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周東寧
隨著現代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中職教育肩負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務也越來越顯得重要。哈爾濱市現代服務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示范校建設期間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了“指標多維、方法多樣、主體多元”的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技能實訓、德育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評價,提升了學生能力與素質,發揮了評價的激勵引導作用。
哈爾濱市現代服務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多家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在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以“企業家工作站”和“名師工作室”為引領,建設了校內外適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現代化實踐教學環境,從多維度、多樣化、多元主體的角度出發,構建師生、生生、校家、校企及社團的網狀評價體系,通過一系列的評價制度及評價運行機制的建設,實現評價指標的多維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實現絕對評價向相對評價、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轉移。明確評價的總目標是發揮職業教育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提升認識自我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發現和發展自我潛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自示范校建設開始,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我校逐步開始進行創新評價模式,促進學生成長成材。
(1)基于各專業特色和培養模式差異的指標多維評價
“指標多維”包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維度,其中專業能力包括學科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方面職業能力;方法能力包括現代化辦公能力、運用外語能力、計算數值能力、寫作能力等職業能力;社會能力包括職業道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禮儀修養、溝通等職業能力。四個重點專業根據專業特色將以上三個職業能力維度整合轉化構建了以學科知識、技能實訓、德育及社會適應性四個可操作角度進行的指標多維、方法多樣、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
各學科知識評價:各專業調研行業企業對應的崗位能力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分析出崗位核心能力確定對應課程,構建各專業能力理論課程和文化課應用能力的評價標準。
技能實訓評價:在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校企共同制定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定性及定量的評價標準,評價包括學生自評、教師過程評價、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和企業評價等。
德育評價:由學校政教處牽頭聯合家長,研究制定德育綜合素質評價,構建家校聯動機制及家長教育引導機制,形成德育的學校、家長、學生的評價。
社會適應性評價:學校大力發展各專業社團組織,擴大學生參與面,并積極加強與社區、企業的聯系,多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社區服務活動的機會,過程中采取自評、互評及他評的方式建立主體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運行機制。
(2)基于各專業和培養模式差異的方法多樣評價
“方法多樣”是指以競賽、活動、技能鑒定、答辯等為評價方法。在完成各專業學期考查學習成績的同時,還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同的教學階段自主采用項目考評、產品考評、團隊合作考評、過程考評、報告考評、技能鑒定、答辯等多種方法的考評相結合,突出了以“技能”性過程考核評價,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3)基于學生、教師、企業、社團、家長的主體多元評價
“主體多元”是指學生、教師、企業、社團、家長等評價相結合。以工學結合理念為引領,遵從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本規律,各專業形成特色教學模式,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原則,真正考核評價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使學生由“校園人”成為“職業人”。
學生評價 學生經過自我審視、自我思考與自我評價,能夠對其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學習效果等有一個深化理解,促使學生會學習、愛學習。
教師評價 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提高日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合作學習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
企業評價 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到評價模式改革和實訓項目測評中,考評包括學生的實踐出勤率、個人展示、小組活動表現和任務完成質量,反映工作態度和思維活躍度。
社團評價 各專業成立的社團活動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以學生互評或小組、集體評價為核心,通過相互交流,暴露思維過程的同時也養成敢爭、敢駁的習慣。既鍛煉了思維,也培養了團結合作意識。
家長評價 中職學生的家長既是評價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結果的重要責任者,多元的評價讓家長充分參與評價過程,與教師評價同步,讓家長理解了孩子的進步,修正原有家庭中的或緊張、或專制、或溺愛、或放任的父子、母子關系。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依據哈爾濱市旅游業冬夏旺季,春秋淡季的特點,與企業共同構建了符合區域旅游市場需求的“旺入淡出、實境鑲嵌”人才培養模式,以“導游、門市、計調、營銷”四個崗位為指標,以“旺入+淡出”、“講解+操作”及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為方法,形成了指標多維的評價模式。建設期間,共組織287人參加全國導游職業資格考試,口試通過率100%,筆試通過率37.4%,“淡出”在校學習優秀率37.5%,“旺入”實訓期間游客滿意率99.2%。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通過“三基四結合、分層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核心崗位——組網、建網、用網工作任務,明確了對接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以5S企業化管理、四個綜合性實訓項目操作、“跳躍的青春”活動、各級大賽為評價方法,以學生、教師、企業項目經理人、社團和家長為評價主體,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創新評價模式,發揮評價的激勵引導作用。
(一)教師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1.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
2.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建構起新型課堂環境
(二)學生活動有了展示舞臺
1.豐富的學校社團活動,展示自我特長
2.提倡團隊作用提倡集體分享、認識自我價值
3.探索自主評價,不斷取得教育進展
(三)培養了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
(四)提高企業參與教學改革興趣