無疑加強了人們對民主法治建設的關注,可以以較快的速度讓人們迅速了解聽證會這一民主形式。這對于人們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提供起到重要作用。
公共決策有賴于公眾的參與, 公眾的參與又有賴于對決策內容及決策機構的了解。作為聯系公眾與聽證機構的重要紐帶,媒體溝通澄清作用的發揮不能忽視。由于公共決策聽證會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 人們認識并不充分, 因此公眾對于聽證會制度全過程并不了解,這就可能產生許多的誤解,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媒體對聽證會進行跟蹤報道,對客觀事實進行陳述,有關的部門可通過媒體進行澄清,解除民眾心中的疑慮。
媒體在聽證會中起到的監督作用貫穿于整個決策的過程。決策前,媒體可對聽證代表的選取、聽證程序的制定等進行了解與宣傳,從而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而在決策的執行過程中,媒體則針對會議全過程進行跟蹤報道,實現聽證過程的透明化、公開化。清華大學法律社會學教授李撰文指出:公開舉行的聽證會的關鍵材料不公開, 公眾就難以很好地參與決策和監督政府, 公眾作為聽證陳述人在聽證上的一些發言就將無的放矢。因此,在此過程中,發揮媒體在聽證會中的監督正面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聽證會后,媒體對聽證報告及決策執行進行監督,很大程度上對于“政府決策透明化”“行政公開化”等理念的貫徹落實、全方位立體監督體系的構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于1996年建立行政處罰聽證,1997年建立價格決策聽證,2000年建立立法聽證。可以說,聽證會在我國的起步是相對較晚的,這就對媒體所起到的作用有更高的要求。媒體發揮其正效應至關重要。而媒體在宣傳報道聽證會的過程中,帶來正面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宣傳教育、溝通澄清、監督這三點作用,它對于促進公眾參與、促進公正平等、提高決策效率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H.Ebbinghus) 曾說“心理學有一個長久的過去,但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在聽證會制度的發展歷程中,筆者認為,隨著我國聽證制度的不斷完善,媒體參與聽證會的機會越加增多以及民眾對媒體參與聽證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可以說,“在我國,媒體在聽證制度中發揮的正效應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但必將有一個長久的未來”。
在信息時代,媒體將越來越多地在對決策、輿論、監督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媒體積極的發揮其正面作用,在實際操作中發揮其具有的宣傳教育、溝通澄清、監督等正效應,對于良好輿論環境的建設、聽證制度的完善與發展以及我國民主進程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